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主机人才市场稀缺 师资问题成主要瓶颈

    编者按:目前正值今年的高校07年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我上周参加了IBM的大型主机大学合作项目,发现大型主机的人才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非常受市场的欢迎。那么,同样是这些在校的学生,IBM如何与大学合作就取得了这么大的市场反响呢?请看我们对IBM组织这个合作项目人的专访。


嘉宾介绍: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的副院长万金友教授


    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大中华区System z系列总经理杨宇先生


    IBM大中华区大学合作部总经理邱晓萍女士


    中国区总经理李金辉女士


大型主机目前的发展态势和市场的状态


    杨宇: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主机目前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希望借这个机会能够把主机最新的技术进展以及主机在生态系统建设方面的一些举措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主机,我们现在在高端服务器市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4%,这个数字是自2000年整个市场占有率上升了13个百分点,在过去的6年中,我们几乎每年都有一款新的机器问世,在主机的应用方面,我想通过一组数据和大家分享一下主机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在这样一个行业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全球500强里面有71%的企业是在使用IBM主机来运行他们的核心业务,在全球排名最前面的十家寿险和健康险的保险公司有九家是采用IBM的技术来推进他们的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有80%的企业数据是运行在或者产生于IBM的主机系统。所有这些都是反映了IBM主机在这个市场上的重要位置,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的客户在他的业务发展中,依靠主机来取得竞争的优势,在最新发布的两款机器里,z9 EC是在2005年发布的,z9 BC是在2006年4月发布的,这个都是Z9机器,是IBM投入了12亿美金,5000名以上的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花了三年的时间研究出来的。从Z9的问世以来,更重要的是z9 BC是中端的机器,全球发布是在今年4月进行的,全球的发布是放在北京,也就表明,IBM对中国的市场有很大的希望。这是从产品方面来讲,从生态环境建设来讲,也就谈到我们大学的主机合作项目,这个项目2004年10月开始酝酿,2005年3月正式发布,到今天将近2年的时间,我们有4000多位学生参加了主机的培训。在4000多名学生中有2000多名取得了IBM的认证,其中有300多名学生拿到了专业级的认证资格。说明我们和大学的合作非常有成效,同时也得到了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同时这种合作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的手段。



    在全球来看,我们现在已经有266家学院或者大学和我们成立了这样一个合作的项目(关系),到今年年底这个数目会达到400家。同时我们也在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来进行课程的建设和培训的开发,这里面提供了远程教育,提供了共同撰写红皮书,最新的来讲我们有37门课程已经开发完毕,所有这些都是为将来主机的更加迅速的发展创造一个很好的条件,同时我们也看到,在IBM主机业务发展的同时,对于人才的需求、对于人才的渴望也更加强烈,这里面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的用户都表达了一种意愿,希望有更多的受过主机培训的学生进入他们的企业工作。


    我们从另一方面也看到,在我们和我们的用户进行项目合作的时候,他们会有大量的培训的需求,需要我们的大学合作部门和我们的培训单位来共同完成这些培训工作,所以大学合作项目本身也搭建了这样一个环境,我们在五个城市最初由七所大学参加,现在在九所大学,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环境,同时也是非常好的条件,不仅是为现在参加大学合作的学校提供这样一种培训和开发研究的环境,同时也会给我们的现有的客户和将来的客户提供这种培训、研究、开发的环境。所以我想,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会,同时我们也会展望未来,看到这样一个趋势,能够使我们的大学合作项目办得越来越好,也会给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同时也会给我们的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的输出。


大学竞赛和大学合作项目的介绍


    邱晓萍:刚才杨总也提到,IBM在建造大型主机的生态系统和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的事情,在去年3月份,我不知道有没有记者参加过我们关于大型主机合作项目的启动,如果没有的话,我在这里简单报告一下。是从去年3月份启动IBM主机大学合作项目,两年时间取得了非常值得骄傲的成果。



    首先我们得到了所有参加这个主机合作项目的高校的大力支持和热烈的参与。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竞赛就是主机合作项目成果的检阅,也可以说是一次小小的展示。去年我们举办了五期的师资培训班,今年要举办四期的师资培训班,参加过培训的老师,算人次的话已经达到了500多人次。每次师资培训的周期差不多是一个星期左右,长的有十天。因为主机的技术还是非常复杂的,不能说通过一次培训老师就能够掌握,而且我们动用了IBM最资深的团队,IBM系统中心和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的资深的工程师和高级的专家来参加培训进行指导,这些老师回去之后都纷纷的开出了课程,从选修这些课程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多的,我们在这里待会请万院长以同济大学作为典型的案例来介绍一下。这次大赛的目的就是通过这次大赛吸引和激励更多的同学选修IBM大型主机的相关课程。因为大型主机课程刚刚开出来,而且从很多学生对大机的市场和大机的技术还是不够了解,尽管我们有一些学生已经开始选修一些这样的课程,但是光有选修了这些课的学生来参与还是不能满足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我们也通过这次大赛更加的激励学生更关注主机的技术,有更多的学生来选修IBM主机的课程,将来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希望满足市场的需求。


