保险业大数据公司总裁首度发声:既要有视野还要有行动

        大数据时代保险业要如何应对?既要有视野,还要有行动——中国保信总裁吴晓军日前在第九届保险业管理信息化高峰论坛上表示。
 

       据笔者了解,这是中国保信总裁吴晓军首次正式对外发声。

资料图:中国保信总裁 吴晓军

 
       中国保信成立于2014年年初,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注册资本20亿元。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中国保信实施管理。据悉,中国保信是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任时签署的最后一个国字头公司。
 
       中国保信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统一建设、运营和管理保险信息共享平台,为保险公司之间及保险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支持。业内人士称,证券业有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银行业有中国银联,保险业有了中国保信,这意味着保险全行业数据资源的汇聚与利用正式登场。
 
       据中国保信总裁吴晓军,中国保信自成立以来,积极整合保险行业内外部数据资源,为行业提供数据支撑和信息服务,开展了车险、农业保险、健康险、养老险、保单资产管理等平台建设工作。一方面,整合了全国分散的14个车险平台,打破了原来“数据孤岛”、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车险平台全国业务、管理和数据的大集中,特别是集中公司技术资源和力量,全力保障商业车险改革系统改造、灾备部署、试点地区切换、费率监测等一系列改革和配套措施;另一方面,抓紧基于政策和业务主题,规划实施“全险种”的信息平台建设。
 
       当前,中国信保生产中心、灾备中心、集中监控和运维中心、开发测试云平台等已投入使用,面向各对象的服务体系也在建设之中。
 
       同时,中国信保正在规划和实施大数据战略,积极引进外部数据,加强与行业上下游、相关方的协作、衔接。目前已经引进车辆、车联网、公民身份等信息,并在积极协调国土、气象、社保、医疗等信息;根据保险数据开展的车险反欺诈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全国税务机关的联网在助推“新国十条”重点项目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探索进入汽车后市场和二手车市场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
 
保险业要有更宽广的大数据视野
 
       当前,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这些数量庞大、种类广泛、迅速产生和更新的大数据,正在融化、重构和颠覆传统的产业形态,也在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可以预见,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将逐渐成为一种公共资产,对它的运用,必将改变行业知识的专属性,进而打破传统的行业壁垒,使保险业进入更为广阔、深入的运行和运用环境。”吴晓军说。
 
       保险行业作为数据密集型产业,既是数据的生产者,又是数据的使用者,其综合性和大数据的综合性,提供了保险业对大数据利用的更大可能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将直接地感受到大数据对传统模式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大数据的作用,是行业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吴晓军进一步表示,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和信用增级的工具,应该跳出保险业务活动的微循环圈子,走向更广阔的环境。利用保险功能深入参与互联网经济活动,利用保险数据深入参与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利用保险资源扩大在相关行业的影响力,从而让保险更好地惠及广大消费者。所以,应将保险放到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宏大的应用场景中去。
 
       “新国十条”明确提出保险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国家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保险在国家经济风险、国家金融安全和国家社会治理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这是国家对保险业的一个新的定位,也是新常态下保险业的顶层设计,扩大了保险业的外延和内涵,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势能,使全行业进入了一个重要机遇期。将大数据战略融入“新国十条”的贯彻落实中,我们会看到大数据运用的更大场景。
 
       一方面,我国保险行业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竞争日趋激烈,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已成为各市场主体的发展共识。保险业如果运用大数据技术,则能积极掌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的共性、个性化需求,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充分运用行业数据和社会数据,健全行业运用大数据的工作机制,将极大提升服务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
 
       另一方面,大数据将拓宽行业整体数据应用维度,依托行业数据共享的平台优势,积极引入公安、气象、医疗、教育、信用、移动通信等外部数据,主动与公安、税务、社保、征信等公共管理部门进行数据交互,发挥外部数据在行业内部治理中的独特作用,依托共享平台有效延伸保险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和触点,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个维度加强行业大数据能力建设

 
       作为前保监会统计信息部主任,吴晓军对数据、大数据的敏感度与专业性无须怀疑。在演讲中,他提出,当前保险行业需从三个方面加强大数据能力建设。
 
       首先是要建立大数据的应用能力。面对保险行业已经积累的大量的高价值数据,一是要建立敏捷的数据运用机制,进而可以快捷地发现机会,实现数据到价值的转换;二是重视非结构化数据应用,未来随着“客户画像”的应用,发现并截获数据、解构数据和重构数据将是关键能力。为此,行业需要引入新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和存储技术,提高对语音、视频、图片、网络日志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对信息模型、主辅数据源以及数据集成架构进行前瞻性设计,推动信息数据的逻辑整合,提升数据管理能力;三是加快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行业整体的数据能力。
 
       其次要加强大数据人才的培养。企业的领导人应该首先摆脱传统的思维束缚,转变思维方式,学会用数据思考问题和管理企业,及时适应形势,推动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企业新的思维方式和运行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领导人应该是大数据的关键人才。其次要培养大数据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没有建立大数据体系就不可能培养出大数据人才,因此从传统的结构化数据挖掘运用到建立大数据平台本身就是培养人才的一个过程;同时要打破业务和技术固化的交付界面,实现业务、技术的高度融合和技能组合,进而建立适应大数据的灵活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为培养大数据复合人才创造条件。
 
       第三,注重防范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风险。大数据意味着来自多方面的海量数据,也意味着数据处理软硬环境更加复杂、更加敏感,常规的安全管理策略已无法满足安全上的要求,因此,保险业要进一步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加强对涉及国家和行业重要数据的管理,提升信息安全技术,健全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