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努力拓展处理器发展之路 32纳米用H-k

从两三年前AMD开始走向平台化以来,从两年前巨资收购ATI,到去年9月发布四核服务器处理器巴塞罗那,AMD一直在拓展这自己的这一核心战略。当然,这一发展之路并不平坦,无论是收购ATI带来的财务压力,还是巴塞罗那的TLB错误和产能问题,都直接给该公司带来了巨额亏损和市场份额的丢失。不过,4月23日,在北京举行了以"和谐计算•卓越视界"为主题的创新技术大会,展示了其全线产品的最新技术成果,披露了未来发展蓝图,表明自己仍然在沿着既定的目标向前走。

巴塞罗那重回四核竞技场

从四月初开始,业界纷纷报道一些OEM厂商准备推出基于巴塞罗那的服务器。在本次大会上,AMD 服务器及工作站全球业务拓展经理庄富瑞(John Fruehe)表示,目前IBM、HP、DELL、Sun以及国内的曙光和华为等都计划在第二季度推出巴塞罗那的相应产品。

 AMD 服务器及工作站全球业务拓展经理庄富瑞(John Fruehe)

庄富瑞相信凭借四大能效创新技术:独立动态核心技术、CoolCore技术、双动态功耗管理,以及低功耗DDR2内存的应用,使得巴塞罗那每瓦性能提升了27%,虚拟化性能提升了49%会为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除此之外,庄富瑞重点介绍了在投资保护方面的措施。他说,包括即将问世的45纳米处理器"上海",都将向后兼容,延续使用Socket F接口,保证用户到2011年还能够使用,而AMD在2010年发布的第三代服务器平台,用户到2012年之后仍可使用。

不过,本次现场展示的巴塞罗那产品并不多,在IBM、HP、DELL、SUN、曙光等厂商的产品中,只有一台曙光的刀片服务器TC2600采用了四核皓龙,型号为2122,其他展出产品仍然还是采用双核皓龙处理器。

首次演示"上海"性能 加大L3有助性能提升

如果说AMD想借助巴塞罗那与英特尔抗衡的想法并没有实现的话,那个可能"上海"就是剩下为数不多的机会了。

前不久,SuperMicro和Tyan都在台湾CeBIT上展示了各自的"上海"系统,但没有做性能演示。据庄富瑞介绍,AMD的第一款45纳米服务器处理器"上海"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生产,明年推出相应系统。

会上,AMD首次演示了一台四路四核"上海"系统的性能。"上海"具备48位物理寻址能力,支持DDR3内存。值得注意的是,该处理器拥有共享的6M三级缓存,而且可以根据实际计算状况关闭三级缓存。据介绍,6MB三级缓存可以有效地解决巴塞罗那三级缓存的延迟过高的问题(巴塞罗那只有2MB,对于需要共享三级缓存的四个内核来说太小。)

架构未见突破

英特尔的全线处理器今年将过渡到Nehelem架构,而相比之下,在服务器端,继去年提到过的K10之后,AMD在本次大会上没有提及其在架构上的发展路线。只是在消费类平台中披露了名为STARS的新架构下一代处理器,希望在服务器产品线中也早日有新架构产品出现。

未来发展:直连架构2.0和32纳米

庄富瑞透露,AMD继2003年提出直连架构之后,预计到2009年推出第三代服务器平台时,会推出2.0版的直连架构,将包括4个超传输总线2.0。

在制程方面,AMD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其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Fab 36工厂量产45纳米处理器。据AMD高级市场营销副总裁Pat Moorhead介绍,目前AMD正在与IBM联合研发45纳米制程技术。他表示,将会在32纳米制程采用高K介质金属栅极,记者注意到,似乎与英特尔所提及的不同,AMD强调其为"栅极优先"的高K介质金属栅极。

Moorhead表示,新的45纳米和32纳米制程产品都将有Fab 36工厂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