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会或派对上,我最害怕谈论的就是“工作”这个话题,倒不是羞于自己的职业,实在是难以在只言片语之间说清。一旦被人问及“您在哪高就?”后果一般只有两个。要么对方接到一句“计算机工程师”的敷衍,转过身去暗自揣度我的阴暗内心,要么就是提问者被我滔滔不绝的解释逼得抓耳挠腮,作势接听手机寻机逃开。
记得几年前伙同几个兄弟激情创业的时候,投资方摆下宴席,引见所投资的几个公司互相认识。当得知我们从事存储行业后,对面一位先生喜出望外:“太好了!我们是搞进出口贸易的,最近刚好有一批货柜没地方存放……”
此后好久投资方都没再请我们吃饭,我猜是因为啤酒喷在桌子上的举动太过失礼。
闲来聊天的时候发现一些同行兄弟们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尴尬境遇,但大多数人的心态却比我乐观许多。做销售的朋友们认为,这种不为人所知的行业,才可能产生高附加值并获取超额利润。没错,与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相比,存储行业的利润的确还算令人羡慕。做技术的朋友又说,能够称得起“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都不是大众化的。也没错,我自己就很不喜欢老婆总把我的身份总结成“摆弄大硬盘的”。
但是细细想来,却总觉得似乎不那么有理。如果是戴着面纱出现在客户面前会更容易赚取利润,那为什么Intel公司拼了命的强调“Intel Inside”?难道购买存储设备的用户就都淳朴善良之极,以至于在没搞懂自己到底拿到什么之前就可以买单?行业技术本身的专业性,更不应该成为行业与外界沟通的障碍,相反这本来就是行业的标签。医生、律师、建筑师、音乐家……职业本来就是用专业技能来定义的嘛!
如果说存储行业本身规模还不够大,从业者不够多,因此难被社会了解,我还是不能完全赞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存储的行业规模总不亚于太阳能产业吧?可是存储圈里怎么就没出一个“尚德”呢?
如果说存储行业普遍做事低调不善沟通,那实在是冤枉了勤奋工作的市场经理,贬低了手眼通天的客户代表,侮辱了能言善辩的售前工程师。现如今“客户至上,订单为王”的生意场上,还有谁敢拿市场宣传和客户交流不当一回事呢?
只不过,在我看来,很多存储业者卖力宣传的内容,也许正是令行业形象模糊不清的重要原因。
EMC是全球最大的磁盘阵列厂商,但它却在各种场合刻意声称自己是软件和服务供应商。谁要说它是硬件厂商,准会跟谁急。照EMC自己的说法,它“提供的是智能存储系统、信息基础架构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都怪我文化水平太低,第一次看到这些话时,托着下巴皱眉半晌,也没明白到底所指何物。经过奋力恶补,终于勉强浅知一二,不过至今仍感觉这措辞实在晦涩拗口至极。
然而业界领袖的影响毕竟不容小觑,在其带动之下,全行业都兴起一场有趣的改名运动。今天如果谁还在介绍产品技术时讲“数据”这个词,一定会被笑话老土,时尚的说法应该是“信息”。技术论述中也早已不能说“结构”而要改称“架构”,“读写”要改称“吞吐”,“容量”要改称“空间资源”,“附加功能”要改称“增值服务”……
不仅名词要换,而且无论用户的实际状况如何,方案建议书中一定要引征最为先进的行业技术理念,其中英文缩写越多越好,而且还要概括总结出自家独有的专业术语。对于用户的应用需求,一定要推升到关乎前生后世生死存亡的高度进行论述,并要尽量避讳出现“存储”这个字眼。
总之一句话??普通用户很容易看懂的方案,一定不是有水平的好方案。
俗话说,卖什么吆喝什么,可这卖存储的,还真就偏不信邪。
其实,存储技术几年来实质性的进步十分显著,已经为市场经理和销售代表们准备了充分的真材实料,而且这些技术解释起来也不会比讲清楚“ABS防抱死系统”更费口舌。在面对普通用户时,大可不必亮出连篇累牍的新名词以示先进。毕竟技术最终是服务于用户的,而对大多数非专业用户来说,简单直接的了解实效远比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更重要。
我承认存储技术与直接面对用户的应用软件不同。由于处在系统的后端,在市场宣传上的确需要更多的科普工作。但厂商不该藉此动辄对用户进行“暴力洗脑”,也不该在同一技术内容上频繁进行“形式创新”,更不该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指鹿为马”。
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同样专业性十足的医疗行业。专业医生之间谈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在医生与病人交流的时候就变成了简单明了的“艾滋病”。
当然,在言简意赅的为客户阐述之前,我们自己总要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那么存储到底是什么呢?是设备,是系统,是架构,是应用,是服务……相信一百个业者怀揣着一百个答案。
不禁让我联想起哲学家们对“时间”的定义:有人说“时间是第四空间维度”,有人说“时间意识内禀属性”,有人说“时间是耗散系统表征”,甚至有人索性称其为“虚幻的错觉”……各种高论玄而又玄,却不曾见哪位大家明白的说过“时间其实就是手表上的读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