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中国消费级机器人市场将实现5倍增长,2020年将达200万台

2017年初,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正在不断尝试走进人们的生活。从海外的Yelp采用机器人送餐,到优必选Alpha2机器人与曼城足球俱乐部的合作,机器人市场看似非常火热。然而,在消费级应用场景中如何为这些外形可爱、会说会走的”萌宠”们中找到一席之地,一直是困惑着业内各方的一个焦点问题。

根据IDC定义,机器人是一种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可重新编程、多用途、具有至少三个可控运动轴(自由度)的智能机电系统。目前在国内消费级机器人市场上,主要以优必选、能力风暴的机器人产品为代表。另外,由于机器人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内市场上涌现出一部分以陪伴、娱乐功能为主的过渡型产品——语音陪护机器人,例如公子小白、360等。此类产品弱化了行动能力,侧重语音交互功能的实现,是目前机器人市场上的重要补充品类。

2016年中国消费级机器人(包括语音陪护机器人)市场出货量近40万台,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00万台。

中国消费级机器人市场经历近两年的孕育,目前逐渐走向细分领域,以教育、陪伴和娱乐为主。其中,伴随着STEAM教育在国内的逐渐兴起,可编程的模块化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备受业内关注,例如乐高、优必选JIMU系列、Makeblock等,这也是目前在消费级机器人中,应用场景和目标人群相对明确的一类产品。拓展产品功能、完善渠道搭建和提高消费群体认知程度将是这类厂商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

在陪伴和娱乐领域,消费级机器人在环境感知能力、人机交互能力,以及运动控制能力上的实现程度,将成为未来市场推广的重要前提条件,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语义理解能力是消费级机器人的迫切挑战

与语音助手软件和硬件产品一样,语义理解能力也是消费级机器人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人机交互方式未来将逐渐向语音、图像、手势动作等多模态交互方式演进。其中语音交互的难题在于语义分析,这也是消费级机器人真正走进人们生活的一把钥匙。

行动能力是消费级机器人的价值所在

消费级机器人与近年来兴起的智能音箱、智能助理等产品的最大差别在于它的行动能力。因此,产品在运动控制和环境感知等方面的技术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它代替人力或成为人力补充的自动化服务能力。在家用环境中,扫地机、洗衣机、电饭煲等家电产品逐渐成为独立的智能个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部分人力的替代工作。如果将这些产品看作是家庭环境中的一个智能网点,解决这些智能网点在传统家务工作环节中的行动盲区,或者在现有智能网点基础上提升其行动能力以及自动化程度,将成为消费级机器人在家庭环境中,除娱乐互动外可能实现的价值所在。

场景应用是消费级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动力

场景应用源自于需求的产生,而当前实际应用中内在需求不足是厂商面临的最为迫切的外部挑战。在教育领域,机器人培训课程的逐渐兴起,成为厂商主动创建应用场景,以达到教育市场、培养需求的的典型案例。而在其他领域,消费服务机器人在现有功能下的场景应用依然不清晰,这也是造成当前消费服务机器人市场”春天”景象模糊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挖掘潜在的应用场景,或者主导创建应用场景,将是机器人厂商面临的迫切难题。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潘雪菲表示:”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消费级机器人成为其重要的硬件产品形式之一,并且相比其他产品具有更强的行动能力。如果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在现实空间上打通工作环节,成为个体之间的行动连结,消费级机器人将产生更大的应用价值。如何在恰当的应用场景充分发挥这种自动化行动能力,将成为未来消费级机器人市场发展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