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中国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构建创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北京,2017年8月8日——互联网医疗在经历了几年探索期后,正步入加速发展道路。互联网医疗的各项要素正在建立和完善,互联网诊疗的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医疗正在多层次地连接起实体医院、患者、检验检查、健康管理以及保险、支付、保健等环节,从而构建一种创新型的医疗健康服务新体系。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预测,2017-2021》(IDC#CHC42906517,2017年7月)显示,2016年互联网医疗问诊量达到370万人次,预计2017年将达到2340万人次,后续几年将一直维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1年问诊量达到4.8亿人次,大约占到全部就医问诊量的6%。本文中问诊量包括通过互联网医疗开立了处方的问诊(含随访)、会诊和通过互联网进行了检验检查的活动,不包括通过互联网进行就医咨询或者日常医疗常识问答的问诊。与上述互联网问诊数量的飞速增长相一致,互联网医疗的收入将会增长更为迅速。2016年互联网医疗直接的问诊服务收入大约在10.6亿元人民币,到2021年预计互联网问诊的收入将达到342亿元人民币,2016年互联网医疗增值服务收入(主要是药品增值和住院治疗服务增值)将达到1.7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据将达到560亿元人民币。

Leonxiao20170807

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市场加速增长的主要有以下驱动因素:

* 卫计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后,互联网医疗这种服务形式获得认可,一些省卫计委已经制订了电子处方的管理办法,有的省份正在考虑制定电子处方管理办法,预计未来电子处方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处方模式。
* 互联网医疗机构的数量会快速增长。一方面,起源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做挂号和咨询的企业建立互联网医疗机构;另一方面,一些医药企业也会建立互联网医疗机构,促进互联网医疗机构数量的增长。
* 越来越多的实体三甲医院建立起互联网医疗业务,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三甲医院正在或者即将建立起来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分级诊疗、医联体等业务形态下开展互联网医疗业务。
* 一些专项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机构开始建立起来,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模式提供心电诊断、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检验等服务。
* 互联网医疗保险也将不断创新,医疗保险品种层出,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 人口健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会受益于互联网医疗发展,正在医疗领域快速发展,同时反过来也会促进互联网医疗发展。
* 政府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监管正在逐步建立起来,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互联网医疗业务生态中的厂商都在保持快速发展。专门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中,微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贵州互联网医院、好大夫互联网医院、宁波云医院等将会保持快速发展。在实体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业务发展中,传统的医疗信息化厂商在加大力度为实体医院提供互联网医疗解决方案,例如东软、卫宁、东华、万达等公司;为实体医院提供互联网医疗解决方案的新兴厂商也在加速发展,例如金蝶、心医国际、卓健、京颐科技等公司。

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表示:”互联网医疗业务经过几年的探索期,在2016年逐渐建立起成熟的运行模式,2017年5月出台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发展窗口。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要素逐步完善,更多的医生开始从事互联网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医联体发展来促进实体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保险、第三方检验检查服务的发展等以及年轻一代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需求。这些要素的发展将会促成创新型医疗服务体系的形成,并在未来保持长期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