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16年会暨“新经济 ·新治理”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正式发布《拥抱未来,新经济的成长与烦恼》,并聚焦于新经济治理等话题展开了探讨。
“成长与烦恼”,这个表达非常委婉,另一个意思就是“发展中的问题”。据介绍,最新研究成果《拥抱未来,新经济的成长与烦恼》从新经济及其测量、分享经济与平台治理、互联网发展与信息社会测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不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
2016年3月,“新经济”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相关的讨论不绝于耳,角度也各不相同,有概念层面、产业层面、技术层面等等。事实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新经济”就已经发轫,这是理解新经济的一个必要认识。
同时,由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遭遇很大的挑战,而“新经济”在今天成为一个突出的亮点;更重要的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对传统产业发展产生的“新动能”作用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从宏观层面“新经济”备受关注的主因吧。
那么,中国的“新经济”存在什么“烦恼”呢?这就是认知难、测量难和突围难。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张新红在为《拥抱未来,新经济的成长与烦恼》撰写的序中提出,认知难表现在关于新经济的内涵与边界没有定论,各地政策也百花齐放,以及新经济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经济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也比较模糊。
测量难则表现在三个方面:边界划分难;缺乏测算工具,传统工业经济的GDP核算体系不适用;测算对象也就是范围不清楚。
突围难,主要表现就是新与旧的博弈。如分享经济中的“网约车新政”,就是一个突出的体现。
阿里研究院是信息社会50人论坛的理事单位,副院长杨健在分享中指出,数字经济的治理问题由来已久,不容回避。他提出了治理的四个基本原则,这就是促进创新、主体公平、福利最大化和技术中立。
而采用什么方式来治理,恐怕更是核心问题,因为涉及到对基本原则的维护。杨建表示,首先最根本的是协同治理,要去中心化;第二是平台治理,包括平台应该担当什么角色,责、权、利如何划分等等;第三是数据治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采用恐怕是未来的重要手段。
据悉,《拥抱未来,新经济的成长与烦恼》与此前已出版的《未来已来:“互联网+”的重构与创新》、《读懂未来:信息社会北大讲堂》一同构成成了信息社会50人论坛的“未来三部曲”。
研讨会同时发布了信息社会50人论坛组织评选的“2016年中国信息社会发展十件大事”,新经济与分享经济上升为国家政策、人工智能取得新突破、跨境电商政策一波三折、多起网络事件曝光、《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出台、网约车新政正式出台、《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发布、互联网域名管理权移交ICANN、网络扶贫行动、《网络安全法》出台等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