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今日凌晨发布,不失张晓龙的一年之约。他前几日的披露了小程序蓝图更让业界为此热议,更有基于小程序的创业者,半年前已开始行动于此布局。似乎,小程序已成一种未来,张晓龙那种”二维码“的大时代不远了。但正如投资界流行的那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小程序真的如看起来那样好么,若是从企业级应用的路来看,其似乎还应有更长的路要走。
按照张晓龙的介绍,小程序是一种无需安装即可使用的手机应用,只需要扫描二维码或者搜一搜就能立即使用。这就意味着小程序其实是给用户到应用的联接提供了一个新的入口,即在微信中使用扫描应用提供的二维码,从而就打开了程序。张晓龙在此前的披露中还介绍,小程序应属于那种即插即用的,也就是在使用小程序的时候应用才驻留在用户端,不是用的时候就消失了。
对用户来说,这难道不是使用应用的新玩法么?毕竟,智能手机成标配的时候,手机里面那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应用已经很普通了。但关键的是,只有几个是属于那种经常用的,其余的多数只是靠“更新”刷个存在感。
小程序似乎是在解救那些靠刷存在感的应用,也是有益通过改变用户操作方式解救用户越来越会卡死的手机。在这方面,小程序走的路其实在企业级应用领域探索已经相对成熟。
首先,小程序为应用提供的“即插即用”使用方式,其实是有意将应用的使用能力从用户的手机、PC端“尽量”推到到的网络上、云上,这种做法可以说与当前企业应用的云化思路是有很大是相似的。
有很多条件,促成企业级应用领域率先开展云化道路,例如虚拟化的进一步成熟打通了计算、网络、存储资源的更灵活的调用,物理地域连接的端到端的带宽不断扩大等等,从而有助于企业的IT应用如CRM\ERP等将处理能力附着于网络,从而将应用入口只是通过HTTP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在小程序上,当二维码成为用户加载应用的主要入口,很难期望也不现实微信会提供应用的能力,把微信当成一个浏览器加载应用倒是更为现实。毕竟,当前人们的手机性能几乎甚至超过了PC,wifi也更加普及了,网络的光纤到户更大幅提高了带宽。这就意味着,计算能力的“即插即用”已经可以更加靠谱了。
当企业级应用通过HTTP把能力从云端推送到企业用户的时候,小程序开始把消费级应用的能力从云端推送到个人用户。
其次,小程序期望以二维码作为入口为用户提供加载应用能力的单一入口,很大程度上类似于企业应用正在通过各种虚拟化方式建立统一操作管理平台。
如今,数据中心计算、网络、存储资源的虚拟化都在变得更加开放。例如,本地资源管理界外资源,管理手段和方式更多兼顾具有相似能力的同一类型应用等等,通过提供统一的虚拟化平台实现此前各个资源平台的整合,在同一视图、同一调度层、同一权限级等等。小程序的做法有意将所有应用同化以微信为基础的同一操作平台,从而某种程度上将微信作为安卓/ios之上的另一虚拟化操作系统。
从个人用户来看,腾讯系似乎已成用户连接应用的最为重要的流量入口,但从小程序欲整合手机所有应用的“霸业之心”,势必成为马化腾、张晓龙驾驭腾讯的更大的挑战。
再者,小程序对应用创新的“绑定”未来或成隐忧。小荷才露尖尖角,小程序为大家画的“大饼”既显得面对面但某种程度上又遥不可及。正如其出连接一切的那些具体事例,例如买电影票、餐厅排号、餐馆点菜、查询公交,等等,但全部“完美”实现则是另一番场景。
正如企业级应用走向云端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其中磕磕绊绊却曾让人几度伤心。例如,云存储企业的莫名关闭,云运营平台的莫名掉线,开源与私有协议之争下让用户做成了小白鼠等等。所以说,小程序“大饼”的美好是需要在某种阶段上确立出某种尺度的。
例如,当所有应用向小程序转型时微信入口能力是否会绑定应用与用户沟通的体验,微信的某种脸色是否又会成为小程序的某种“和谐”。凡此种种,企业级应用的前人之路,小程序都是值得思考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小程序的思考是很大胆的,但风险同样可观。还是那句老话,其成功与否,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