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将伴随着市场和竞争格局的震荡,双核处理器的出现将为服务器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服务器厂商能否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为此,8月24日,《计算机世界》报特组织了一场双核服务器的研讨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双核之火已经从桌面蔓延到了服务器,双核的应用推广是今年工业标准服务器市场最大的热点。双核处理器大大提升了开放标准体系架构的服务器性能,扩大了工业标准服务器的应用范围。可以说,双核的出现为近年来乏善可陈的服务器市场注射了一针强心剂,眼下,整个服务器产业链条已经沸腾,厂商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宣布,单核时代必将结束,双核时代必将到来。
但是,面对这股双核热潮,疑问也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是技术催生了应用,还是客户需求对于双核的呼唤已经水到渠成?客户到底需不需要双核?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双核产品真的如其宣传中所言的那样出色吗?越来越冷静和理智的客户需求能否消化来自厂商们的热情?
双核为工业标准服务器 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双核大幅度提升了计算性能是毫无疑义的,但对于服务器整体性能到底能够有多大的提升是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英特尔企业平台事业群市场经理孙桂艳认为,双核的设计也必将带来功耗的降低,对于用户来讲,这就意味着新的产品节能、且性能出众。
AMD服务器和工作站产品经理梁宏伟认为,“用户的数据机房和数据中心都需要服务器产品提高计算密度,解决功耗和性能的问题,并在两者之间做出很好的平衡,而双核刀片服务器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刀片式服务器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另外,在数字音视频领域,包括高清电视和高清电视的后台服务器都采用了刀片式服务器,双核技术的出现能够使这些刀片服务器的成本大大降低,并能缩小系统规模。”
在英特尔、AMD的强力宣传之下,厂商们几乎都认可这样一个观点:双核不仅提升了计算性能,降低了功耗,促进了服务器整体性能的提升,还为刀片式服务器和服务器的虚拟化带来了发展良机。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曾宇博士认为,如果拿单核服务器来构建百万亿次的机器集群,它的规模是非常庞大的,而如果基于双核技术或者四核技术,那么只要有很小的场地就够了。
航天五院的经验验证了曙光的观点,据航天五院信息中心王江永介绍,航天五院的主要应用就是高性能计算、大型数据库等,他说,双核产品的好处第一个就是计算速度的提升,另外,在有限的机房内,双核产品的占地面积减少,维护起来也比较方便。在2003年,航天五院购买了戴尔的服务器,系统搭建了六台两米高的机柜,而今年购买了戴尔双核的服务器产品,同样的机柜高度却部署了48颗CPU,节省了大量的面积。
浪潮服务器产品组程妙玉认为,处理器是整个服务器产品的引擎,服务器内部多个体系都因为双核的提升而得到了提升,尤其对刀片服务器发展意义非凡。刀片服务器从1999年开始出现,到现在一直处在一个瓶颈之中,失去了前几年的火爆,很大的原因在于功耗大,狭小的空间限制了刀片服务器的发展,而双核能够使处理器的耗能降低,提升刀片的计算密度。
惠普产业技术及专业服务集团工业标准存储暨服务器产品部产品市场经理陈鸣也认为,双核服务器产品不光是处理器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整个体系的转换,根据用户的需求,不光要给用户一个多核的处理器,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全新的架构,比如刀片式服务器,甚至还有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高性能计算机解决方案等。
戴尔中国服务器产品群组高级经理马晋都认为,双核的出现还大大地促进了周边相关系统性能的提升,在处理器厂商的驱动下,包括系统总线、内存系统、输入输出系统都得到了提升,芯片厂商跟系统厂商把服务器的整体性能推向了一个高度。
有意思的是,双核的出现似乎扩大了工业标准服务器的支持者阵营。一些一向以提供大型专有系统和主机而闻名的厂商们开始对工业标准服务器予以更多的关注,在专有系统上一直引领潮流的Sun认为,从技术角度来说,庞大计算能力的需求,x86的双核和多核技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跟小型机比起来也没有任何的优势而言。虽然如此,Sun还是改变了原来一意孤行、一味追求专有系统的路线,大力地推广双核的x86的中低端产品。Sun中国区分销产品销售总监张思民认为,从芯片的角度来说,多核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据张思民介绍,目前Sun也推出了基于AMD x86芯片的双核产品。
SGI张玲玲认为,双核确实带来了对摩尔定律的突破,但实际上,用户对于计算的需求和应用是没有极限的,而基于x86的产品“现在其实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赶不上应用的终极需求。”
