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14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协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2017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大会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成立仪式”在北京天伦王朝酒店召开。
大会以“大探索、大发展、大融合”为主题,围绕大数据与医疗、健康中国建设、大数据健康医疗新模式、临床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在健康领域的具体应用等为核心课题展开深入讨论,约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其中参讲专家30余位、医疗机构400余家、行业媒体20家以及互联网行业代表2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信息中心主任尹岭
在下午的大数据助力智慧医疗发展论坛上,解放军总医院神经信息中心主任尹岭发表了名为《健康医学大数据与未来医学》的主题演讲。这是小编在大会上听过最好玩也是最有价值的演讲之一。尹岭讲述了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管理中心对数据进行收集管理和分析评估,然后实施干预的过程,此外他还特别提及了一项平台提供的气象医学专题服务,开始是针对北京四家医院基准的就诊病例以及它的气象数据,对连续四年每天的湿度、温度、气压等等环境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确切的评估结果。在这里小编认真提醒一下,千万不要忽视这项服务的价值。尹岭在演讲中也列出了一些分析结果,例如犬咬伤人数与大气温度正相关,与气压负相关;北京,河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是狂犬病高发区,所以养狗需谨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脑卒中发病人数构建了预测模型。
最后尹岭谈到了其对未来医疗的思考——优生优育,健康饮食,家庭健康银行。互联网医疗和居家养老。尤其是健康饮食方面,他提到了刘德培院长每天吃5两米饭的养生妙招(小编虽然是素食者,但对5两的量是什么概念有点蒙圈啊,不过现实里应该也不会有太多人做到吧)。
以下为尹岭的演讲实录:
感谢主持人的介绍,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大家好,我来汇报一下我近两年做的一些工作和未来的思考。刚才何教授已经把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和大家做了汇报。现在国家人口健康平台属于卫计委理事长单位。
在理事会领导下成立平台管理中心,平台管理中心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刘东是管理中心主任,还有两个专家委员会,下面是六个数据中心,这是办公的地方。那么设计里面很重要的设计共享管理规范从开始就一块做这个事情,包括数据分级分类标准、元数据标准。
去年我们刚做的是数据VE标识,为什么要做这个标识,就是原来数据提交上来以后数据拥有者就没有权益了,所以大家不愿意交。实际我们做的目的是保护提交者的权益,每一个数据的对象单位有一个标识,就像我们的书定一个书签一样,我们对书进行描述,数据提供者、数据所有权、数据使用者要做介绍。我们数据使用者使用数据的时候要表明数据的出处,而且还要与数据提交者签订他的数据使用的一个合同也好,或者是协议也好。
这是开发的电子自动形成的VE标识的证书,当你按它的数据提交完以后自动形式中英文的证书,这是几个数据体的介绍,包括中医和人口信息空间的,这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3亿人的,包括每家每户的,包括地理信息的。
数据分为七大类、38个亚洲之类、77个数据级。在数据库形成原来都是按照数据中心提交的,在用户使用的时候希望能够从各个数据中心能够拿到它想要的数据,实际上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在打造主题库等等一些其他的数据,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主题库,包括肿瘤的,肿瘤要细化到每一种肿瘤,他的基础临床等等。
刘院长提出来也是科技部提出来的,要打造数据资源的全链条的管理,而且也提出了数据市场,现在大家都感觉到数据拿不到,数据不好用,因为有人在管着,所以希望我们数据搭建大数据超市的概念。
我下面主要结合具体几个数据库距离,其中一个数据库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一五”期间的心脑血管病的筛查管控,这个数据库从数据的采集汇交包括加工管理都是在这个里面。
数据上来以后怎么管,所以我们要求每一个数据汇交单位都要提交一个数据管理员的信息,比如说一个医院提交完了以后有省里面盖章再报到国家卫计委,卫计委通过以后我们就给他在单位在这个大的数据库里面有一个管理权限,也就是他的数据可以汇交了。汇交以后就有一个初筛样表,筛查的每一个人的信息要注册,就是数据提交者有他的注册信息才能往上提交,而且身份得识别,哪怕都是张三一个医生,不管是哪个省哪个地方,但是有他的VE识别。
数据提交完了以后数据内容,无论这个病人,我们筛查对象是社区来的、乡镇来的、门诊来的、住院来的都归到一个影像,我们进行归完以后有一个自动的评估,包括低危、中危、高危的。这是我们四大类的数据。数据包括风险,一上来是308基地医院,三甲医院,1000个二级医院,1000个社区,1000个乡镇卫生院。数据上来以后到底怎么应用?卫计委启动了一个专门数据分析项目3000多万,我们又在做研究性的医院,就从这360个基地医院里面又抽出一个在每个省里面一般是他的医学院附属医院牵头,成为每个省的数据管理中心。
