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企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新动能

什么叫数字经济?去年杭州G20峰会上,有一个《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它说“数字经济是指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我认为数字经济本身不是虚拟经济,它是实体经济数字化的体现。以前有过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等提法,数字经济的含义介乎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之间。现在社会上产生和收集的信息90%以上都是数字信息,将来这个比例越来越大,而现在几乎所有的数字信息都会在网上传播和应用,因此可以认为数字经济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含义几乎一样。

麦肯锡从支出角度衡量数字经济,主要根据个人的消费支出(如买手机、软件、硬件、通信支出、商务等),另外是公共支出(如运营商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另外包括企业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投资以及国家在与互联网有关的货物及服务方面的贸易平衡。2010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为3.3%,美国是3.8%。2013年中国涨到4.4%,美国是4.3%。中国超过了美国,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与数字经济发展比较好的英国和韩国相比,中国还是在后面的。

波士顿公司从生产要素来衡量数字经济,主要是根据消费、出口、投资和政府支出四个方面来比较。2010年G20国家平均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为4.1%,欧盟平均为3.8%,美国为4.7%,中国为5.5%,波士顿预测,中国在2016年数字经济对整个经济的贡献是6.9%,这个数字超过了同期美国的5.4%。

欧盟从信息服务能力来衡量,分为连接性、人力资本、互联网的使用、数字技术的集成和数字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比较了欧盟的所有国家,丹麦、荷兰、瑞典、芬兰排在比较前面,即北欧的国家排在比较前面,然后是比利时等。满分为1分,平均大概是0.5分多一点,当然没有同时比较中国的数字。

中国的信息通信研究院从产出的角度衡量数字经济,有一系列的指标,分成信息产业的直接贡献,即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还有信息产业的间接贡献,即信息产业应用到传统产业上导致的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到2015年,信息产业直接贡献占GDP的7.1%,间接贡献占到20.5%,可能有一些四舍五入的关系,所以加起来是27.5%。同时也跟美国进行了对比,只有2014年的数字可以参考。在2014年,中国是27.1%,美国是44.68%,日本32.29%,英国30.29%,美国、日本和英国的数字经济比重远高于中国。从2015年来看,中国数字经济中,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运用这部分超过了信息技术本身的直接贡献,差不多是3倍的关系。也就是说整个数字经济比重里,信息技术产业本身只占1/4,更多还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 邬贺铨

埃森哲公司是从数字化水平来衡量数字经济,是各类数字化的投入(包括数字技能、数字设备以及用于生产环节的数字化中间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全部经济产出。主要包括数字技能、数字技术(软件与硬件)、数字加速器(支持企业发展的环境、文化和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软实力,也就是创新的环境。计算出来2015年美国数字经济占GDP之比达到33%。美国金融服务业数字化程度是57%,商业服务和通信业的数字化程度分别是54%和47%。从事数字化相关工作的劳动人口占比是43%,对软硬件和通信设备的累计投资使得数字资本的存量占资本总存量之比是26%。可以看到,美国更看重的不是直接产出和多大的投入,看重的是在各个领域数字化水平的比例,包括人力资源、金融服务、资本以及人口从事数字化的比例。按照这个测算,成熟的经济体的数字经济在GDP中占比是28%,全球平均值是22.5%,中国是10.5%。从这些数字看,中国数字经济水平大概是美国的1/3左右,中国连全球平均的一半都不到。这一评价是否有方法问题或取样的数据全面与准确问题不得而知,但从我们国家从事数字化工作的人口比例和数字资本方面来看,我们还有不少差距。

刚才讲的不同的衡量方法,得到的数字经济规模不具有可比性,有些是从消费支出,有些是从产出,有些是从能力,有些是从整个数字化的水平,他们之间没法比。但同一种衡量方法得到的不同国家的数字经济程度,是有参考依据的。中国在面向消费的互联网方面对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了美国,但面向产业互联网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数字经济的软实力(包括人力资本和创新环境等),我们远远落后于美国,也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这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空间。

