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超融合诞生至今,已然成为了当前IT行业最热的话题。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的规模约1亿美元;然而2016年就飞速增长到1.7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竟然高达70%。
在这份Gartner《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17》的报告中,首先看超融合在国内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定位。
报告显示Hyperconverged Integrated System(HCIS)超融合系统位于期望膨胀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顶点附近。这预示着,很快超融合就将渡过概念炒作期,而进入实际落地阶段。按照这一发展趋势,未来2-5年时间,超融合将真正成为市场的主流。实际上纵观过去一年多国内超融合市场的发展,我们也不难发现超融合正是这样始终保持“加速冲刺”的状态,随着越来越多用户开始选择超融合,也许它实际落地的速度还会比Gartner的预期来的更快。
提到超融合就不得不提软件定义存储(SDS)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目前市面的超融合厂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侧重数据中心平台(SDDC)和侧重存储(SDS)。关于什么是超融合的问题,Gartner给出了标准定义:
简单来说超融合系统提供标准的计算、网络、存储的模块化交付,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在通用的商业硬件和存储上搭建横向扩展的集群。不过现在主流超融合和厂商的交付能力已经不单纯的局限在计算、网络、存储方面了,还包括像虚拟化安全、容灾备份、GPU虚拟化等等。比如像国内老牌网络安全厂商深信服,其在超融合市场的主打战略就是“超融合+安全”。
而且相信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完善会有更多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出现。
Gartner分析师还提到超融合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特别2016年以来的快速增长,的确,这一点也符合笔者前文的阐述,同时Gartner预计超融合市场在未来5年内将以4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中国区这一增长速度可能会更快。
目前市面的超融合厂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侧重数据中心平台(SDDC)和侧重存储(SDS)。报告里我们也会看到Gartner分析师对于国内超融合市场一些主要玩家的介绍,除了像DeLL EMC、HP、华为、华三、联想、深信服这些老牌厂商外,我们还惊喜地发现两家初创的国产超融合厂商SmartX和ZETTAKIT也是“榜上有名”。
下面,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各超融合厂家的情况:
Nutanix
说到超融合,不得不提Nutanix,作为超融合基础架构市场的领导者,Nutanix 于2009年成立于美国硅谷,其技术团队的核心人员大部分来自Google,其底层核心文件系统NDFS拥有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正式批准的分布式软件架构专利(US8,601,473)。自成立后,Nutanix几乎以每年一轮融资的节奏,快速成长为一只估值超20亿美金的独角兽,五年间融资总额超过3亿美金,并于2016年IPO。
身为超融合业界的“鼻祖”,Nutanix已经部署在全球4000+家企业,其在Gartner2015/2016集成系统魔力象限中领导者地位也足以说明问题,想必很多朋友都拜读过Nutanix Bible吧(¥@……#*¥@*!¥竟然是英文版的!当然后来有了中文版),对里面的Prism、Acropolis等一干拗口英文一定不太陌生。
Nutanix也是最早涉足国内超融合基础架构领域的厂商,在市场端有其先驱品牌的知名度优势,同时具有深厚的技术沉淀,产品功能稳定完善。早在2013年Nutanix就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经过4年的发展,Nutanix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始终不高,并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不接地气”Nutanix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只提供软硬件一体机,渠道里主要销售NX3000系列产品,硬件采用超微的四子星服务器,但不单独提供软件,这对大部分国内用户来说接受很难,因此一方面单次成本投入过大,另一方面要将机房所有服务器都更换成Nutanix的一体机。所以直到现在Nutanix在国内的主要客户仍然是外企的分支机构。
另外,Nutanix产品从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其侧重点就是软件定义存储(SDS),当然后期也有网络虚拟化和计算虚拟化,但相信大家对其了解都是从SeverSAN开始的,比如早起国内某金融客户的项目,Nutanix就是以软件定义存储的方式进行销售的,解决的也是客户原有存储系统存在单点风险的问题。所以如果用户需要支持VMware和Hyper-V计算虚化,客户需要从第三方单独购买授权。Nutanix和VMware的关系很微妙,是合作亦是竞争,虽然合作尚在,但现在已经变成的强劲的竞争对手。
Dell EMC(VMware)
