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听起来很高大上吧?然而,在很多场景,它离我们很近,并且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应用了。
比如我们在银行柜台或手机端办理银行业务、在刷卡消费时,我们使用的签名,背后的识别与确认,就是典型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有人说,这是OCR文本识别,没错。但是,与20年前的OCR相比,今天的文本识别已经变化太大,最核心的就是深度学习的发展。
在这个领域,广东微模式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微模式在银行业主要包括两大业务,一是银行的影像平台、OCR识别,另一个是移动端应用,如移动远程开户、移动开卡,移动贷后管理等。其中,我们的手写签名技术是唯一一家在银行有实际应用的。”微模式营销中心总经理陈绪斌日前在2017金融展上告诉记者。
据介绍,微模式的领先技术主要集中在三个部分,一是OCR文本图像的识别。第二是视频图像的处理,包括视频里的行人检测、车辆搜索、视频浓缩、视频入侵检测等。第三是生物特征识别,包括人脸识别、手写签名等。
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而图像识别,就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意味着微模式的未来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微模式成立于2007年,成立伊始,公司以面向欧美的离岸外包为主。在此基础上,2014年,微模式开始进行适合金融场景的图像识别领域的自主研发,并获得加速发展。
图像识别的主要技术是OCR,但文本图像识别并不是一个新技术,迄今已经20多年了。不过,随着移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文本图像识别需求异军突起,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OCR主要识别印刷体,或者是通过扫描仪的方式,进行各种文档和表格的识别。扫描仪的识别技术比较成熟,但移动智能终端不同。
智能手机普及后,手机拍照成为经常使用的功能。但用手机拍照之后需要识别,而拍照识别和扫描仪的识别难度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手机不一样,像素也不一样,每个人获取的图像也不一样,这就给OCR识别带来技术升级的需求。
“以前的OCR,特别是手写的识别率并不高,只有30%-40%,但现在基本上可以做到70%-80%,原因在于深度学习的发展。微模式在文字识别里面也使用深度学习,通过大量的样本训练,极大地提升了识别率。”陈绪斌表示。
所以,随着移动互联应用场景的扩大,这几年OCR的需求反而猛增了,如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就推动了OCR的需求增长。同理,深度学习还直接推动了人脸识别的商用进程,原因也在于识别率的大幅提高。
技术与应用从来就是互为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很多新的场景,甚至推动了业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比如网上记账场景,大量的中小企业有很大的需求。如公司的因公消费,可以随时用手机拍照,自动OCR识别,上传到后台,后台自动记录,一个月下来,整个账单就很清楚。
再比如企业现场开户,需要提供法人身份证、银行卡等。一拍照就可以识别身份证姓名和号码、是哪一个行的银行卡、卡号是多少等等。这些都是属于OCR的范畴。而且近年来随着移动化的发展,以前必须在柜台办理的业务,现在也可以自助了,比如以前兑支票只能去柜台,现但现在24小时自助设备也可以实现,这里面OCR的内容就很多。
“手写签名方面,微模式是国内唯一一家在银行有实际应用的。通过我们的识别系统,能告诉银行这个签名是本人签的还是别人代签的。银行里面包括柜面、电子银行、后台影像处理,都可以应用我们的产品。”陈绪斌补充说。
因为互联网+,大量的人工智能公司快速发展。微模式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图像识别领域,专门针对图像和视频进行精准识别。目前,微模式图像识别集中在两个行业,一是金融行业,第二是安防领域。
在金融行业,微模式主要做影像的处理,比如影像管理平台和银行信贷影像的处理、贷后的影像处理。通过微模式移动端产品,用户在远程开户时就不需要去银行网点;通过移动端大用户走访系统即移动贷后管理系统,银行可以准确把控项目的贷后进展,从而解决了项目多、人力少的矛盾。
得益于行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身份识别应用比较广泛,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把语音、人脸、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放在一个识别认证平台,再加上签名,来确认身份。针对P2P公司,微模式做了一个识别验证平台,给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远程的身份验证。包括二代身份证识别、银行卡识别、人脸识别,以及征信报告等。
在安防领域,动态的人脸布控,抓逃犯、抓重点人员、寻找车辆等,都是微模式的典型场景。比如某一个案件中的车辆识别,案发的时候这个车牌可能是假的,或者是套牌车、无牌车,通过微模式车型识别,可以把这辆车什么时候进的、什么时候出的,把它在城市中活动的轨迹找出来,这是属于视频识别。
目前,微模式在银行金融已经积累了众多优质客户,如兴业银行总行、腾讯,使用其二代OCR识别;中国银联用于冠字号的识别,招商银行总行保单的识别、增值税发票的识别。在分行层面,有广东省建行、深圳建行、湖北农行、广州农商行等等,还有一些股份制银行都在使用微模式的产品。
“近几年,微模式围绕华东和华南市场展开业务。随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行业应用的扩大,下一步,微模式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更优质的产品服务更多客户。”陈绪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