引用麦肯锡2013年的报告,主要以电商为例,在面向消费者应用方面,中国超过美国,2014年初,中国消费互联网的贡献占GDP比重为4.4%,美国是4.3%。但消费者互联网里我们只看到电商,实际上还有教育、交通、医疗、保健、文化,如果把这些都比较起来,中国不见得超过美国,而且可能还是落后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传统消费者电商化比例是50%,我们的网民有一半会在网上购物,但传统企业的电商化比例只有8%,同期美国传统企业电商化比例是80%。这方面我们有相当大的差距。关于面向企业的互联网应用,麦肯锡以云服务渗透率和中小企业的互联网使用率来比较中国企业和美国的差距,中国大约是美国的1/3。VMware公司认为,中国的企业互联网要赶上美国,要到2040年。

虽然消费互联网发展不错,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更需要着力的是面向产业的互联网。产业互联网里制造业是基础,在2011年占全球GDP的17%。如果把其他工业(如采矿、石油等)算进去可以占全球GDP的30%。广义的产业互联网包括医疗保健和交通通信,加起来可以占全球GDP的46%。GE公司预测,到2025年,产业互联网能占到当年全球GDP50%。GE公司曾经分析过,2010-2025年,保守估计全球产业互联网如果发挥1%的威力,就飞机、电力、石油、铁路、医疗这五个领域统计,分别可以在15年内带来270亿美元到900亿美元的增长红利。也就是说这个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互联网可以大有作为的发展领域。

来自于麦肯锡公司2014年的资料,分析了2013-2025年中国互联网对生产率的贡献,分别考虑消费电子、汽车、化学、金融、房地产和医疗保健六大领域,计算在这些领域的增加值中互联网贡献的占比,分别给出比较乐观和比较保守的两个估计值。互联网对消费电子的影响,保守估计,在消费电子增加值中互联网占14%,乐观地估计能到38%。对房地产业比较保守的估计是-3%,互联网会带来负面影响,人们利用互联网可以远程办公或在家办公,不见得非要在市中心拿高房价买房子,他可以在比较远的地方住。因此,高价房就不那么好卖了,乐观地估计互联网能在房地产的增加值中贡献6%,互联网的应用会提升房地产项目的效率。互联网对汽车行业增加值中有10%~29%的贡献,对化学行业有3%~21%的贡献,对金融行业有10%~25%的贡献,对医疗保健业有2%~13%的贡献。麦肯锡公司给出了互联网对2013~2025年中国GDP总的贡献,占到GDP的7%~22%。

但是,我国企业互联网化水平还是不高的。赛迪和用友公司联合发布《中国企业互联网化指数(2015)》白皮书,给出企业互联网化的指标,其中数据驱动是27.2%,用户主导是28.1%,组织创新是25.6%,企业互联是36.4%,总分是30.8%,满分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我们企业的互联网化还有比较大的差距。2016年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发布《中国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发展报告》,按照用户参与、组织创新、企业互联和产业协同四个纬度得到在2016年我国互联网企业化的水平只有32.7分,2015年相比提升了2.3分。从数字化、集成互联和智能协同三方面计算,我国两化融合的发展水平2016年为50.7分,满分100分,2012-2016年年均增长3%。

怎么实现产业互联网?首先是两化融合,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这是产业互联网的起点。企业的互联网化是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这不仅仅指企业的门户网站,而是要深度渗透到互联网。依靠企业互联网化支撑我们的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包括实现信息物理系统。产业互联网的目标是生产出智能产品,提供智能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互联网从大的方面可分成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我们今天讲产业互联网,它覆盖制造业、矿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包括了。支撑智能制造的技术包括先进材料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生物制造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ICT)。ICT包括企业管理用的ICT技术,还有跟生产有关的ICT技术。跟企业管理相关的ICT技术涉及到财务服务、数字营销、生产管理、企业协同,和生产制造相关的ICT有CP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控软件。再细分有与生产制造有关的集成电路、传感器、计算机、操作系统、VR、人工智能等,跟管理有关的技术细分有各种各样的管理软件,包括MRP、PLM、CSM、ERP、CRM和MES等。总的来讲,产业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很大程度跟互联网有关。

以美国产业互联网参考模型和CPS(信息物理系统)模型为例。现场控制主要指车间级用到的装置和软硬件,有SCADA和DCS,有各种传感器和仪器仪表,用以支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运营管理层是工厂一级的,包括研发的仿真、生产过程的仿真、生产过程的管理和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管理层是集团级,利用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规划ERP、生命周期管理PLM和物流仓储管理WMS等,实现企业集团级的生产组织的优化。产业互联网还需要利用外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工业APP等,这是产业互联网希望发展的空间。

