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性能最高的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正在北京中关村曙光集团加紧研制,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面世。和以往不同的是,曙光新一代计算机的出生地将会移师天津滨海新区,而此举也将成为京津冀三地产业融合、携手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此,曙光公司总裁历军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随后,该报道成为了2月24日晚《新闻联播》节目中的焦点内容,受到了三地企事业单位的高度关注。
历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地处北京中关村,土地稀缺、人力资源成本高,曙光的生产制造一度陷入困境,常常出现由于产能不足,很多订单没办法接的状况。2006年底,曙光瞄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机遇,试探性地把生产基地向天津转移,结果投产仅一年,就创造了10个亿的产值。今年3月以后,天津基地最重要的任务是曙光5000的生产装配,产品说明书也会标示"天津制造"的字样。这对于曙光集团的发展无疑是一大跨越。
同时,曙光生产基地的转移,对京津冀地区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也有着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影响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产业配套能力的强弱。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配套融合程度高的区域相比,京津冀地区的IT产业配套度尚存在一定差距。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京津冀三地开始把打造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作为产业融合的突破口,无疑,此次曙光集团转移生产基地的举措将有力加大产业融合的发展力度。
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一期工程于2006年7月落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投资超过1亿元,现年生产量可达10万台,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务器可靠性试验和研究环境,是一条拥有国际化先进水平的专业化服务器制造基地。正在建设中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二期工程占地60余亩,将新建厂房两万平方米,同时配备仓储、物流等设施。工程完工后,曙光将逐步把工程、工艺等实验室迁移至此,使该基地不仅具备年产服务器50万台的生产能力,并在曙光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北京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不再提及"经济中心",结束了京津争当区域经济发展"龙头"的历史。天津滨海新区则明确提出要打造研发转化基地,而河北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上,主动为京津两地配套。一条以北京、天津为依托,以河北为腹地的高科技产业带正在形成,而作为三地融合发展的关键,曙光公司为代表的国内领导厂商则将会通过对企业自身结构及战略思路的调整,进一步加速京津冀的产业融合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