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中国制造2025”,融合“互联网+”发展四大策略

“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公布的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是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的三个十年战略中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自2015年5月8日提出至今半年的时间里,“中国制造2025”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也提高了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的期望值。

“中国制造”一直牵动着李克强总理的心。新年伊始,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666

1月27日举行的这次会上,李克强总理对如何推进“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精彩的阐释。他指出,“中国制造2025”的空间还很大,他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快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回顾以往工业化的进程,第四次工业革命仅靠工业化信息化结合已经不够,人们的需求变化日益灵活化,工业生产需要更快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满足客户与消费者花样百出的个性化需求。“C2B”就是消费者提出要求,制造者据此设计消费品、装备品,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企业不再是单个封闭的企业,它通过互联网和市场紧密衔接,与消费者随时灵活沟通;正呈现出遍地开花态势的3D打印,也因为制造商要适应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装备必须极端柔性化。

这两年“互联网+”对就业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网购,直接带火了快递业。它倒逼线下实体店纷纷向线下线上结合转型。现在工业领域也在引入“互联网+”。比如张瑞敏在海尔推动的创新,改变了制造模式、经营模式和研发模式。这些就是发生我们身边的深刻革命。

传统工业不拥抱互联网,就追不上新工业革命的脚步。所以,必须要突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融合。中国制造只有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才有前景,才会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必须改变人们的一种认识误区:以为“互联网+”只是虚拟经济,这种“虚拟”一旦与“实体”相结合,就会为实体经济插上翅膀。

在互联网行业,我们和发达国家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必须抓住机遇,决不能再次错失。

第二,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要靠市场主导,企业引导。“中国制造+互联网”,实际上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制造企业追着市场跑。消费者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如果对产品不满意,就会用脚投票,去“海淘”,甚至直接到国外去买。

第三,创建一批创新中心,政府要予以引导扶持。许多国家级创新中心一般以一个大企业为平台,吸引一批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加入,形成优势互补。与此同时,政府在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四,加强国际创新合作,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韩国“制造业革新3.0”紧密合作,相互学习。中国标准要和国际标准对接,做好监管,最终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装备产品提质增效,让中国装备就会发展得更好。

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制造2025”突破的重点,主要应放在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上,要加快推动中国工业的“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