Unisys系统科技事业部技术咨询顾问董楠认为双核低成本、节能降耗非常明显。然而对于主做高端产品的优利来讲,还能享受到双核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处理器的内核越多,就相当于产品能够支持更多的计算芯片,那么优利就可以在机器上进行分区和虚拟化,把用户的应用都整合在一台机器上,这样大大地降低了用户的管理成本,同时降低服务器的占地面积。AMD梁宏伟支持优利的看法,他认为,双核服务器的出现对虚拟化大有裨益,因为虚拟机器本身需要管理软件的运行,从而造成系统性能的大幅下降,而双核产品出现之后,原来很多软件层面上的管理工作都可以移交给硬件系统来完成,提升了虚拟化的效率。董楠甚至认为,大型数据库以后会架设在双核的安腾平台上。在此之前,英特尔推出的安腾用来代替小型机产品,但是由于应用系统的欠缺而备受业界质疑。董楠认为,随着双核和多核技术的发展,安腾也会慢慢胜任大型数据库的处理需求,安全性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这样可以给用户真正降低成本,这对于用户来讲非常重要。
用户持观望态度
相对于厂商们而言,用户对于双核的反应远没有那么热情。根据国外一份针对双核产品的市场调查,在所有的PC用户中,几乎半数以上仍然对于双核一无所知。最近调查机构Harris Interactive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AMD宣布其Opteron已经将近三年之后,48%的PC用户对于双核是什么还茫然不知,只有12%的人已经拥有双核系统。
用户对双核接受度不高,应用的匮乏是一大原因。清华大学微处理器与系统芯片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汪东升教授认为,双核甚至多核的产品未必能带来服务器产品效能的相应提升,从目前来看,由于软件的缺乏,多核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汪东升还发现,目前服务器的利用率大概只有15%,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通过相关工具的支持才能发挥出双核产品的效能,另外,汪东升指出,老系统上的应用软件要放在双核产品平台上,必须要重写,这对用户来讲是一个成本负担。
在这方面,老牌服务器厂商是有技术储备的。双核、多核,对于IBM、惠普、Sun来说并不新鲜,IBM、惠普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了双核处理器概念,并推出了相应的产品。比如IBM的 Power 处理器、惠普的P A – 8 8 0 0 处理器,Sun还推出了8内核的Sparc UltraSparc T1处理器。据张思民介绍,Sun的客户将应用迁移到多核平台上,其应用并不需要重写,只需要做一个编译和移植即可,现在大的中间件厂商都已经有了基于Sun Solaris操作系统和AMD硬件系统的版本,像SAP和IBM的Websphere;一些大的电信公司都已经开始了基于双核系统平台的测试,测试成功之后会马上部署到实际业务的应用中。但张思民承认,在面向电信、金融和政府这样的大客户推广时,Sun仍然可以感觉到这些客户接受X86的双核技术有些困难。
这说明,双核是一种新概念,用户接受需要时间。
作为实际的应用客户,航天五院对双核产品仍持观望态度,航天五院信息中心王江永认为:双核速度是快了,但是可能会有一些风险,虽然,厂商已经对双核处理器的产品进行了严格的测试,但是,双核产品是要用在实际的应用业务中的。另外,为了保护已有的应用,我们在近一段时间不会把特别关键的应用部署在双核上。在一到两年之后,我们才会考虑使用双核产品。另外,他指出,在实际应用中瓶颈不仅出现在CPU上,根据我们多年使用情况发现CPU性能很超前,但是却经常带来内存、硬盘、I/O诸多方面的瓶颈。他还指出,买双核CPU还不如买单核的更划算。
计世资讯副总经理费悦明认为,目前的双核服务器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在分析原因时,费悦明认为,从应用来看,小型企业由于规模有限、业务比较单纯,因此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不高,双核PC服务器的性能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大中型企业ERP系统的复杂性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并且使用Unix服务器来支持ERP系统运行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中型企业。费悦明认为,中型企业将是双核推广的突破点。
航天联志市场部经理刘旭升认为,从中低端市场来看,用户对双核服务器接受热度并不是很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联志认为存在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是用户的应用并不需要双核产品,因为很多中低端用户的现有业务应用,并不需要引用一些新产品来去满足,只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即可;另外,从总体拥有成本的角度上来看,双核服务器的成本还是稍微有一些高,对于预算有限制的中低端用户来讲,成本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因素,因此用户会非常慎重地选择双核服务器产品。