筛查的结果得出比我们原来估计的脑卒中的病人都是1/3,现在按照抽样结果看全国是1200万脑卒中患者。这是各个省市不同年份的情况,这是危险因素的分析。而且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发现,脑卒中的病人年龄在40岁-64岁的占到接近一半,49%,而高危人群,就是危险因素大于3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高的、遗传史的等等,一半多,达到63%。
汪龙德院士牵头给中央写了一个筛查干预中年人的中锋刻不容缓的现象得到习总书记的批示,刘延东的批示,后来卫计委专门开会商量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的这么一个会议,而且在“十三五”期间这个项目继续股东支持,加大支持力度,每年要1个亿的经费,但重点还要做它的干预。而且不但中央投钱,要求各个省市要把脑卒中筛查防控要列入到公共卫生目录里面去,把原来的光是社区的糖尿病单病控制提升到心脑血管综合筛查防控上面去。
这是我们数据中心的一个入口,包括数据分析的平台,包括它到底拿了大数据做什么分析,面向政府决策的。到底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脑卒中的患病者怎么样,包括对社保、医保,我们要探讨,不要光治疗瘫痪病人,一定要做他的预防,做他的商业保险,面对医疗机构的包括面对最后向家庭健康教育等等。
再说人口健康平台另外一个专题服务,数据来了以后要服务,我们就针对气象和健康相关做了一个气象医学专题。做的办法是先把它医疗数据,开始拿的是北京四家医院基准的就诊的病例,还有它的气象数据,连续四年每天的湿度、温度、气压等等的环境数据,我们在分析哪些,做了将近半年时间做数据清洗,还有一些基准数据不规范要合并,再加上一些节假日效应再去平衡,最后建立找出细小敏感性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过敏、创伤等等,再找出每一种疾病的气象敏感要素,主要是温度、湿度、风速。在建立他的预警模型,再做干预。
下面是四年每一天,按天算,上面是急诊科呼吸系统疾病每天的就诊人数可以看出来周期性很强,但是还有它的不同的峰,我们分析它到底跟什么气温的关系。二三十度是发病率低,气温越低发病越高,也就是说中医所说多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它的气压越高发病越高,湿度越高发病越低。所以我们总结出来是寒冷、大风、干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提交类型。
结果做的过程中有狗咬伤的,四年发病也是有周期性的,气温成正比和气压成正比。我们又把2010年的狂犬病调出来了,可以看出来狂犬病发病是有地域的,广东、广西,还有北京、河北发病率高,而且发病一年多达2000个狂犬病人,而且基本上是第一年死,第一年不死第二年死。每年有2000多人的狂犬病人的死亡。
这是创伤,创伤的一般人群是青壮年。这是预测模型的,广义相加模型。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的,缺血性就是脑梗死的病人是两个峰,一个低温一个峰,高温时候一个风,脑出血病人是越冷越高。所以我们发现东北的病人到海南去候鸟式的冬天去过冬去了,结果去了反而脑梗塞多了。
而且我们做的时候发现四年脑卒中的发病率特点气温骤降4度以上,未来的2-3天的脑卒中的病人会明显增加。后来我们跟北京市气象局已经把它做到气象预测预报,而且做未来两周的气象和疾病预测预报。而且今年我们开始在阜南县开始做它的人群干预,希望使发病减少。
未来医学的思考为什么用这个词,因为连续两年在杭州举办了两界的未来医学论坛,医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在未来医学到底起什么作用?我讲的应该还是从小孩出生抓起,现在我们国家花了好多钱是搞新生儿遗传并筛查,如果我们大数据做好的话,结婚以后婚前检查包括孕前检查才是让小孩不得病。现在主要慢性病是饮食出了问题,包括他吃高盐的、高脂肪的、高热量的,合理的膳食我们应该大数据去做工作,这是刘院士反复强调的。刘老师低能量的摄入是健康的饮食,而我们现在慢性病主要是高热量、高脂肪,但是我觉得我们吃饭就是不做体力运动的每天5两饭足够了,超过5两以后就会体重增加、血脂增加、血管硬化,但是我们要多吃蔬菜、水果类,所以这一块要做大量的工作,不要等犯病才去治,不要等血压高才去吃药,如果我们把反,把菜吃好了,疾病会大大减少,所以从慢病控制上健康膳食是最重要。当然我们一个地区,一个家庭到底该吃什么,怎么样吃也很重要。
大数据要做家庭健康银行的概念。这十几年国家的医疗计划经费投入不少,但是大部分投在管理层面上,从卫生部、省市县,从医院的,都是为了管理者统计去汇报,真正面向家庭户的有多少?没有。我们健康档案做了那么多。因为原来家庭健康档案是国家投钱做的,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看数据。所以我们提倡未来的档案是家庭所有,建立家庭个人档案,就像我的银行一样,打开我的手机能看到我的出生的数据,能够看到父母结婚时候他们的婚前体检数据,能够胎儿的数据,能够看到定期查体的疾病发生的,所以面向家庭的健康银行这是一个重点。当然家庭这里面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可能是先去标准、规范、信息安全这方面有好多工作要做。我们团队在医科院的带领下这一块一定能做得更好。
互联网医疗,原来是远程医疗,下一步要互联网医疗。也就是说我们看病就像现在滴滴打车一样,把手机一打开就能找我的医生,我的医疗机构,我的药就可以送上门。
然后是居家养老,我的汇报完了。
主持人:感谢尹主任的精彩报告,其实他们说的刘德培院长我们有时候也经常在一块吃饭。下面是茶歇时间,大家可以到外面展览的地方看一看,10分钟以后回到这个会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