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 大数据时代给出新方案

医疗资源缺乏,且分配不均衡,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中国医疗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医疗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智慧医疗。其从概念走向现实,真正落地,还有一段路程要走,但曙光已在眼前。

根据艾瑞研究统计,2010-2013年,我国每千人医生数为1.9,每千人护士数为1.9,医护比为1:1,每千人病床数为3.8。和同期世界其它主要国家相比,每千人医生数量及医院床位数量相差不大,而每千人护士数量差距悬殊,中国护士人数非常匮乏。

1
此外,我国不同科室医生分布不均,部分科室执业医师十分匮乏。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数据,基层医疗最需要的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比为6.8%,与同期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此外,儿科、急诊科等科室医生也十分稀缺,医生诊疗负担很重。

2

除医生科室分布不均,护士匮乏,医患比例严重失衡外,我国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分配也十分不均衡。大医院越做越大,基层医疗资源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从2016年中国卫生统计的医疗服务数据上来看,机构数量较少的大医院诊疗人数占比最大,机构数量较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占比较小。不论大病小病,患者只认大医院,导致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与患者比例更加紧张。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看病难。

34

医疗市场化以来,虽然国家投入逐年增加,但医院医生的生存发展主要靠自身解决。因此,经济效益成了医院、科室及医生考核的第一指标。而对于医院及医生的经济效益,从医疗检查、药品销售等中获取是最主要的路径。由此产生的一个不良结果,就是医疗过度,过度的检查,过度的药品使用,最终导致看病贵。虽然医保覆盖面不断在扩大,但从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来看,全球主要国家中,中国医疗支出的个人支付比例非常之高(当前已降到30%内),这也是看病贵的主要因素之一。

5

针对看病难,国家做了很多制度上的努力,比如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难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或不同阶段的诊疗,实现基层首诊和上下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目前来看,这一制度落实得并不好。主要原因,还是各级别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分配严重失衡。缺乏全科医师等专业基层医疗人才,基层医疗服务水准较低,导致患者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因此,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是缓解此问题的关键。

针对看病贵的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制度。比如取消药品加成,药品购销两票制,医药代表不得承担销售,全民医保等。这些制度从医药流程,及看病支出补贴等方面进行了努力,但目前来看,也并未根本上缓解此矛盾。没有解决医院及医疗从业者生存发展的经济支撑问题,就会迫使在制度之外找对策,比如多检查、多开药、多提供医保范围外的服务等过度医疗服务。因此,提高医疗从业者的正常收入,引导通过非设备消耗及药品销售方式获取收益,让医者回归凭医术服务的本质,是缓解此问题的关键。

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各界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实践,其中远程医疗是近几年比较热的模式。其中比较有名的新兴远程医疗项目,有春雨医生、好大夫、丁香园、蓝鲸医生、挂号网等。这些远程医疗模式,主要功用有医疗信息查询、线上预约挂号服务,提供医患线上沟通的平台等。这类医疗服务模式,在某些角度上为用户提供了前期便捷咨询、高效寻找优质医疗服务及诊疗过程医患便捷沟通等好处。但从根本上来看,并没有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医疗机构功用衰弱,医疗机构及医生长期生存发展的效益问题。从全局范围来看,这类模式甚至是加重了医疗资源的失衡,让拥有优质医疗资源的机构或个体承接了更多的医疗负担,让资源能力不足的基层医疗机构及个体更加虚弱。

此外,根据艾瑞2016年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行业报告数据,健康医疗相关的智能硬件市场近几年增长迅速,比如智能秤、智能血压计、智能体温计等。这一类智能硬件大多处于分别自由发展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系统及明确的用户价值体系。即使有数据云端存储,也仅是简单的呈现,且不同系统间数据大多各自成为割裂的孤岛,难以形成覆盖不同年龄层、不同体征的完整数据模型系统。从整个医疗健康体系高度来看,不受统一约束的数据,难以提供持续有效的更深层次的价值支撑。

远程医疗是代表先进的模式,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现有的远程医疗模式也会不断经受考验更迭。随着智能穿戴、人工智能、个人数据服务等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另一种远程医疗模式正从概念走进现实,或许叫智慧医疗更加合适。

智慧医疗将充分激发分级诊疗的优势,有效缓解医患冲突。在智慧医疗体系中,个体将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趋势,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三甲医院将各自发挥最适合的健康维护作用。一切都围绕个人健康服务发挥作用,其中最核心的个人行为与健康数据服务系统(PMPD系统),由智能硬件终端、人机交互及云端数据服务等三大部分组成。三大组成部分,在受规范约束的前提下,又自成系统,每个组成部分都保持服务接口开放状态。在符合规范且用户价值一致的前提下,一切能提供有效健康数据采集的终端都可以接入系统,一切能提供有效人机交互的平台都可以接入系统,一切能提供专业健康数据分析反馈服务的数据云端都可接入系统。

随着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现有医疗设备升级及未来新型医疗设备数据联网将会成为普遍,这些设备都将以智能硬件终端形式发挥作用。在整个系统中,个人健康原始数据由智能硬件终端采集,然后上传到人机交互平台,再上传到专业的数据分析服务器。数据分析结果,又通过人机交互平台呈现,帮助用户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或变化趋势。根据不同的健康状态或变化趋势,按照轻重缓急提供健康意见,并与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对接。为亚健康状态的个体提供疾病预防的意见,及预防机构对接路径;为小病轻伤个体提供护理意见,及基层护理诊疗机构对接路径;为急病专病个体提供诊疗意见,及专项诊疗机构对接路径;为大病综合病个体提供诊疗意见,及综合医院对接路径;最终达到分级诊疗,让不同层级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价值,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医患冲突。在这一大健康的医疗模式中,诊断及药品使用相对独立运作,医护人员通过技术与服务水准体现自己的价值,所有的机构与人员回归到各自本职。

智慧医疗发挥价值的基础是信任,而信任来自数据对健康状态及趋势判断的可靠性,以及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基于个人行为与健康数据服务的共同用户价值,智能硬件终端、人机交互平台及数据服务云平台的发展,将推进智慧医疗模式的发展、成熟与完善。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新型的智慧医疗正在路上,发展成熟速度将受到政府政策、资本投入及各方医疗资源合作态度的影响。
智慧医疗乃大势所趋,各方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