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农业专家的桥梁,英特尔让农业“智慧”起来

在北京市通州区的的一个食用菌生态产业园内,一排排整齐的菇房,干净的柏油马路贯穿整个园区,偶尔有工人驾着叉车驶过。你很难想象,这个安静的园区每日生产超过40顿的杏鲍菇,供应京冀地区三分之一以上需求。在这个巨大的蘑菇生产机器背后,有英特尔先进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正在提供有力支撑。技术人员只需轻点手机,菇房里的温度、湿度、CO2浓度等指标便了如指掌。而且通过监控菇房所有的开关状态,实现对原有控制系统效果的深入分析,持续优化环境控制算法,大幅提高节能水平和增加产品产量。农业得以插上“智慧”的翅膀,农户和企业也切实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真实好处。

123

在这个占地超700亩的食用菌生态产业园里,作业过程实现了“一机在手,一切尽在掌握”。每个菇房配备一台基于英特尔Edison平台和Intel Micro Runtime (iMRT) 软件方案的网关,它一方面通过低功耗无线模式连接设置在菇房内的多个环境参数传感器、开关感应器和开关,另一方面又通过WIFI/3G连接云端管理平台。菇房内各个环境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最终上传到云端管理平台,管理者便可通过手机端APP或者PC端软件,实时掌握菇房内的各项指数是否正常。这样既减少了人力成本,又使管理者比以前更为全面及时地掌握食用菌的生长情况。

234

让园区管理层更加兴奋的是,Intel Micro Runtime软件方案帮助厂商引进了蘑菇种植专家服务,让整个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赢得先机。英特尔合作伙伴云尖物联有限公司联合了国内蘑菇种植的领先服务商上海大生态公司,基于iMRT SDK使用JAVA语言开发了杏鲍菇生长控制算法,并通过云端平台将控制算法程序推送到Edison网关。控制算法将在网关上的iMRT上运行,不断采集与分析数据,并对各种开关设备发送控制命令。iMRT的远程应用管理帮助他们快速实施持续优化的循环过程,利用物联网系统的持续数据收集分析控制效果,使用iMRT实现算法优化并快速部署应用,在减少能耗和提升产量方面取得突破。 Intel Micro Runtime物联网软件方案让农业专家连接上了种植用户,把专家经验变成JAVA应用程序,通过英特尔物联网方案上快速推送到千家万户的农业种植用户的大棚和生长厂房。

智慧农业的确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对于农户和农企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而言,因为资金、技术等限制原因,在这一领域想要寻求突破却是蹒跚而行。英特尔推出的物联网解决方案,针对农户和农业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进行了优化设计:即插即用和模块化、可扩展的特点,具有极强的经济性和易用性;先进的硬件、软件技术,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持续增产增收,为农户和企业带来切实的回报。

智慧农业的发展正当其时,不仅是因为能给农户和企业带来切实好处,更因为它已是国家政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在“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不久前,农业部、发改委等八部门也已联合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到2018年农业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迈上新台阶。

从前人们常说农业是靠天吃饭,但现如今凭借英特尔的物联网解决方案,食用菌种植不再靠经验、凭感觉,而是实现了“精确把关”。管理者不仅可以实时掌握菇房内的环境参数,了解食用菌的生长情况,还可以通过云端/网关智能种植应用程序,将各种生长参数精确地控制在预定的曲线;同时,云端平台能够积累海量数据,后期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完善参数曲线,实现持续增产增收。

那么这套看上去“高大上”的英特尔物联网解决方案,会不会给农户和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当然不!这一方案具备极强的经济性和易用性,模块化的设计可以实现简易部署,同时有着良好的成本控制:每个菇房所有部件均以无线连接为主,无需布线施工;大部分的网关和终端器件可以从市场购买,具有最优性价比;系统优异的全方位扩展性,可以大幅减少满足后期需求变化的成本。而应用这一方案后,可以大幅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高科技条件下的增产增收又能使降本增效最大化。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何京翔提到,“传统农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时代,看似高大上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其实与农业一点儿也不遥远。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农业方兴未艾,英特尔也将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不断创新,助力智慧农业再上新高度。”可见“互联网+农业”的融合与落地,真正改变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模式,英特尔也通过传感器、大数据和云计算赋予了农业新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