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从数据经济转型起步

有人将“互联网+”简单理解为传统企业“+互联网”,这个理解是有偏颇的,也有“手捧金碗要饭吃”之嫌。传统行业/企业“互联网+”转型,并不是全民.COM 企业化,重点在于二者的结合。

 
价值密度低 导致数据未充分利用
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行业/企业拥有大数据,以交通监控为例,卡口监控设备无时不刻产生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一方面没有长期保留,另外一方面也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这些数据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保存和利用,原因也很简单。这些数据的价值密度低,同时也缺乏有效手段,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类似的,传统行业/企业很多数据都没有得到保存和利用,例如企业邮件数据普遍没有得到有效保存,与之相比,国际企业受法规遵从的限制要求,尽管保留了数据,但这些数据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以分布式部署x86为基础,辅助以Hadoop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低价值密度数据的利用创造了条件。对于大数据的创新应用,也创造了很多新的神话。以Google搜索引擎为例,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大数据应用的方式,从而构建了新的商业模式。
 
拥抱互联网+ 从拥抱开源开始
 
谈到互联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方面的差距,这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首要的问题。对此,需要传统企业转换思路的首要问题是:这不仅仅是人员数量上的差距,更重要的,还在于行业企业运作模式的不同。
 
传统行业/企业多采用外包模式,信息技术依赖商业化的外包服务。与之相比,互联网企业依赖自力更生,更能够从各种开源社区吸收营养,迅速付诸于企业实践。而对于传统行业企业来说,所谓开源,更多是免费软件的代名词,不过是一个廉价的方式。
 
双方在认识上的差距,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也导致了双方的差距。
 
对于传统行业/企业来说,拥抱互联网+,不妨从拥抱开源开始。鉴于目前开源市场,专业化服务的缺乏,传统行业/企业所采用的商业外包模式,注定会是难以为继。求人不如求己,传统行业/企业只能够从自力更生开始。
 
传统企业需要跟踪开源、熟悉开源,最终充分利用开源。在开源模式的设计中,最终用户并不只是最终的接纳者和使用者,最终用户本身就是开源社区的一部分,用户是开源技术的参与者,需求的主导者。
 
Apache总裁帮你脑洞大开

 
在众多的开源项目中,Apache软件基金会无疑是最为成功的,Apache管理的开源项目,从Hadoop,到OpenStack得到广泛支持,取得市场的成功。
 
可以说,数据经济转型,从开源开始。12月9日,2015中国数据经济峰会,您将有机会分享Apache软件基金会总裁Ross Gardler布道开源商业模式,脑洞大开,2015中国数据经济峰会期待着您的参与,目前会议已经开始接受报名与注册,参见http://dt.do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