联志认为,只有整个产业链协调起来,共同降低用户的应用成本,用户对双核才会接受得更快一些。因此,刘旭升预测,2007年才是真正的双核普及年。
据浪潮程妙玉介绍,浪潮在今年推广双核服务器产品时并没有单独强调服务器产品,而是提出了双核的均衡平台的概念。因为浪潮在服务器的输入输出以及硬盘系统上都做了提升,以配合双核处理器计算性能的提升。在浪潮看来,用户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均衡、稳定,整体性能提升的服务器,而不仅仅是处理器技术的翻倍。
戴尔的双核产品已经产生了实际销售,全球第一台双核服务器产品已经被一新疆客户所订购。戴尔的信息显示,在戴尔正式推出双核产品以后,已经陆续拿到了上百台的单子,戴尔中国服务器产品群组高级经理马晋都认为,这不能只归功于客户对新技术的追求,而是缘于厂商把产品拿到应用环境中认真做了测试,从而验证了比原有系统优异,才赢得了用户的信任。
对于市场的迟滞,英特尔并非全无感觉。据英特尔企业平台事业群市场经理孙桂艳介绍,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英特尔下半年的推广目标将更多地放在应用层面。英特尔内部已经有专门的人员和部门去和各层面的软件厂商进行合作。除此之外,英特尔把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重点放在了虚拟化开发上。
上游意志之下,单核将出局
英特尔是双核推动最大的中坚力量,英特尔认为双核和多核的到来是一个必然趋势,而这种结果的到来是技术推动和用户需求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孙桂艳明确表明英特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并不认为双核产品的推广是技术决定市场,事实是,市场需求决定了技术。根据英特尔的观察,企业在计算方面面临着问题,一是功耗问题;第二是性能问题;第三,厂商们服务器的使用率非常低下,只有15%~20%。英特尔作为上游体系架构厂商,有责任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英特尔的着眼点是解决用户的长期问题,而并不是强迫大家去使用新技术。从长期看,双核和多核产品能为企业带来大幅度成本降低,同时又能降低功耗,为用户带来全方位的好处。”孙桂艳这样说道。
而她的同事英特尔服务器平台事业部服务器产品市场经理赵萌的表述更加直白地说明了英特尔的态度,“毋庸置疑的是,根据我们的预测,在全球,今年将会有85%的产品都将采用双核,而到明年,这个数据将会变成百分之百。这个数据让我们非常兴奋。推广双核,英特尔从处理器厂商的角度进行市场推动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国内外的服务器厂商和软件厂商的共同推动,以构造整个生态系统,推动双核的发展。”
对于处于产业下游的服务器整机厂商来讲,英特尔与AMD的意志根本无法违背,如果这两家芯片厂商铁了心推广双核,下游服务器厂商也只有“服从”一条路。许多服务器厂商都断言,单核的服务器产品将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双核服务器的大行其道。曙光曾宇一语惊人:“对双核,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不推双核就是死!”
这么想的当然不只这么几家。目前,已经有不少包括国内外重量级的服务器厂商正在把产品全部转移到双核上面,并且逐渐停产单核产品。“从今年第三或者第四季度开始,浪潮服务器将全线从单核切换到双核,今后将不再开发纯粹的单核服务器。”浪潮服务器产品总经理彭震表示,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的服务器市场将全面进入双核时代。戴尔有同样的计划,马晋都告诉记者说,从今年9月份开始,戴尔主流的产品将全部转移到双核上来,厂商如果不推双核就是死。联想也在实际行动上顺应着双核的市场攻势,据联想集团服务器业务产品处高级产品经理张郁介绍,联想从两路到四路的全线服务器目前都已经推出了双核产品,张郁认为在单核和双核的切换周期过后,市场上将不会再出现单核的服务器产品。优利董楠预测,随着双核服务器的发展,单核服务器产品可能在今后一年的时间内慢慢退出。
惠普陈鸣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市场上可能就买不到单核的产品了。为了大规模推广双核产品,并且占据先发之机,惠普一口气推出了11款基于双核处理器的新产品,启动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市场推广活动,国内著名的服务器厂商浪潮和长城也进行了同样的全国巡展活动。
国内厂商需把握新技术 带来的机会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引发市场的相应震荡,双核的出现也必将会给服务器领域带来一些变化。面对全新的双核技术,所有的厂商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跑得快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目前,双核服务器刚刚出现,操作系统仍相对滞后,编程语言也满足不了需求,上层应用技术支持的缺乏为服务器厂商留出了很多的创新空间,这一点与双核出现之前的服务器市场有着根本不同。这对于服务器厂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SGI市场总监张玲玲认为,双核和多核对于服务器厂商而言,是一个新的考验。SGI改变了原有产品的体系结构,在SGI的服务器体系中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与此相关的I/O能力、内存能力、图形扩展能力以及其他相关性能都能得到提升,才能做好一个强大的服务器系统,才能最好地把英特尔处理器的双核和多核的效能发挥出来。张玲玲认为,随着英特尔和AMD提供越来越强的计算能力,对计算机周边相关体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怎么样降低功耗、如何冷却、如何更快地读取内存中的数据、挖掘计算数据等等。
