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95万亿元,有超过5亿人参与分享经济行为。
报告认为,我国当前分享经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的活动总人数超5亿人。
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对于中国而言,发展分享经济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也有强大而迫切的现实需求。
当前,分享经济适应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要求,是走出发展困境、消除诸多痛点的突破口,也是实现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试验场,对建设网络强国、构建信息时代国家竞争新优势将产生深远影响。从实践看,目前几乎所有领域都出现了分享经济模式的创新企业,有些属于全球领先创新,有些从一开始就铺向全球。
报告认为,我国分享经济具有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技术:基于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并不直接提供产品或服务,而是将参与者连接起来,提供即时、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信用保障。
主体:大众参与。足够多的供方和足够多的需方共同参与是分享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引,相互促进,网络效应得到进一步放大。在分享经济中,参与者往往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个体潜能与价值得到最大发挥。
客体: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时间等。分享经济就是要将这些海量的、分散的各类资源通过网络整合起来,让其发挥最大效用,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实现“稀缺中的富足”。
行为:权属关系的新变化。一般而言,分享经济主要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采用以租代买、以租代售等方式让渡产品或服务的部分使用权,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从实践发展看,分享经济将渗透更多的领域,股权众筹等业态的出现已经涉及到所有权的分享。
效果:用户体验最佳。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用户评价能够得到及时、公开、透明的反馈,会对其他消费者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这将推动平台与供给方努力改进服务,注重提升用户体验。
文化:不求拥有,但求所用。分享经济较好地满足了人性中固有的社会化交往、分享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顺应了当前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
报告回顾了我国分享经济的发展历程,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2008年以前是分享经济的萌芽阶段,国内出现一些基于互动式问答的知识分享网站及众包平台;2009-2012年起步阶段;2013年至今,分享经济获得快速成长。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在发布会上表示,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分享经济增长年均速度将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占我国GDP的10%以上。
滴滴出行首席发展官李建华说,以滴滴为例,2015年滴滴平台完成14.3亿个订单,预计2016年订单量或翻番。我国在分享经济领域正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很多模式领跑国际。
报告指出,从发展态势看,中国分享经济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分享的领域迅速拓展,平台数量持续上升;其中,交通出行行业发展较快,在分享经济领域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本土企业创新崛起,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根据分析,中国发展分享经济具有四大有利条件及四大挑战:
四大条件:转型发展的强大需求、网民大国红利、节俭的文化、成功的实践。
四大挑战:分享实践发展加快,监管体系亟待重构;创新引发利益调整,统筹协调难度加大;产业发展尚不成熟,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观念认识不到位,原有法规不适应。
报告预计,未来十年,我国有望诞生如滴滴体量的5家到10家分享经济平台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