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中国年会召开 首批ITSM Master认证颁出

图片1

8月8日,主题为“新技术下的IT管理和能力提升最佳实践”的“第三届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中国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IT、通讯、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CIO/CTO及IT高级管理者约200人参加了本次年会。

图片2图一: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中国区主席 孙振鹏 进行开场演讲

在开场辞中,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中国分会主席孙振鹏说道,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一直致力于将国际IT管理最佳实践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从欧美国家引入到中国,从相关出版物、认证培训体系的引进和导入。这个阶段即知识导入阶段。随着近些年来,越来也多的中国企业在IT管理和实践方面经验的不断累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将走出中国并走向国际IT市场。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中国分会有朝一日能够将中国的最佳实践管理体系总结并输出到国际市场。最终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中国分会将成为一个知识和经验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将国际IT管理最佳实践知识体系引入中国同时将中国的实践和案例总结成体系再输出给世界。

近两年,ICT领域内技术变革的速率之快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快速迭代冲击着各类大型组织,也为IT管理在各行业的实践带来诸多挑战。

在往届的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中国年会中我们选取了众多国际IT管理最佳实践知识体系并结合中国行业案例进行交流分享。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新技术下的IT管理和能力提升最佳实践》,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享有IT届Executive MBA 美誉的IT管理类最高级别证书-ITSM Master 颁发的仪式同时邀请到了首期Master研修课程中的秀论文获得者王岗先生带来的论文案例分享。 此外我们为大家安排了欧盟ICT人员能力评估标准e-CF的介绍以及华为公司在ICT人员能力方面基于e-CF的案例分享。另外,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享和圆桌对话等丰富的形式也为大家呈现关于业务联系性BCM在通讯行业和敏捷开发 Agile Scrum 在航空行业的案例、以及DevOps运维理论与实践!

亚洲首批ITSM Master认证证书颁出

大会颁发了亚洲首批ITSM Master认证证书。来自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外运,电信科学技术第四研究所等知名机构的IT高级管理人员获得由EXIN 国际信息科学考试学会CEO 伯恩德先生亲手颁发的亚洲首批ITSM Master证书。至此,首批ITSM Master认证正式完成,受认证人员来自甲乙双方,覆盖了金融,物流,服务领域以及研究机构等行业。

今年4月11日,ITSM Master在亚洲推出首期研修课程。此次研修由ITSM认证体系的知识产权方,以及全球唯一认证机构——国际信息科学考试学会(Exam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以下简称EXIN)组织。

图片3图二:亚洲首批ITSM Master认证颁发仪式

ITSM Master认证是EXIN ITSM认证体系的最高级别认证,也是IT服务管理领域内唯一可实现的终极认证资质,它更加注重考察IT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和领导力。除要求对体系的深度理解,还拓宽视野,对高级IT管理者在国际最佳实践范围内进行广度的启发引导;同时业务驱动和新技术下的管理趋势等内容也被纳入核心范围。该认证面向的申请人群是拥有ITIL® Expert/Manager证书,或ITSM Consultant Manager/ Expert证书;且拥有3年及以上高层级IT管理经验的人群。

EXIN国际信息科学考试学会亚太区总裁孙振鹏在演讲中说,ITSM Master涵盖了国际最佳实践知识体系的广度、也覆盖服务管理体系的深度,同时着重IT跟业务的融合以及对作为高级管理者的领导力、执行力方面的考核。 认证分为课堂研修、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三个阶段,因此ITSM Master被业界喻为IT界的Executive MBA课程。

金融业ITSM、电讯业BCM、航空业Agile Scrum以及DevOps相关最佳实践案例分享

年会上,首先,来自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运维处处长王岗,分享了中国光大银行“新形势下从科技运维向科技运营转型的探索”。

王岗表示,十多年来银行IT在飞速发展,很多行都是几十人,到了几百人甚至更大的规模。但回过头去思考,对于一个组织,IT的贡献是什么?能够控制风险,仅仅只是一部分,其实,IT对业务的质量,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对内部的高效的提升,这些都是要通盘考虑的。

图片4图三: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运维处处长 王岗先生 做ITSM Master优秀案例分享

光大银行想走的一条路,就是从科技运维向科技运营转型,从IT的支持者向服务的提供者、合作伙伴的转型。在这个体系下,光大银行提出了整体科技运行的模型,就是基于成本、质量、效率、风险的均衡发展模型,它用一个雷达图来看IT运行的整体情况,最终与组织发展、组织的战略达到匹配,实现质量的提升、风险的可控、成本的清晰和效率的提升。

随后,BCI亚洲分会主席,BCP创始人与执行董事余绍强先生,就新加坡电讯业业务连续性管理展开演讲,他认为,电讯业面临的几个挑战比较特殊,首先是中断时间以分钟计,其次是数据中心建设成本高,恢复策略不同,第三,由于影响广泛,所以监管更严格,第四是行业集中度更高,决定了人才培养困难,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流动会带来业务的巨大影响。

