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主题为“数据驱动业务变革”的“2016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各省市自治区经信委及全国200余家石化企业的300多名代表与会,就石化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发展、大数据应用以及中小企业创新创新等话题进行探讨。
据了解,截止到7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9214家,累计增加值增速8.5%,主营业务收入7.32万亿元,同比下降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401.7亿元,同比下降7.6%,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4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压力依然很大,稳增长任务还很艰巨,行业长期发展积累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开幕式致辞中分析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不足、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提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等方面。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石油和化工发展依靠资源要素收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调结构、转方式、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主动适应新常态,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与智能制造,是石化企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傅向升说。
与其他行业相比,石化化工生产系统有其特殊性,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过程连续性强,加工过程封闭性,物料绝大多数具有潜在危险性,因此,现代化生产过程仅用人工操作已经基本不能适应需要,必须采取自动化信息化手段,才能提升行业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管控好危险化学品,综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石化行业迫切需要信息化智能化支撑。而在实际工作中,石化行业各行业骨干企业因地制宜、积极行动,成果丰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典型。
“石化行业骨干企业在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流程工业行业的前列,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说。
在过去的两年里,工信部选取了表现突出的典型企业,将其应用经验和成功案例项全行业推广,通过对标赶超,带动行业深度融合的整体发展。石化行业有九江石化、镇海炼化、新疆油田、赛轮金宇、双星集团、中煤榆林、中化化肥、鲁西化工、瓮福集团、新疆天业、东岳化工等11个项目入选试点。
潘爱华充分肯定了石化行业两化融合的效果:“连续两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中的出色表现,极大地激发了行业开展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的热情。”
以中国石化为例,中国石化2013年开始智能工厂试点建设工作,经过三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运行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先进控制投用率达到90%,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率达到95%,重点环境排放点实现100%实时监控与分析预警,其中2015年镇海炼化综合优化增效3.5亿元。
“在智能工厂试点建设中,中国石化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了工业大数据应用的研究与实践。目前,生产装置的报警预警分析、运行风险分析和运行优化分析以及资产预知性维修分析等环节的大数据应用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精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部主任李德芳说。
李德芳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建设以“云+大数据”为核心的技术支撑平台,推动各业务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以数据驱动业务创新发展,提升IT服务能力和信息安全水平,具体措施和应用领域如下:
(1)建设统一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和数据集市,整合归集中国石化内外部数据资源,推进数据集中存储与统筹管理,为总部和企业提供分析支撑;
(2)建立数据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建立标准统一、充分共享、安全可控的数据管理体系;
(3)构建经营管理、生产营运和客户服务各类分析服务,推动各业务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发挥数据价值,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在经营管理层面,重点建设风险预测,投资组合优化等大数据分析应用,提升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深度、精度和实时性,提高集团整体一体化管控水平;
在生产营运层面,重点建设油藏动态分析、设备预测性检修等大数据分析应用,通过实时性、预测性、关联性分析,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营成本;
在客户服务层面,开展客户大数据洞察分析,建立客户360度全方位描述,增强客户黏度,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客户营销服务。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建成并应用了以ERP为核心的集成平台、可扩展的物联网系统平台、具有云计算能力的数据中心、移动应用平台以及信息安全体系这五大集成平台,实现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信息化与自动化集成、软硬件资源集成、无线与有线网络集成、信息安全与信息系统集成,完成了信息化从集中建设向集成应用的新跨越;面向经营管理、生产运行管理、办公管理和辅助决策的50大集中系统深入应用,有效支持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在大数据应用方面,中国石油持续开展研究与应用,在舆情监测、节能降耗、精准营销、信息安全防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副总工程师赵彤介绍大数据的应用成果:
——ERP应用集成系统采用内存计算技术,销售业务统计报表速度提高8倍以上,建设及应用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支持全球能源信息监测分析,自动采集并整合全球互联网能源信息和外购资源,数据总量达PB级,实现快速检索、文本分析、智能翻译、舆情信息监测和分析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
——建成国内首个技术领先的大数据安全威胁监测平台,支持数据收集、安全解析、态势感知等核心功能,实现高效处理事件,全面提高安全防御能力。
——应用分布式数据处理等技术,在非常规资源勘探中分析了10万口测井曲线,指导重点勘探区域和有利层位调整,规避了勘探风险,拓展了资源潜力。
——通过销售大数据分析,掌握客户消费习惯、商品关联性及加油站经营规律,针对客户群体开展精准营销,改进客户体验,提高盈利能力,促进销售营销模式改进。
——助力天然气管网平稳高效运行。整合机器数据、信息系统业务数据及仿真等数据,应用时序分析、流数据处理等工业大数据技术,加强管网实时状态、重点设备工况和能耗等分析工作。
据悉,“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将大力推进信息化从集成应用向共享服务阶段的新跨越,努力打造“共享中国石油”。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信息化直接投资累计50亿元,比“十一五”增加68%,基础网络覆盖和管理水平、生产管理信息化以及基础应用、IT技术和服务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和深化应用匹配了总公司经营业务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数字海油”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为“十三五”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
在持续推进“数字海油”的基础上,中国海油将推动“互联海油”的建设,向智慧海油的愿景迈进,打造与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相适应的信息化能力,为中国海油的业务发展创造价值。
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咨询部及发展管理部总经理孙惠民借用马云的话“谁先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谁就占有了数据产生出的价值”说,以人为中心的所有轨迹都将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录。时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技术带来了智能化和敏捷化,以X2X为核心的新模式带来了生态化和数字化,以突破边界为核心的新理论强化了协作和创客化。
“凡是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将来都会被淘汰,个性化定制成为趋势。未来决定企业命运的不是老板,而是客户。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按需生产,做不到这一点,都是空谈。”孙惠民呼吁“用数字化的手段再造企业、用户和生态伙伴之间的关系”。
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咨询部及发展管理部总经理孙惠民谈“数字化生态发展重塑商业新价值”。
在智能制造发展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就“智能制造与智能优化制造”发表演讲,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本华介绍了“化肥厂智能生产试点示范经验”,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信息部副主任金登峰介绍镇海炼化是如何从传统炼厂项智能工厂转变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科技信息处科长刘志忠介绍油气田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实践。
万华化学集团信息化部经理徐建光分享大数据在万华生产运营智能中的应用体会。
会议还就中小企业如何开展两化融合进行了探讨。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副处长张春利、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调研员刘怡先后就中小型化工企业两化融合现状以及如何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表演讲;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永强结合企业实际对中小型化工企业开展智能化建设的经验进行分享。
大会同期发布了石化行业智能工厂应用体系,从行业整体角度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发展水平和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同的智能工厂应用思路和实现方法,解决了中小企业或者两化融合水平较低企业的智能工厂建设问题,提出了一套智能工厂建设水平和所处阶段的评估方法。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助理高阳发布石化行业智能工厂应用体系。
谈到“十三五”时期石油化工行业推进两化融合重点工作,潘爱华表示,制订系统推进行业两化融合的顶层设计是其主要内容。
“结合行业特点,我们提出了石化行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系统思路,制定发布了《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作为推进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知道方针,加快两化深度融合的步伐。”潘爱华告诉DOIT记者其具体措施是:通过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数字化企业”建设,并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与经营管理系统的全面集成和深化应用。
而石化联合会也将围绕智能制造及数据开发应用这一主线,基于目前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行业大数据平台,提升行业经济运行预警和预测功能,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筹备成立行业两化融合组织机构,构建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工业互联网等内容的两化融合服务平台;三是完成行业智能工厂应用体系研究,形成一套企业建设智能工厂的通用方法,开展体系推广应用工作;四是研究中小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方案,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