2016年Dell宣布斥资670亿美元收购传统存储老大EMC,一代霸主黯然谢幕,业界一片哗然。Dell作为IT端到端解决方案商的大佬,其存储产品线PowerVault MD、EqualLogic、compellent和EMC的存储产品线可以说是完全的同质化竞争,但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eLL意在VMware!我们知道Dell早期是基于自己的服务器硬件和Nutanix进行方案打包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明媒正娶。但是业界大佬的牛x之初就在于我的是我的,不是我的创造条件也可以成为我的,什么?VMware被EMC控股,这都不叫事!于是一言不合就收购。
言归正传,作为上一代虚拟化数据中心的霸主,在虚拟化软件领域,VMware可以说是不可撼动的,常年Gartner的领导者象限以及渠道和用户端反馈就很说明问题。但超融合技术的出现让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所以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新兴超融合技术力量的出现给VMware带来的很大的市场冲击,好在VMware反应迅速在2014年推出VSAN,抓住了市场机遇,搭上了超融合这趟顺风车,VSAN自从2014年推出以来从起初的不稳定到现在6.6版本一直在不断完善。6.6版本我们看到了数据加密、主动式驱动器HA、不依赖 vCenter 的管理界面、延伸集群双重数据保护等等功能特性。
VMware一开始主推的方案就是vSphere+NSX+VSAN+vCenter,这里有别于Nutanix,Nutanix开始进入大家视野是通过ServerSAN,而VMware从一开始涉足超融合就着重面向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场景,早在VMworld 2013上,VMware便发布了它的下一代网络虚拟化平台NSX,在这之后才发布的VSAN,所以其SDDC基础架构提供包括计算、网络、存储、管理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前面提到,DeLL目前实际是由三家公司组成(DeLL、EMC、VMware),在超融合市场的主推方案不太清晰,各家有合作有竞争,产品整合之路还很漫长。
1、VMware:vSphere+VSAN纯软/EVO:RAIL一体机
2、EMC:VxRAIL一体机/ vBlock一体机(VMware+ EMC存储+服务器)
3、DeLL: Nutanix软件+DeLL服务器
华为&华三
有没有海尔兄弟的既视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这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就不做赘述。实际上现在华为和华三的超融合产品已经完全八竿子打不着了,我们分别来看下。华为、华三给大家感觉就是一个字“大”,没错,大厂商、大规模、大行业。此外,华为、华三的解决方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面向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SDDC解决方案,都绑定自家硬件,谁让人家产品线全呢。
华为的超融合主推FusionCube一体机,主要是其FusionSphere、FusionStorage加上华为刀箱服务器的方案整合。华为强调FusionCube不是简单的类似vBlock或Flexpod的集成或参考架构,而是计算、存储、网络、管理、虚拟化五维超融合,这个很容易理解,毕竟同一厂商的软硬件整合嘛,不是简单的产品堆砌,代码堆栈更容易拉通。
华为FusionCube不单支持自家的FusionSphere虚拟化,还支持VMware vSphere和KVM。FusionCube分为2000/6000/9000几个系列,按不同系列侧重的应用场景也不相同,主要面向虚拟化、混合负载、数据库、VDI、云平台等应用场景。FusionCube一体机需要搭载自家的刀箱或服务器,虽然亦是绑定硬件,但是相信以华为在渠道和用户端项目运作能力,应该不会构成问题。另外我们看到华为在用户市场端宣传的一些案例,像中石化全球最 大的单系统SAP集群,一共22TB,还有港交所的证券交易系统(这可是证券行业的核心交易系统,延迟和可靠性要求变态级的,你懂得)等等,字里行间透着一个词,就是“大气”。
华三
华三在超融合市场的方案思路和华为类似,同样是面向SDDC场景,一种是基于UIS8000的刀箱集成方案,一种是基于UIS-Cell的机架服务器方案,这两种方案的侧重不同。华三在渠道的主打方案是:UIS Manager+OneStor+UIS-Cell+CAS,毕竟这个方案成本更低,好做流量嘛。当然华三也有自己网络虚拟化和安全虚拟化方案,而且今年华三将推出New UIS、OneStor2.0、CAS5.0的新版本。
CAS这个软件大家都不陌生了,主要面向虚拟化。OneStor是华三2016年推出的自研分布式存储,同时提供了块、对象、文件等多种接口。
UIS这个软件很好玩,在华三内部,它有一个亲切的昵称,叫做“有意思”。据说是因为每个来过华三展厅参观的用户,参观完之后反馈印象最深的就是觉得这个产品很有意思,后来就这么叫开了。笔者特意找到了UIS资料查阅了下,功能还是不错的,华三自己把他的特性大致归结为几点:资源一站式监控、设备自助上线、应用一键部署、资源扩展、问题事件处理。特别是问题事件处理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无状态的数据中心,简单来说就是UIS Manager会提取所有设备的配置和属性信息,做成Profile和模板保存下来。当设备故障更换新设备时,配置属性信息可以保持不变;当新增加设备时,也可以用此模板直接下发给新设备,很多配置无需重新做,加速设备的上线。另外华三在超融合市场案例的确蛮多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上网查阅,作为连续两年IDC超融合市场份额No.1果然名不虚传。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两家国内初创的超融合厂商。
SmartX(志凌海纳)
SmartX 成立于 2013 年,是国内专注在超融合领域较早的了。就在上周,SmartX刚刚宣布完成了由经纬创投领投的近亿元人民币B 轮融资,可喜可贺!