近年来,由于服务器竞争的同质化日趋严重,国内服务器厂商一直处于被动局面,对于它们来说,双核的出现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如果能够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机会,对于未来的竞争将会十分有利。曙光研发中心总经理曾宇博士认为,目前服务器产业有三个大趋势,在高端服务器市场,需要双核的硬件技术和开源Linux操作系统的双轮驱动。在中端和低端产品这两个产品线的发展趋势上,同样需要双核来构建系统架构。曙光是国内高性能服务器计算的翘楚,从2004年每秒十万亿次的计算速度达到了今年的百万亿次,曙光目前面临的局面是法国、美国、日本、中国都相继发布了千万亿次的速度目标。而双核服务器的体系架构,对于曙光是一个绝对的利好消息。
国产服务器厂商能否抓住双核带来的这一有利时机,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这着实值得期待。
记者观察:双核挽救了摩尔定律?
在芯片计算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芯片的能耗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焦点,一个国内非常著名的门户网站在四年前,最关心的是单个服务器产品的计算能力够不够用,两年前,开始关注宽带资源够不够用,而现在他们关注的是机房内的电能够不够用。
国内著名的服务器厂商浪潮在调查中发现大型企业的电信机房往往不能满足处理器的能耗,经过调查,浪潮发现在某用户24U的机柜利用率不到1/3,原因是这座机房是在2000完成规划的,客户根本就没有想到处理器的能耗攀升得如此迅速,最终导致机房的电能供应不上。
Sun中国区分销产品总监张思民认为,“因为电信机房的散热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把所有的芯片加起来,多达几百个芯片在运行会使电信机房的温度非常高。”
很难想象,如果摩尔定律无法解决处理器的能耗问题,而又没有双核技术出来提升计算密度的话,处理器的发展会不会就此停滞。
有人认为,双核这个概念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英特尔和AMD采用双核技术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双核是一种突然出现的一种优秀创意,而是一种补救措施。这种言论认为,芯片厂商本可以不断推出速度越来越快的单核处理器,但是,这种做法却是不可行的,因为随着时钟速度超过3GHz,单核处理器开始消耗过多的功率。有人还认为,英特尔在2005年取消了计划中的4.0GHz “Tejas”处理器,就是因为该芯片的功耗可能超过100W。随着芯片功耗的上升,单核芯片的冷却代价也越来越高,它要求采用更大的散热器和更有力的风扇,以保持其工作温度。
英特尔的奠基人之一摩尔1965年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摩尔定律,他认为,每隔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将翻番。这一发现被其后数十年芯片发展的实际情况所验证。按此计算,到2010年,一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将超过10亿个。芯片耗能和散热的问题将得不到解决,届时芯片会热得像火箭发射时高温气体的喷嘴一样;2015年就会与太阳的表面一样热。
当年的预言现在看来有些危言耸听,但是业界对于摩尔定律如何解决功耗和散热的疑问一直没有中断。
当人们认为摩尔定律已经无法再维护下去的时候,双核技术却适时地出现了。在英特尔发布最新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时,公司首席执行官欧德宁认为酷睿2双核处理器是全球最令人振奋的处理器。因为,这款产品采用英特尔最领先的65纳米芯片加工工艺制造,在单个芯片上封装2.91亿个晶体管,这款新处理器的台式机版与英特尔之前最好的处理器相比,性能提升了40%,而能耗降低了40%还多。根据英特尔官方网站提供的调查数据,这款处理器在大型服务器、台式机和游戏基准测试中遥遥领先于其他处理器产品,胜率超过90%,而且目前全球有550多款基于该处理器的产品在设计和生产中,并将很快推向市场。
据英特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英特尔的双核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已经达到了12亿,已经超过了大家所公认的局限,而这个数目是业界预想的2010才会出现的局面。对于半导体厂商而言,纳米技术非常重要,到明年或者后年,会有32纳米技术出现,这都是对摩尔定律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