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行业特性,金融业的产品与服务均架构在大量的数据之上,而从根本上来看,一个金融机构甚至就是一个大数据公司。在金融业,银行业是较早开展大数据应用的细分行业之一。
日前,中国银行副行长朱鹤新撰文指出,中国银行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还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并在平台与业务两个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
一是大数据平台的基础建设。中行利用Hadoop+NoSQL 数据库技术体系拟定了大数据平台基础建设规划,将全周期的金融业务数据集成到大数据平台,并通过手机APP应用提供历史金融数据查询服务;
二是积极推进业务应用。中行已推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e 触即发”、“口碑贷”、“中银沃金融”等试点项目,在为个人客户提供实时产品营销推荐、针对小微企业的客户发掘、信用评级和融资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朱鹤新表示,未来,中国银行将在大数据技术平台、精准营销平台、征信与欺诈检测平台三个方面深化大数据建设,为集团全球化、多元化及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1.优化完善大数据技术平台
研究制定全行性的大数据技术体系规范,优化完善全行大数据技术架构体系。在现有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所带来的新思维、方法和工具,逐步形成行内、行外、线上、线下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集成能力,多种数据格式并存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基于分布式和流计算的快速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机器学习、实时决策、数据沙箱、可视化等技术实现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
由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密不可分,大数据平台的基础设施依赖于分布式架构下的私有云平台建设。朱鹤新表示,按照自主可控的原则,中国银行正在着力构建服务营运、管理、开发、部署和运维一体化的私有云平台。基于X86 体系架构,应用异构虚拟化、分布式海量存储、分布式数据库、大规模资源调度与管理等关键技术,实现可定制、可扩展的多租户金融服务,从而全面支持大数据技术组件开发和运维管理需要。
2.深化推广客户精准营销平台
有专家认为,大数据是网络营销到精准营销的落地之举。当前,中国银行正在建设的客户精准营销平台,以大数据技术平台为依托,有机提炼并整合线下、线上关于客户行为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形成客户360度画像,实现复杂统计分析模型和规则模型相融合的快速计算,构建与前端服务渠道的实时互动体系,实现网银、手机银行、网络金融多渠道实时客户营销及在线推荐服务。
精准营销平台的简历,还有利于实现集团内部客户资源、产品销售和渠道信息的多层次数据共享,支持全集团内部交叉销售及业务联动,支撑集团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3.探索构建互联网征信及欺诈监测平台
在符合信息安全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中行将合理运用外部数据,进一步丰富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范围,探索构建互联网征信及欺诈监测平台,提升对客户的风险识别及信用评估能力,为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操作便捷、定价合理的融资服务;提升预防和识别欺诈交易行为的能力,有效降低欺诈风险。
具体包括:
通过互联网征信及欺诈监测平台,深化人行征信数据应用,探索与外部征信机构的合作;
与社保、司法、税务等政府部门及学历学籍等信息平台对接;
与合作电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挖掘分析客户互联网交易信息,掌握客户真实可靠的现金流、信息流、物流信息;
利用互联网数据获取技术,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有效利用互联网上的个人行为信息,并通过与行内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关联,完善客户风险画像,全面评估客户信用,探索构建基于互联网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基于客户风险画像,结合客户历史行为数据进行客户交易行为特征分析,运用机器学习等算法,实时监测并识别背离客户常规交易模式的资金交易行为,预防交易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