这里再引用几个国际咨询公司预测中国2017年的市场。IDC公司预测,一是IT市场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全球1000强企业里,有半数企业在2020年以前都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二是到2018年有10%的领军企业实现用户的定制,就像今天参加大会的红领集团一样,实现大规模用户参与定制和加速企业转型。三是基于信息的产品与服务大行其道,到2018年,千强企业的1/4实现数字产品的收入,例如GE公司原来是卖发动机和电工及机械产品的,现在,GE提供产业互联网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变成软件公司了。波音公司是卖飞机的,但波音公司使用的8000种软件里,有将近6/7是它自己研发的,而且这些软件还可以输出到其他企业,所以波音也是数字化产品公司。四是众筹模式提升企业创新成功率,希望通过众筹来开发新产品。五是数字化收入驱动企业的增长,2019年20%的IT项目是数据能变现。六是创新–整合–吸收框架助力CIO的转型,2019年60%的CIO将采用新的领导方式。七是安全可控和风险管理的自适应化,2018年50%的 CIO将打造风险管理系统。八是云计算2.0加速ICT生态变革,云计算将向分布式、安全、智能和行业聚焦发展。九是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到2019年,30%的数字化转型要由人工智能来支持。十是沉浸式接口推动营销升级,2017年面向消费者的500强中20%使用VR/AR,过去看VR/AR以为是游戏,实际上发达国家已经考虑把VR/AR用于产业上,不仅用于营销,还可以做员工训练和使用者培训。未来这些业务会在产业上有很大的应用。

Gartner提出2017年十大战略,一是人工智能和高级机器学习。二是智能应用,未来10年几乎每个应用和服务都将包含一定的人工智能。三是智能物体,利用人工智能与周围环境和人类更加自然地互动,人工智能不仅是AlphaGo,也不仅是最近比较热的围棋大师Master,将来有各种各样的业务,甚至可能机器人是主体了,除了机器人还有很多可穿戴终端等都是智能物体。四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五是数字克隆,利用传感器数据并基于动态软件模型理解物理或系统状态,对变化做出响应,改进操作,增加价值。六是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这不仅可用在金融系统,未来也可以应用到信息系统,特别是物联网很可能会用区块链,为物联网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地安全应用提供保障。七是会话系统,机器对机器直接通信,将出现设备之间更大的协作互动。八是网格应用与服务架构,移动应用程序、网络应用程序、桌面应用程序和物联网应用程序将链接到广泛的后端服务网。九是数字技术平台,信息系统、客户体验、分析和智能,物联网和业务生态系统等构成数字技术平台。十是自适应安全架构。

Gartner还给出2020年面向企业与个人的十大战略规划预测,2020年上亿消费者会买增强现实产品,2020年30%的Web浏览器使用话音搜索无需屏幕。2019年20%的品牌将放弃自己的移动APP,将来不一定用移动APP,可能用手机钱包和移动Web取代。2020年语境等算法将确定改变超过10亿工人的行为,工人将来也会变得更智能化。2022年基于区块链的商业将价值100亿美元。2021年个人从事的活动中的20%将涉及至少一个前七名数字巨人(Google、亚马逊、Facebook、百度、阿里、腾讯等)。到2019年,企业投资于创新每1美元要额外的7美元来执行。2020年,物联网要增加数据中心存储3%,2021年物联网在维护和服务及消费上为消费者和企业每年节约1万亿美元。2020年,40%的员工可以通过佩戴健身跟踪器降低他们的医疗保健费用。互联网的新阶段将孕育大批“独角兽”,互联网前25年是面向学术研究的,后20年面向生活服务,从互联网Web商业化开始,诞生了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现在进入互联网新阶段,是面向生产服务。中国称之为“互联网+”的时代。

互联网在面向消费服务阶段,承载了美国的GAF(Google、亚马逊、Facebook)和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和腾讯),在互联网面向产业阶段,会将孕育出大批“独角兽”,并将成为新的互联网大咖,我们期待他们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