    从IBM自身来讲,IBM2007年自己招大型主机的人才就将近700人,毕业的学生即使全到IBM来,我们觉得还是有一点紧张。我们在秋季招聘的时候,就发现各高校2007年毕业的学过大型主机的学生已经没有了,已经被各大企业预定了,挑走了。所以学生非常短缺的。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讲,大型主机的合作项目的开展确实是非常顺应当前市场和时代的需求。而且,我们还应该再花大力气,再更好的和各个高校合作,主机的竞赛是方式之一,我们还需要更多方式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学生或者是逐步的使更多的高校参与大型主机的合作项目。我们从一开始选定了7所高校参与这个项目,后来逐步又增加了一些高校,现在是9所,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纷纷加入。我们现在联系到有些高校的老师也说,他们也非常有这样的期望能够加入大型主机的合作项目中间,我们也在认真的考虑,从资源上、师资方面、社会等等方面考虑,怎么样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好,面做得更多更大。


    我们培养大型主机人才的目标应该说第一是为了中国的市场,为了广大中国客户的需求,我们还有更远大的目标,我们希望能够为其他的国家及包括亚太地区、欧美地区的国家培训人才,我们觉得既然中国有这么好的项目,而且全球大型主机人才匮乏的情况都是存在的,中国学生又是极其聪明而且很有能力,为什么中国不能成为全球大型主机人才培养的基地呢?


同济大学主机合作项目以及竞赛的情况总结


    万金友:整个过程我都参加了,我记得在04年底,我们知道IBM有这个计划的时候,争取IBM在上海的中心设在我们学院。去年3月份,新的IBM主机教育计划正式签订协议,我们学校的校长也到北京参加了。到现在,我觉得从今天的竞赛来看是非常成功的,从我们学院来讲,去年4月我们到位,6月开始正式上课,去年的规模比较小,只有30个人学。今年春节我们比较正式的开始上课,师资比较充足,学生已经有140个人学了。我院一年学生是200人,占到了70%。这样也是不行的,前面的学生早被抢光了,而且价码很高。现在的学生很实在,看到了主机人才非常稀缺,现在学生对主机不太了解,以前是我动员学生学,现在倒过来了,都知道学这个是好事情。


    今天大家看到主机竞赛,我院有四个队在参加决赛,其实大部分学生是3月份才学主机的,主机六门课程是排在三个学期学完的,他们一个学期还没有学完。大家可以看到他们为主机的热情使他们自发的学习。我假期里到学校去看大吃一惊,有21个学生整个暑假都在学校里,整天在做,也没有老师盯着他们。我们总结了一下,他们基本上是集中暑假上做的,做了有6万行代码,文档中、英文加上有5000多个,都是完全自发的。学生对主机的兴趣是不得了的。我问了学生为什么对主机花这么多精力,学生讲得很有意思,开始他们报名学主机想了解了解,后来发现主机和他们之前学的系统不一样,我们知道主机上可以同时跑很多个操作系统,就是硬件和软件虚拟化,而我们PC只能跑一个操作系统,学生对这个很奇怪,好像有30多个机器同时工作一样。国内五大银行一定用主机的,我们的老师统计过,学生做实验,他们很捣蛋,写了主循环程序就是想把主机搞死,结果发现失败了,然后有了兴趣开始学,越学越好,发掘了一些主机的应用,今天我们看到了他们竞赛东西,他们对主机的技术已经开始深入的研究,我们的学生实际上做一个项目,从一个同济大学的微型银行(mini bank),他们理想的银行是什么呢?存储系统、贷款系统和网上银行、外汇交易等等,他们这个其实是围绕一个系统做的,他们在熟悉银行业务,因为搞IT的学生来讲,技术不是难题,重点在业务。我们对业务方向的学习是高度重视的,我们有6个老师除了参加IBM的七轮培训外,我们还从企业里挖来了老师,我们从花旗挖来了做了三年的企业软件的老师,他反映的信息都是真实的。学生做业务想到业务创新的,特别是银行的业务还是人性化的多一点。他们做的银行一切都是人性化的。他们对银行的设想也许有些是理想化,但是他们也认为银行有不人性化的一方面。这个比赛还是不错的,各学校交流一下形成好的生态圈。也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检验学习的成果。