图片5图四:BCI亚洲分会主席 余绍强先生 分享新加坡电讯业业务连续性管理最佳实践

余绍强表示,电讯业BCM,有几个关键点必须把握好:

首先是范围,做BCM的时候怎样决定什么东西在BCM要考虑的环境里面,什么东西是不考虑的,因为电讯企业规模往往比较大,不可能都放到BCM里面,因此范围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其次是最低的业务持续服务或者是最低的业务持续目标,而且最低能够达到的目标必须符合合约上的承诺、必须对市场上的承诺。

第三是关键活动,就是没有了这些会影响大家的正常操作,而不是说日常环节大家伙都做的工作就是关键活动。对这些进行优先次序的排列。

第四就是中断时间,确定中断时间的时候必须实际,必须考虑什么是最大可承受时间。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资深质量保证工程师崔航介绍了中国航信集团大型复杂系统多团队联合开发中的敏捷应用。

在中国航信,大型复杂系统首先是指开发周期2年以上的系统,而且团队规模一般都超过40人以上。比如民航旅客服务系统、机场立岗系统、机场行李处理系统,这个都叫大型复杂系统,这些大型复杂系统基本上都是分布式联合开发。

图片6图五: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资深质量保证工程师 崔航 分享大型敏捷开发应用实践

从2011年12月中国航信集团引入敏捷开发,在5年的过程中既有成功,也有一些挫折,但最终的效果不错。具体来说,通过敏捷实施以后,第一,统一了版本规划,使得定制版本的维护相对容易很多。第二,统一的管理平台,减少了异地或跨部门沟通的困难。第三,统一的质量要求、技术要求,避免了后期才会发现的因为配置不同或者代码质量很差而引起的一些返工,实现了持续交付,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欧盟ICT人员能力评估框架e-CF(e-Competence Framework)分享

如大家所熟知,ITIL®是IT和业务沟通的一门语言,然而欧盟ICT人员能力标准框架e—CF也是一门语言。e-CF是IT部门、业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对ICT人员能力、技能和水平进行精准沟通的语言。

EXIN国际信息科学考试学会亚太区总裁孙振鹏介绍,EXIN是e-CF发起单位之一,在2005年就参与了这套标准的撰写,是工作组成员单位中里面惟一从事中立IT管理资格的认证机构。e-CF在2015年4月份已经正式成为了欧盟的标准。 从而意味着欧盟任何一个成员国衡量其本国ICT人员能力的将统一使用欧盟通用的ICT人员标准能力规范e-CF。

e—CF框架把所有ICT人员能力分为五大能力域和四十个能力项,每个能力项都含有五个熟练级别。 这些能力项来自于欧盟在欧洲行业用户的广泛的调研,其中包括100多家国际知名企业。

图片7图六:EXIN亚太区总裁孙振鹏先生 介绍e-CF欧盟ICT人员能力评估模型

据介绍,基于e—CF的指示体系,EXIN的服务包括四个增值服务,以及相关的落地与认证的工作。

图片8图七:华为企业业务培训与认证部 王翔先生 分享华为RDC基于e-CF人员能力模型的应用案例

紧随其后,来自华为企业业务培训与认证部的王翔先生,系统介绍了华为基于e—CF提供的培训方案,主要是分六步,第一,岗位技能模型的设定,是用e—CF模型岗位进行评定,岗位有的是标准的,有的是定制的。第二,能力自评。第三,从产品、技术领域、专业领域进行评估,确认这个人在专业领域的实际情况。第四,通过量化的关系找到GAP提供相应的培训方案。第五,实施培训。第六,联合认证。

王翔表示,强调岗位的清晰、简洁有力的定义(15个字描述清楚),以及强调协作,是e—CF定义岗位中的两个突出的亮点。

图片9图八:马来西亚政府MDeC ICT人才发展总监Imran Kunalan Abdullah介绍马来西亚ICT行业人力资源指标

而来自马来西亚政府多媒体发展署(MDeC)ICT人才发展总监Imran Kunalan Abdullah先生,则是从政府推广的角度,介绍了马来西亚政府基于e-CF而颁布的马来西亚ICT行业人力资源标准与突出应用。

运维管理向何处去

当前,从ITIL®到DevOps,体现了不同行业与企业在运维上的差异,也体现了运维管理本身的发展趋势,而云计算的蓬勃发展,对IT运维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开放运维联盟联合主席,高效运维社区发起人箫田国在演讲中比较了ITIL®与DevOps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他认为,ITIL®与DevOps的区别很大,最本质的区别,ITIL®是对内的,是基于流程的导向,DevOps则是一个技术性的导向,DevOps会做很多细化,侧重在实现层面,并且往往会倒逼ITIL®。

图片10图九:开放运维联盟联合主席,高效运维社区发起人萧田国 分享DevOps运维理论与实践

当前,业界对DevOps有两种理解,一是开发的能力延伸到了运维,第二是运维能力传递到开发,最后他们的结果就是一个高质量持续快速部署的价值。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是运维更适合做DevOps,还是开发更适合做DevOps?