SmartX的超融合平台提供分布式块存储、数据保护、虚拟化等基础服务。在虚拟化方面,SmartX支持vSphere、XenServer、KVM 等 Hypervisor,其实现方式和Nutanix类似也是通过平台里起虚拟机实现对异构虚拟化平台的管理。其ZBS分布式块存储是整个平台的核心重点,从SmartX官方的宣传资料我们看到,SmartX在存储架构上和Nutanix差不多,都选择了类似 Google Colossus架构,SmartX宣传这种架构通过分布式元数据服务能更精准控制数据块在系统中的分配位置,以求达到最优的I/O性能和稳定性,更好的利用在超融合架构中。
笔者找到其存储架构图研究了一下,可以看到,Zookeeper 是分布式系统中一致性组件,避免因网络故障而导致的脑裂问题;MetaServer 是一个分布式的元数据服务,为集群提供所需要的元数据信息;ChunkServer 是集群中负责数据存储和访问的服务。其用元数据查表机制来实现,架构和笔者曾经接触过的ScaleIO类似,这个架构总体来说比较传统。
另外一点值得一提就是目前国内最 大规模的超融合案例联通沃云项目的2000个节点就是用SmartX ZBS存储来部署的,其存储容量超过 24PB,距今已平稳运行超过一年半。笔者特意从网上找了一下这个案例的描述:“联通沃云和SmartX 联合研发,使用SmartX 核心组件——软件定义的分布式存储ZBS与OpenStack搭建超融合平台。”具体的架构图如下:
我们再来看看SmartX的案例,笔者从其官网上看了一下发现案例不算多,但有两个金融行业的用户案例,也侧面说明其产品稳定性已经逐步得到核心行业用户的认可,这对于超融合这个较新的技术和SmartX这家初创时间不算长的公司来讲实属不易。
ZETTAKIT(泽塔云)
ZETTAKIT成立于2014年,笔者从工商系统上看到,公司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造,股改后的名称为北京泽塔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国内涉足超融合领域较早的公司之一,其核心技术团队均来自互联网公司,先后获得了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和A+轮融资。
这家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定位在SDDC(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超融合应用场景,同时提供差异化的GPU虚拟化。笔者拿到了一页厂商培训的胶片,我们看到Zettakit宣传的超融合系统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灾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公司今年年初启动了“超级合伙人计划”,其在渠道体系中主打方案就是面向SDDC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管理方案。
另外其平台中还支持的灾备模块,特别是灾备除了提供虚拟机备份和异地数据备份外,还提供CDP和双活,这一点是比较有特色的,虽然类似华三这样的大厂商也提供灾备、安全(华三的安全是和亚信合作、灾备和英方合作),但作为初创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这么多维度的能力,可能也是上榜Gartner的一个因素。
我们再来看看案例,笔者在度娘搜到这样一段文字:“ZETTAKIT发展至今,落地案例已超过了100+,行业遍布政府、金融、教育、能源、军工等众多行业,其客户涵盖了国家卫计委、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吴江农商行、中标集团、京煤集团、诚通控股、国锐集团、海印股份、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陕煤集团、渭南市政务云等。作为初创公司,这样的案例规模也是相当可观的,其中还不乏金融行业用户,可喜可贺!
总而言之,超融合作为新一代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选择,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飞速发展,无论从技术驱动、用户需求、外部政策环境来讲超融合都赶在一个历史性机遇,因为在过去长达20年的时间里,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始终被传统SAN架构把持着。当然我们看到除了DeLL EMC、HP、Cisco这些巨头之外,国内厂商华为、华三、联想、深信服也在快速布局占领市场,当然其中也不乏像SmartX、Zettakit这样的创新企业,相信他们未来也定会成为中国超融合领域的主力军。
在这个用户为王的年代,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传统厂商,无论侧重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还是侧重软件定义存储(SDS),更贴近用户的产品方案才更有可能让用户买单,所以不但要专注于技术,更需要把握好市场,做到这一点相信每家都能走出属于自己超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