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软件定义网络,市场上的雷声大雨点小。
所谓雷声大,供应商很积极,博科、思科、贝尔、VMware NSX,我接触了很多软件定义存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所谓雨点小,就是看到用户案例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在我看来,原因有两个。首先是用户的规模的问题。如果没有成百上千的网络设备,管理就不是特别突出的问题。实际上,OpenFlow的提出,就是因为网络管理、配置繁琐造成的,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提出了OpenFlow这样的思路,让管理和交换分离。如果用户网络没有一定的规模,人就管理的过来,那么用户进行软件定义网络改造的动力就不足。
二来有点类似大数据应用,从重要性来说,非常重要。但并不是特别紧急。有了这些应
用,可以丰富决策者参考依据,也可以提升网络管理的灵活性,可以给业务带来竞争力的提升。但从急迫性来看,也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以大数据应用为例,所谓数据价值的透视,仅凭大数据模式计算的结果,就可以作为企业决策的金科玉律吗?如果这样,机器就可以取代人了。实际上,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给人带来启发,但决策还要依赖企业家的主管判断和决策。类似的,软件定义网络重要但不紧急。
从趋势上来说,软件定义网络是未来的趋势。但从实际市场应用看,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对于青云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公有云最大优势是资源共享,但从安全性来说,优势也是劣势,特别对于企业用户来说,隔离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以VLAN为例,在网络的世界中,借助VLAN就可以把财物和OA就行必要的隔离,虽然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但没有办法直接进行数据访问和交换。在云计算多租户的世界中,实际上,用户需要这样的隔离。为此,青云推出了软件定义网络1.0的服务,都是青云技术领先有优势,软件定义网络其实就是技术优势之一。
1月6日,青云区域多活网络架构北京3区(PEK3)上线并同时发布了SDN/NFV 2.0网络技术,将软件定义存储带入了2.0的阶段。所谓2.0重点解决了调度管理资源层性能不足的问题。对此,青云QingCloud CTO 甘泉指出,但用户虚拟机规模达到上万台之后,集中式管理的性能瓶颈就会出现。这也是青云在实际运营中的切肤之痛。
为此,青云推出了SDN/NFV 2.0,其核心就是采用分布式的处理方式,通过并行化的方式解决性能不足的问题。
从实际效果看,也需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企事录》的评测可以说明问题。测试的结论是随着虚拟机数量(应用)的增加,网络性能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性能的瓶颈和不足。
为什么软件定义网络只有青云可以“下雨”,一是业务发展的需求,而是技术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附件:
青云QingCloud SDN/NFV 2.0具有以下独特优势:
超大规模部署,适应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不同部署需求
1.私有云用户大量依赖基础网络,要求VM(Virtual Machine,虚拟机)直接绑定公网IP,直达物理网络。QingCloud SDN/NFV 2.0 支持可以无限水平扩展的基础网络,并保持高可用及高性能,VM任意迁移,IP地址保持不变;
2.公有云用户依赖网络隔离。QingCloud SDN/NFV 2.0 实现超大规模的私有网络,单个私有网络容纳最多60,000台VM。
接近物理硬件的虚拟网络性能
1.变树状架构为网状架构,VM之间的网络通讯采用点对点直连,没有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性能损耗;
2.通讯性能不会随规模扩大而降低。
更丰富、灵活的网络功能
1.VPC (Virtual Private Cloud,虚拟私有云)内部的虚拟机可以直接绑定公网IP,不再受到虚拟路由器通过端口转发形式同外网通讯的限制;从而实现VPC内的VM自由组网;
2.推出 LB Cluster(Load Balancer Cluster,负载均衡集群),可对进入流量进行分流,出流量经由多台Virtual Gateway(虚拟网关)分担负载,单IP可承载1TB出流量。对电商类用户尤其适用;
3.LB 的 Backend 直接连接任何VM;
4.仍然支持GRE/IPSec/DHCP/OpenVPN/PPTP。
无专有设备依赖
1.青云QingCloud公有云平台和私有云项目兼容通用X86服务器,基于Linux Kernel,使用普通万兆交换机;
2.自有技术,服务能力不受专有设备局限,保持核心竞争力;
3.私有云方案无任何专有设备要求,保护客户资产和设备采购自由;
4.交付标准、通用和兼容的功能。尽管底层没有采用主流方案或开源框架,但交付的功能和组件完全标准、通用和兼容,在可操控性方面类似纯物理设备的管理。
在定价方面,北京3区(PEK3)将与北京2区(PEK2)价格保持一致,用户可以通过工单系统申请开通。此外,随着北京3区(PEK3)的正式运营,青存QingStor对象存储服务也正式启动公测,申请流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