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张图在社交媒体上被疯转,2008年的5月12日,汶川发生罕见8.0级地震,而在5月19日,谷歌搜索流量几乎降为零的时刻,是全国为汶川地震默哀的三分钟,如今八年过去了,看到这张图片仍然让很多人动容。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冥冥中的一种暗示,5月12日在台湾附近也发生6.0级地震,福州、杭州均有明显震感,面对我们脚下地球的这种周期性颤动,面对自然灾害中的风险,我们仍然无法准确预测,只能选择面对,但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控制和防范金融领域未知的“地震”,保障用户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双重利益。
互联网金融整肃刮全球风
近日,美国P2P网贷平台龙头LendingClub爆出违规贷款销售事件,CEO被迫辞职,引发美国财政部的关注,并紧急发布《网贷白皮书》,承认网贷行业的益处与风险,并鼓励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信贷可获得性。
而在我国,在互联网金融国家战略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的双重驱动下,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但某宝事件的爆发让整个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到冷静期,国家从去年7月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监管和整治互联网金融行业,如何加强行业自律,并构建完善的大数据风控体系,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大数据是机制并行的补充
从国家战略回归个体,银行会根据每个人的存借款记录、信用还款记录综合得出一份个人信用报告,它将成为日后贷款消费、信用卡申请等主要依据。
但目前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由于数据的匮乏,在建立风控体系中,仅依靠个人信用报告作为依据,就过于狭隘,这无论是对于借贷还是放贷双方均是不负责的表现,也会严重威胁到平台本身的信用安全(如果不是捞一票就走,长期经营的话)。
如何用大数据来完善风控平台,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呢?
如何落地小额信贷?
以小额信贷为例,大数据所提供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P2P平台从贷前对贷款人的风险评估,贷中的过程跟踪、贷后的消费管理,全程跟踪,给出不同信用评级,从而降低风险坏账的发生。
在贷前,P2P平台可以利用亿美软通的“聚精准”平台,通过大数据锁定精准人群,并帮助P2P平台根据自身CRM体系,找出并完善相关目标用户画像,并对其完成投资意向与风险的评估。
贷款过程中,通过亿美软通的大数据风控平台,将数据信息与个人信用报告形成有效补充以及交叉验证,通过模型得出该用户的信用评估与风险评估,来确定所能负担的贷款额度。
贷后管理中,如果借款人出现较大额的消费记录,或者超出异常的消费行为,平台将通知P2P平台形成有效的监控,以防止坏账风险的出现。
大数据风控与现有体系形成有效补充,更好的为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安全的保障,但大数据也只是技术手段,更多的需要的是行业的自律与净化,只有那样,才能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