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如果用到智慧养老上,这个产业将大有可为。”
10月26日-28日,“第四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暨智能养老产业展览会”在福州召开,由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主办的“华龄健康365工程发展论坛”同期举行。
以展览+论坛两种方式,文思海辉“健康养老”方案正式亮相。论坛上,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海江发表了《基于互联网思维 打造区域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的主题演讲,受到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海江(左)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朱勇在展会上
“411”打造区域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规划人与建设者的角色。然而,由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周期长,挂一漏万,使得各种市场化服务在进入养老领域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与老年人服务相关的各种问题频频发生。
4个体系:包括监督管理体系、综合服务体系、专业服务体系和终端服务体系。
监督管理体系:由地方政府或相关资质机构牵头,对进入老年市场的各种服务进行认证。当前,各种养老服务种类繁多,但是服务质量往往没有保障。由于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就需要监督认证管理体系来保证服务质量,以减少各种伤害、欺诈事件的发生,保护老年人权益。
综合服务体系:是在监督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整合家政服务、护理服务、助残服务、助医服务等各种相关社会服务,通过信息平台或服务流程输出给老年人。
专业服务体系:主要是指专业的医疗资源整合与输出。比如通过全国三甲医院资源、医疗专家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专家会诊、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特定的医疗服务。
终端服务体系:指通过社区养老智能服务终端、社区养老健康服务站、医疗保险机构等终端,让老年人更方便、更便捷地获得综合、专业的服务。
1个数据库:养老健康综合数据库。由各种服务数据以及老年人健康数据组成,通过该数据库将可进行行为分析、大数据分析,更好地优化平台上的各种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
1个平台:区域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海江表示:“区域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本质上是以信息化为纽带,把监督管理、综合服务、专业服务和终端服务四个体系联接在一起,完全可以支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服务需求。”
智能养老成新蓝海 产业发展需要大视野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2.02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至2030年,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国家。而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指出,2015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占比将达9.5%。据推算,2040年该比例将达22.1%。中国将很快步入老龄化社会。
为了应对这一发展趋势,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2014年9月,财政部、民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养老服务的需求,重点选取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人员培养等,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PPP)。
专家认为,一方面,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另一方面,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为“白发产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10月27日,老年人健康管理急诊二维码在福州正式发布,该二维码服务于老年人急救及健康管理,由华龄健康365工程牵头,文思海辉参与了项目研发。
专家介绍,在老年人遇到紧急情况时,救护人员可以扫描病人随身携带的华龄健康急救二维码,直接获得老年人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快速联系家人;医生则可以通过扫码直接获得老人基础病史等数据,大大提高了急救医疗的效果和效率。
这只是互联网+养老健康领域的一个服务案例。“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我国养老服务业开始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应用新技术,这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智能化、智慧化发展。”马海江表示。
例如,部分城市围绕传统的12349民政公益热线打造各自的养老平台,还有部分城市规划12349升级为“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不仅具有常规的社区服务功能,还实现了互联网+,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居家养老的远程监护。
养老产业开始向智能升级,这一过程,有望给传统的养老服务业带来生机,并创造出新的巨大的增值空间,显然,智能养老正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蓝海。
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在“第四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暨智能养老产业展览会”上说,智能养老融合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出新模式和新业态,这些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将成为产业发展关键力量,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行业创新能力,推动老龄产业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他表示,健康促进、居家养老、文化教育是智能养老产业最有可为的三个重点领域。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说,将把智能养老产业列入《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目标任务、优先领域、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并将制定老龄“互联网+”行动计划,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技术的应用,为养老产业打开了更多的渠道,把过去服务端以及被服务端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去除了信息壁垒与资源不均,受到了产业界的追捧,这也是“智能养老”得以蓬勃发展的主因。而基于业众多案例提炼出的文思海辉“区域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具有整合养老服务业的大视野,无疑,这对地方政府推进养老服务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信息化为纽带 公益心为准则
无论是养老服务还是养老产业,这两个概念的重心都是养老,只是不同角度的表述,当然,其侧重点区别较大,但“发展养老产业,丰富养老服务的渠道、手段和产品,满足老龄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是一个共同的核心表达。
如前所述,发展政府、家庭、社区、机构组合式养老体系是中国当前的基本国策,这一体系的最终形成,有赖于一个健康的、具有自循环功能的产业的形成。单纯依靠某一种模式,比如社区,或者PPP,是无法完成的;而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又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条件的先上”,不可能齐头并进。
如果一个地区要建立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在规划上应是以核心平台为基础,通过对服务流的把控,借助现代化的手段,把产业端与服务端打造成一个产业链,各司其职,让各类服务商健康有序地发展,摒弃无序竞争,从而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因此,这一理念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真正落地,成为最主要的问题。据介绍,在“第四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暨智能养老产业展览会”期间,看过展览的观众既对“区域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表现出浓厚的感兴趣,同时也提出了如何落地的疑问。
马海江强调,“区域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是一个指导原则,它对区域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具有指导作用。理念的核心是进行服务的整合,然后根据该地区的实际需要或成熟度,分期分步落地。仅仅依靠一个线上平台来解决养老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本末倒置。
他举例说,广西某地的12349服务热线平台已经整合了一些服务商,提供了较多的服务内容,比如给老年人发的老年机,能够进行在线呼叫、GPS定位。最近,他们与文思海辉达成了战略合作,内容是对原有的服务进行升级以及扩大服务范围,包括呼叫运营中心、健康咨询、健康评估系统等等。
“我们与客户一起规划业务、梳理流程,对养老服务进行整合、优化、升级,然后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打造支撑平台。客户哪块成熟,具备条件,我们就聚集力量去做哪块。”马海江说。
简洁地说,“区域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就是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该地养老服务业的各种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与优化,并利用服务监督体系、运营管理规则,把它变成有序、有规则、有质量保障的服务,然后输出给终端客户。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
未来中国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有专家认为,这个市场将主要集中在老年消费品如慢病OTC类药品、保健品以及养老服务两大领域。而近年来,大健康、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健康等概念不断出现并拥趸无数,更是给这一泛市场以美妙的想象空间。
这些概念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着眼于服务。由于互联网、移动计算、大数据这些技术的逐渐成熟,形成了一种虫洞效应,把服务者被服务者都吸纳进来,把很多中间环节给去掉了,使服务送达更有效率,信息更透明。
当前,文思海辉在全国有2万多技术人员,具有雄厚的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在全国各地主要城市都能为客户提供直接的服务,这成为文思海辉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一个最大的保障。
“健康已成为社会最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文思海辉通过健康养老领域切入大健康产业,将在较长时间内专注于健康养老服务。”马海江表示,“这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我们将以一种公益心来服务于这个行业,这也是所有服务于这个行业的企业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