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角度:混合基础设施的重新审视

前一段时间惠普拆分并宣布了“四大领域转型”还有围绕这些转型所提出的“混合基础设施”概念。

但混合基础设施究竟是什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混合基础设施”,惠普所提及的“混合基础设施”又是什么?与其它企业的概念有何不同?

它的官方网站介绍是:“现阶段各种应用程序和数据针对每项业务成效,需要不同的交付模式。一个混合基础设施结合了传统IT,私有,管理和公有云,那么你就能正确混合来支持100%的工作负载并推动企业发展。”

继续分析。“一个混合基础设施结合了传统IT,私有,管理和公有云”一句话直截了当。惠普明显将私有云和传统IT区分开来,公有云和服务供应商(管理型)云也区分开来。

对于惠普,云并不仅仅是“虚拟化”。公有云也不只是“别人的计算机”。这些陈词被彻底丢弃,留给我们的只剩下一个云的重要定义。

云——公有,私有或管理型——是一个IT资源池——虚拟化,容器化和/或物理化——可通过资源消费者采用自助服务门户和/或一个API进行分配。有时你不能说你拥有云,因为你只是在设法往几个服务器上安装ESXi并运行vSphere虚拟设备。

惠普在它的‘混合基础设施’网站上表示:“现今各式应用程序和数据针对每项业务成效,需要不同的交付模式。”这就意味着惠普想向你销售服务并帮助选择恰当基础设施来运行你的应用程序,然后将你的应用程序放在基础设施上再教你如何运行。

实践混合基础设施

这对一些行业观察人士而言,应该并不意外。惠普已经推出了面向中端市场的“Azure in a can”(一个2U机架,所包含的4个节点捆绑到一个采用惠普StoreVirtual软件的超融合集群中。每一个节点带有2个Xeon E5-2640或2680 CPU,128GB, 256GB或512GB RAM和2个SFP+ 10GbE网卡)并致力于新的协同战略,旨在向更多企业进行推广。原因不难看出——云的开支,一年已经达到1100亿美元而且没有任何放慢速度的征兆。

惠普的两种技术推进方式是部分独立以及不同的混合基础架构战略。它对自身的Helion私有云技术和服务下了重注,其中包括与德意志银行签订长达十年的云服务合同,而如果惠普所提供的云无法满足银行的期望值就会有损失。这对惠普而言是个相当大的挑战——数十年来主要涉猎软件和服务方面。但在运行自身公有云方面并不成功。

大家都知道如何做传统IT,所以没多少人对它进行实际投资。而云方面则不然——有技术进行构建,管理和维护云的企业少之又少。

更少的企业会利用云计算的自助服务,自动化和编配,进行文化和商业实践变革以获得超越传统IT的实际利润。现在只有极少数企业让私有云与管理云,公有云协同工作,最终实现真正的效用计算。大多数供应商兜售“混合云”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惠普则是真的在设法交付私有云—连通公有云和管理云,反复迁移工作负载,并且已经做了一段时间。在一些案例中它努力实现让Helion私有云用户将工作负载迁离私有云,成效似乎不错。

简而言之,惠普已经在实践其混合云基础设施。它做得成功,现在准备在工具,技术和课程学习上进行更为广泛地培训。惠普似乎已经选定了正确的策略并获取了一系列技术和经验支持这项战略,这在客户方面是很有优势的。

惠普貌似是唯一的主要供应商——目前为止——言行一致地在进行“混合”。接下来就要看执行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