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深圳再度迎来IT领袖峰会,今年峰会的主题是“迈进智能新时代”。马云称,未来要思考的不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而是Machine intelligence(机器智能)。而“机器智能”不是和人类对抗,应该成为“人最好的Partner”。
马云认为,以PC为主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时,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逐步走入现实。正是在移动智能时代,中国有机会“换道超车”。然而在技术革新时代,没有人能准确预知技术的对世界的改变。众多从倒下的“实体”企业走出的农民工,却因线下快递行业的蓬勃找到新工作。BAT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正是因为掌握了不可替代的“技术”。
然而,面对蓬勃迸发的新技术浪潮,马云依然“如履薄冰”。他称阿里巴巴“必须强迫改变昨天成功的模式”。何为“昨天成功的模式”?阿里又如何“改变”?结合阿里3月推出的NASA计划,马云这话不难理解。阿里巴巴此前是商业带动技术升级。而如今,阿里希望以新技术研发拓展商业场景。所以阿里NASA计划的目标是——组建强大、独立、瞄准核心科技的研发部门。面向未来20年,其产品或服务能够覆盖到20亿人。
而NASA计划的主要研发任务之一,就是“数据赋能”,也就是马云所说的“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两句话有些像绕口令,结合阿里云ET在云栖大会深圳分会上公开的案例更好理解。
阿里云在大会上公布多起人工智能落地的案例。比如阿里云的ET医疗大脑,其通过和华大基因合作,ET对大量肺腺癌病例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寻找致病的关键基因突变;还有ET工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精准分析协鑫光伏标准化车间里与良品率最相关的60个关键参数并搭建参数曲线,实时监测和控制变量,从而实现生产良品率提升1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省上亿元的生产成本。
此外,阿里云与英特尔、零氪科技联合宣布启动天池医疗AI大赛,通过CT扫描影像的数据识别,向早期肺癌诊断发起挑战。
马云说,“机器如果做人能够做好的事情,不算什么。下围棋打败了人,只是侮辱了一下人而已。机器要做的是人类做不到的事情,这才叫本事。”
阿里云ET正是马云所谓的“机器智能”的杰出代表。看到如此在医院诊室、工厂车间奔波的ET,才知道“机器智能”也可以更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