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生物医疗开放大数据研究中心近日正式落户上海,这个医疗大数据中心由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梅斯医学主办,它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大数据抽取、整合及处理技术,最终整合成一个医疗人工智能系统。
据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阮彤介绍,人工智能的基础源于人数据。正如战胜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的“阿尔法围棋”机器人一样,其高超的本领来自于超大数据的积累与分析。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被认为是改变行业的关键节点,生物医疗行业亦不例外。
医疗人工智能将为百姓生活带来什么?阮彤表示,未来我们的家庭都可能有一个“家庭机器人”,通过其捕捉到的实时数据与现有的开放医疗知识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接,就可以随时追踪民众的健康状况,不仅可以提供医学咨询服务,还能结合每个病人各自的特征,提供相应的诊疗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受益于个性化医疗。
比如,在医院就诊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做过不同的化验与检查。这些检查究竟与你所患的疾病有多少联系呢?每个指标数的高低又代表着什么呢?这些以往只存在于医学课本中的知识,今后经过人工智能将将可以推送到平民百姓手中了。通过开放知识库,将能更快获悉每个化验检查指标的详细情况。检查报告也不再只是一纸文书,而是能够切切实实让老百姓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
又比如,开放数据之中也包括了中医特色的数据,从而能让民众更快走近中医。举个例子来说吧:感冒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又可分为阳虚型感冒、阴虚型感冒等。针对每种证都会用不同方药来进行治疗。然而,中医还将就辨证论治,当你出现例如大便溏泻,腹中隐痛等症状时,通常可在草药内多增加两味中药:炮姜、肉桂,甚至加减的克数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将来的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将这些以往只存在于医生脑中的知识开放出来之后,普通民众也能明白中医的用药方法,从而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更为了解。
老百姓还通过“机器人”可让公众更了解自己的健康,让患者更加有效地自我管理。比如:当你发烧时,穿戴设备检测到你体温已超过38.5℃后,“机器人”便会立即警示你该服用退烧药了。而当这些药物开始起效,并在一定时间内你已不再高烧之后,则会再次告知你退烧药可以暂停服用了。这些细小的提示可能会大大缓解你病情的痛苦,也会使你的康复时间大大缩短。
阮彤认为,有了人工智能,传统的医疗模式也会改变。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可穿戴设备广泛的推广,人类的体温、血压这类动态变化的数据将得以实时监测。相信届时,“家庭机器人”的诊疗方式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DOIT官方微信(微信号:doitmedia),关注科技与数据经济,洞察IT新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