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着“共享经济”光环,摩拜、ofo像滴滴、Uber一样受到了资本的追捧,市场估值到了20亿和10亿美元,一跃成为独角兽企业。
共享单车在上海等地遭到集中收缴
资本追捧摩拜、ofo的理由是什么?“追捧一定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在我看来,还是需要的。
资本为什么要像“天使”一样帮助创新企业,靠的不是好心肠,靠的是独到的眼光判断。对于创新企业来说,获得“天使”的青睐也是有代价,要放弃公司部分的股份。一句话,资本分享的不是企业的现在,而是企业的未来。所谓“亏得越多,估值越高”,只是表面的现象。资本要看的是未来,因此即便赢利了,并不代表具有更高的价值。
本着这样的认识,不妨来判断一下摩拜、ofo。
谈到投资方追捧的原因,ofo创始人兼CEO戴威给出了3个理由:
1、ofo团队年轻,核心团队基本就是大学毕业直接创业,更熟悉年轻人需求。但戴威同时坦言,作为年轻团队之前经验稍有不足,但这几个月成长迅速,得到投资人认可;
2、业务增长速度快。戴威表示,自从去年11月ofo进城,ofo在多个方面已经超过摩拜;而校园市场ofo则垄断了99%。另一方面,戴威还表示,今年ofo目标投放200座城市,将覆盖到国内四线城市。
3、目前ofo已经有了最高40%的净利润,今年很有可能盈利。
ofo创始人兼CEO戴威
在我看来,只有第一个理由成立,第2、3个理由并不成立。对于第一个理由,如果资本追逐的是人和团队,那么就和“共享经济”无关。所谓追逐团队,就是相信他们的能力,和他们现在做什么无关。所谓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但是我们都知道,金子发光还需要太阳。人与金子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总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这就是所谓投资团队的理由。
第2、3理由为什么不成立呢?很简单,不论覆盖多大的市场,与占有率相比,市场规模才是更重要的。
摩拜、ofo是出行最后1公里的生意,与滴滴、Uber商业模式其实差别很大。一部单车,每个小时1元、0.50元,从成本、时间的角度,其赢利前景完全是能够计算出来的,并没有更多的附加价值(或者我还没有看好出来)。
其实有一个很好的判断方法,就是看创新业务解决了什么问题。
对于滴滴、Uber,人们说是把“黑车”合法化,实际上,黑车生意尽管被打击,但长期存在,也说明了其价值。与之相比,您听说过“黑自行车”的生意吗?
在模式上,滴滴、Uber并不拥有一辆汽车,人家做的是信息服务的生意,可以外延、想象空间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滴滴市场估值高达338亿美元的原因。与滴滴不同,摩拜、ofo都是要投入真金白银的,生意模式类似租借,性价比应该是不高的,需要时间的累积,逐步收回投资。所以说,摩拜、ofo是个不错的生意,值得投入,也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特别是自行车盗窃的问题,共享单车的意义在于社会效益,其经济价值并不高。
既然如此,资本为什么还要趋之若鹜呢?
这里有一个不便摆到桌面上的理由,就是现金流。由于押金的存在,导致摩拜、ofo有很好的现金流。成本方面,尽管单车号称需要几千元,但实际上,未必会比押金高多少。押金的存在,就是一种变相“金融”业务。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摩拜、ofo要收取押金呢?押金,押金,抵押什么呢?自行车吗?这个东西本不拥有,又何来抵押呢?担保的是使用付费吗?为了区区几元钱,有这个必要吗?如今,共享单车不约而同推出了类似“充100,送100”的活动,其目的就只有一个:募集资金。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从本质上说,“共享单车”现在打着“共享经济”旗帜,行的却是金融服务只是,打地势金融监管的“擦边球”,对此,应该有一个非常清醒的意识!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