箫田国表示,一般而言,运维侧更合适DevOps。DevOps首先是一种文化,推崇的是集成,一个公司的系统实现了DevOps以后,它能做到一天十次部署或者更多次部署。这对于强调快速分发的企业是有巨大的价值的。

荷兰ITpreneurs亚太区业务拓展经理Dheeraj Nnayal就“新形势下的应势之选——云服务经理”分享了自己的精彩观点。

图片11图十:荷兰ITpreneurs亚太区业务拓展经理Dheeraj Nnayal分享云服务经理案例

在圆桌对话环节,主持人北宙咨询总经理刘颋先生带领一席嘉宾:开放运维联盟联合主席,高效运维社区发起人萧田国、当当商城资深运维经理李军、申万宏源证券赵立族、联通云数据公司研发部副总朱子帆、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运维主管李志鹏、泰康人寿数据信息中心PMO负责人魏钧军、人大附中运维总监安杉,就“云时代的运维管理之道”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图片12图十一:圆桌讨论 “云时代的运维管理之道”

在第一个议题“云时代运维管理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该如何面对挑战?”中,对话嘉宾从通信、证券、核工业、教育行业,对云计算对IT运维的影响进行了阐释,行业不同,运维管理的要求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区别。

联通云数据公司研发部副总朱子帆表示,从自己十几年的运维经历看,运维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在的云计算事业部里,售前、规划、交付、实施、运维、开发,全在一个部门内部,所以不止是开发运维了。越是到了云计算快速交付的时代,角色已经完全不同。

泰康人寿数据信息中心PMO负责人魏钧军介绍说,云最大的好处是部署非常灵活、非常快速,当大流量冲击过来,特别几亿人手指头在屏幕上抽奖的时候,那种冲击量是普通传统的机房根本无法承担的,所以重大节假日的抢红包等活动,泰康选了云来实现,并且发现,云对于高并发的交易也都非常有用。当前,泰康在公有云、私有云两方面都有部署。

尽管电信、保险都在部署云,然而证券行业却不完全如此。申万宏源证券赵立族介绍,当前证券行业还是按照传统的运维来部署的,而且在核心应用上暂时不会考虑云端化,为什么?因为证券的业务追求“精确交易”,每一笔交易必须完全无损,不能有一点差错,这带来运维管理理念与互联网行业产生了差异。业务目标的不同导致思维模式的不同。

对于核电行业,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运维主管李志鹏表示,核行业对于安全和质量是永远偏执的,而且把它放在比企业盈利更高的层次。自己到IT部门做的最大的事,就是组建了运维的团队,把运维和项目分开了,变成了两波人,按照ITIL的标准梳理了运维流程、建立了标准体系。而现在,DevOps的发展,却又使运维和开发合并了。所以他觉得这也许是一种改进,但是这意味着管理永远是多样化的。

那么,云时代的教育行业运维管理有什么变化?人大附中运维总监安杉认为,第一,无论是高教普教,整个IT建设和管理水平不够,IT运维的需求很旺盛,有普遍性;第二,正在推行的高考改革,会影响高中阶段的师资配备,有几万种组合,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第三,把更多的业务托管到云上,但是,云服务商给提供的服务报告不是规范的。现在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不断的磨炼、磨合和沉淀。

在第二个议题“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之间,运维开发管理的差异”的讨论中,嘉宾产生了激烈的观点碰撞。

开放运维联盟联合主席,高效运维社区发起人萧田国委婉地表示,没有必要任何业务都要追求所谓的云化。业界说的云,包括DevOps,包括微服务,归根到底,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快速交付,或者说是一个快速发布。但如果业务不需要这么多次数,那就不需要快速发布,系统也不需要升级。

讨论最后,北宙咨询总经理刘表示,“拿ITIL与DevOps进行比较其实是一个悖论,因为他们的角度不大一样。”ITIL体系化还是比较强的,里面基本上包括很多管理模式,ITIL重点在流程上,落地的时候缺乏方案;但是DevOps一直没有形成官方体系化,没有官方体系化以后每个DevOps的实施方式都掌握在一部分有经验人的手里,每个人对他的理解和描述是有差异的。

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起源于欧洲,是由欧洲最佳实践管理联盟IBPA携手国际知名出版机构、资格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和行业专家共同发起的一家推广国际IT管理最佳实践管理体系和框架标准的非营利性组织。联盟的工作主要围绕与国际最佳实践管理知识体系引进相关的会议活动、案例分享、出版文献、资格认证、专家答疑和知识交流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