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自T客汇对六度人和创始人张星亮在麦达公开课上的演讲整理)
SaaS已经不是新名词,国外已有Salesforce、Slack、Workday等SaaS知名公司,中国虽有阿里软件、金蝶、用友等知名SaaS公司,但SaaS在中国依然是春天产业,等待有志之士耕耘。互联网时代SaaS到底需不需要互联网思维?SaaS的本质是什么?中美SaaS的差异在哪里?中国SaaS的机会又有哪些?
SaaS是软件项目还是项目?
如果SaaS是软件模式就按项目收费,3:3:4模式,项目谈好了给3成费用,做好了再给3成费用,交付之给剩下的4成,显然SaaS并非如此。国外的SaaS会考虑两个数据,一个是CAC(获客成本),另一个是LTV(用户终身价值),更符合互联网规律。首先使用SaaS产品用户会活跃,活跃之后会为公司提供价值,使公司从前面亏所慢慢走向盈利,这是标准的互联网项目。比如QQ,一开始有这个产品,大家用着不错,然后用户活跃,活跃之后就可以卖增值服务,像QQ秀、QQ音乐、QQ游戏等。O2O也是,O2O的获客成本比较高,不仅做线上广告,还要地推,但是用户使用后会活跃,活跃之后会付费。SaaS也是一样的,但用户获取更难,Salesforce其实非常符合一个健康的互联网商业模型。
明确了SaaS是互联网项目,再来聊一聊中美SaaS的差异。
中美SaaS三个关键差异导致中国SaaS落后6-8年
中美SaaS有三个关键差异:导致美国的SaaS发展比较快,中国的SaaS发展相对慢,有6-8年的时间差。
一是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不同。美国的工作和生活更公私分明,在美国人们不会用社交工具聊工作,Slack出现之前,他们都是用邮件往来沟通工作,甚至有时候往来数百封邮件,而他们在Twitter和Facebook分享生活。Slack的出现把美国邮件沟通工作的方式改变了,通过Slack创建一个链接,员工可以在链接打开的窗口内随时沟通。而中国微信基本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沟通,尽管有钉钉这样的移动办公软件,但是人们依然依赖微信聊工作。一个纯粹办公沟通工具出现后,用户会不自觉去和微信、QQ去比较长短,所以中国在SaaS协同办公方面相对落后。
二是云部署的价值认可度不同。Salesforce在2004年上市的时候,中国出现了很多CRM的云的厂商,但是没有发展起来。因为云的价值在国外很容易受到认可,国外的CIO考虑它的成本,使用后带来的价值足够就行。中国有CIO的企业,可能考虑更多的是安全性,很少考虑到云部署的价值,所以当时就错过了。
三是社交环境开放性不同。中国的社交开放性不如美国,在中国我们最常见的是朋友圈,但它是不开放的,尽管腾讯一直在走开放的道路,和美国的Twitter、Facebook相比,还是差一点。由于美国社交环境的开放性,给Fleshbook这样的SaaS企业带来了机会,Fleshbook可以接Twitter和Facebook,也可以接客服,拥有完善的服务体系。随着中国社交环境开放性增加,某些SaaS的机会也接踵而至。
互联网给中国SaaS的三个机会:
一是企业社交化。现在社交平台都已经开始“人格化”。如今在朋友圈就可以看到他的日常,相貌等等。人们在乎社交平台上的形象,上面代表了一个人社会的一部分。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把其业务流向社交网络上转,比如调研,举办活动。之前是企业到员工员工再到企业,如今客户其实可以参与到企业流程里面,因为通过了大量社交网络连接,客户链也会加入。社交化的企业在接口至少做四件事情:一是销售管理;二是营销管理;三是客服;四是业务协同;这是社交化企业一个常规的模块,这些模块为SaaS带来了机会。
二是效率型软件。以前的软件其实都是管理型软件,人提供数据给软件,软件提供给管理者。如今中国的整个产业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中国制造,管理很重要,员工不是很重要,管理人员带着一帮人干活,强调执行力。现在中国进入了中国创造时代,大量的知识型企业开始出现,管理者不再那么重要,下面的人才更重要,把人才培养起来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应该是软件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软件服务去录入数据,软件不该再是完成管理的中间环节,而是自主处理数据。
三是数据驱动无序化的应用。Asana是先规定好一个流程,然后员工按照流程走,Slack没有流程,是无序的产品,哪天随便一个工作讨论,讨论完归档就结束了,2013年到2014年,Slack迅速到了100万活跃用户数,一旦涉及到流程,项目增长就会慢。凡是从外面获取数据回来的软件都接近无序化,因为它是数据驱动。就像蜂群飞出森林,并没有蜂王的指挥,靠着蜂与蜂之间的感知飞出去了。蜂群原理可能会是所有企业面临的机会,把这种失控的原理放到软件,涉及不到太多交互,发展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