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大家忙着算计跨年夜哪家节目收视率最高的时候,Google则在思忖着一件关系人类发展大计的事情。互联网时代的大年夜,能比娱乐更加令Google关心的是IPv6,因为其统计至2016年1月1日,全球IPv6占总体IP位址比例仅10.41%。看来IPv4资源耗竭的20年呐喊并没有唤醒IPv6的成年觉醒。
从“4”到“6”,升级了什么?
从IPv4到IPv6,虽说只是加个“2”的升级,却不能简单看成是电脑DIY从i3到i5的升级。
从概念上来说,IPv6是为了解決IPv4位址枯竭问题而制订的最新版网际网络协定。1994年,各方代表正式提议IPv6发展计划,1995年公布RFC后,並于1996年8月10日成为IETF的草案标准,最终版RFC 2460于1998年12月公布。IPv6采用了128位元位址,相比IPv4的32位元地址,Pv6具备比IPv4大得多的编码空间,可支援2的128次方个网址。以此算下来,IPv6概念已诞生20年。但从近一成的应用情况看,实际上却没能做出一个20岁青年应有的承担。
从需求来看,IPv6本应志在千里,是当下人人希冀的“小鲜肉”。IPv6不仅仅是IPv4的终结者,更成为了下一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重要支撑,系万物互联梦于一身。既然IPv4不够用,IP专属权下的网络实名就不容易,IPv6的方法就提供了解决之道,也成为网络欺诈、IP盗用等不法行为忌惮的屏障。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下一代互联网服务在安全做的创新都是围绕IPv6的。物联网的方法是为每一个物体分配一个IP地址, IPv6的解决方案则是物联网能否有所突破躲不开的瓶颈。
从重视程度来看,IPv6的早已纳入国家应用视野。早在2003年,国家就适时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CERNET于2004年率先建成了中国第一个IPv6互联网CNGI-CERNET2,参与了下一代互联网若干标准的制定,在技术创新上也取得了诸多突破。在信息安全领域,发改委还专门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设备需要支持IPv6。
从时间上来看,IPv6也该到了用武之地。目前的实际情况是IPv4地址已经面临枯竭,早在2011年APNIC就已经宣布了亚太地区IPv4地址即将分配完毕。欧洲以及中东、中亚、拉丁美洲也分别于2012和2014年陆续将IPv4地址分配完,而北美洲去年九月份分配完最后一个IPv4地址。剩下的非洲地区,AFRINIC预计IPv4地址还有四年。IPv4的蛋糕已经基本分完了。
20年了,为何还有90%空间的大市场
首先,是个成本问题。由于IPv4与IPv6並不相容,ISP必需另外部署互通的网络设备以支持两种协定同时运作。为此,IPv6技术的推广首先会影响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腥风血雨。由于,目前采购不支持IPv6的网络设备为此,可以看到当前推广IPv6最为积极的都是Google、Facebook这类网络巨头及大型ISP。
其次,还没找到好的盈利模式。IPv6设备的替换会让路由器、 交换机终端企业率先收益,但产业链配套能力有待加强,核心和基础软件存在短板,IPv6移动终端发展滞后。
第三,还有慢性药可依,不至并入膏肓。这副慢性药叫做LSN/CGN,即运营商级网络地址转换技术。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药方是运营商给出的,技术实现上看有点类似于“乾坤挪移”。具体的,由运营商内部分配地址相对不受限制的私有地址,然后再进行与公有地址的映射。因其允许多客户共享一个单一的公共IPv4地址,这种技术能够节省一批公有地址的使用。Google认为,无类别域间路由、网络地址转换(NAT)、运营级NAT等技术延长了IPv4的寿命。但随时用户并发在线率的持续上升,这些技术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随着需要大量地址的物联网应用的推广,今后几年地址紧缺的问题会显得更加严重,升级到IPv6势在必行。
第四,人才问题。虽说近几年包括锐捷、华三、中兴等网络厂商争相获得IPv6 Ready Phase-2金牌认证,但IPv6设备的运维人才却呈现巨大缺口。IPv6 Forum提出了IPv6 Education Logo国际认证项目并授权全球IPv6培训认证中心,该中心提供IPv6 Forum认证网络工程师的在线培训与认证,帮助工程师掌握IPv6网络通用技术,具备设计、使用及维护IPv6网络的能力。然而,授权的中国IPv6培训认证中心上线不足半年时间。
第五,危险先至。由于IPv6提供了比IPv4更为海量的地址,相关的安全技术变得有点力不从心。例如,在有的安全方案中将IPv6网的IPSec强制执行以保障安全,但相关的密钥交换、加密算法等标准都不成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运营商之间可能互相冲突。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也都是未知数。业界人士也谈到,尽管目前大多数DDoS攻击活动并未涉及IPv6,其在数量与规模两方面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而IPv6的介入将为其带来可资利用的特定漏洞。还有,我们的IPv6往往配备着成熟度不高的可视化工具。
凡此种种,关于IPv6,我们在标准、安全、应用、网管等各个环节都没做好,IPv6市场的金矿开发不出来也成情理之中。根据Google的统计,在IPv6协议发表20年后,其部署比例中国普及度只有2.39%,远远低于日本的10.9%。
TCP/IP发明人、互联网之父Vint Cerf曾公开呼吁:“在我们40年前做互联网设计实验时,曾估计43亿的IP地址应该是足够使用的。但是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意料,它已不再是一项实验,而成为了商业、通信和创新的命脉。当我们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时,可以并且只能通过IPv6地址的部署来实现。”
显然,IPv6还需要再休养生息些日子,在IPv4的得过且过中历练自己。即使20岁,依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