    学校的所有对外合作我都在管,我们不仅和IBM在合作,和其他的跨国公司也在合作。但是和IBM的合作是最彻底的,从师资培训,软硬件提供,学生实习,教材编写到学生就业,大家已经看到了,整个人才培养的环境IBM都参与进来了,是任何公司不能做到的,我这里感谢IBM,不是讲客套话是真的感谢,支持教育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现在主机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好,上个月我参加IBM的用户大会,我们介绍的课程没有想到引起了这么好的反响,名片一下子都发光了。大家对学主机的学生非常感兴趣。昨天下午我接待了美国最大的做养老金的公司,他们在中国有分公司,他们想预定明年的学生,我说你早点来,今年已经没有了。我今天上午接到了香港IBM的电话,他们说香港很需要学IBM主机的学生,今天是IBM香港用户大会在那边开。我们现在已经和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的IBM公司都建立了联系。昨天澳大利亚发来电子邮件,他们非常需要学主机的学生。现在的主机应用我很震惊,国外的主机用得铺天盖地,不说银行和政府金融,零售业也用了很多,在国内真的是潜力无限。


    上个月我还到过浦东的工行和农行的数据中心,去了很震惊。农行的数据中心还在建,大概是最近一两年农行一共投资了7亿多人民币,大概十几台IBM新型号的主机,好壮观的阵势,农行真的很重视的,他们的系统发展很快,到那里感到不得不服,我在学校里是很客观的,我说IBM主机关键场合无可替代。我们学主机是肯定没有错的。


    前一阵我看到网上的新闻,教育部的公告去年高校毕业生只有70%的就业率。上百万的学生找不到工作,不要抱怨政府和社会,是高校的教育有问题,很多高校都在闭门造车,老师完全不管学生将来的出路,就是完全脱离实践的教育,从人才培养的整个环节来合作,学生不可能是社会不需要的,都是抢着要的啊,不可能出现找不到工作的。


培训合作中的具体问题


    记者:现在对于主机人才的培训时间也不是非常长,一年多的时间,培训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可以满足需求吗?如果类比一下,咱们国家从2002年开始网络游戏就开始需求研发人才,到现在还是在需求,学校里面出来的研发人才进入到企业里之后就出现再培养一阵才能用,咱们这么短的时间能够满足需求吗?IBM有主机的人才需求,数量也很大,我们从别的部门调人过来需要多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顺利的完成工作?


    邱晓萍:学校里的学生学了主机课程之后到了企业是不是马上就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我觉得是这样的,如果学生没有学过主机到企业的话,培养大型主机的人才完全是企业的投入,企业要让他脱产的培训,花时间和金钱,这样的培训过程差不多也要从基础开始学起,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学到一点东西。再通过经验的积累逐步逐步的提高。我们希望把这个培训的时间,这个环节放到高校里面去,由高校来做,这样的学生到企业之后,我们就可以缩短这段时间的培训。不能说高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到了企业马上就可以胜任,还是有一点的差距,就是实践的经验和动手的能力,这个如何解决呢?我们社会试图通过实习生的计划,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岗位,让学生早一点到企业来,这里也包括企业的文化,职业素养的训练,这个也是非常关键的。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实习的环节不是说没有办法来提供给所有学IBM主机的学生都到IBM参加实习,我们现在又在涉及另外一个项目,希望把实习的环节设计成一个模拟的实习环境,由IBM公司把实习基地建到学校里去,学生可以在那里学习相关的知识,通过IBM的员工带领学生做实际的工作,比如说金融开发的工作或者是应用的开发的项目,通过动手能力的训练、企业素养和文化的训练来弥补这个差距。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到企业基本上很快就能够适应工作。这个大赛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觉得有了大学合作项目和这个课程,至少可以减少很多企业在招收新员工的培训方面的时间和金钱,而且这些员工进来之后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就胜任工作。


    李:我们现在比较缺的特别是主机的用户应用越来越多,系统的维护和编程和管理。明年的计划就是侧重系统管理,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这也是一个职业方向,就是系统的管理,我们加强这方面的课程。


    杨宇:技术培训和人员的培养,还有一个就是要培养造就未来IT的领袖,除了现在看到的管理系统的维护、程序的开发之外,对整个企业的IT的技术架构,全方位的把握,包括将来构造IT的技术架构或者说把握住IT未来发展的趋势,这里就从技术方面谈到,第一个讲到系统架构师,以主机为核心的系统架构,第二就是在主机承担企业核心服务器的前提下,怎么样更好的运用主机的资源来协调其他的资源,将来我们的目标就是很多的也是主机资深的技术人员在经历了应用的开发、新一代核心业务的上线之后,成为了企业IT部门的领导或甚至是CIO的角色,这也是一个金字塔型的东西,我们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就可以培养一些顶尖的人物,这些的人会掌握未来IT的发展方向,会掌握一个企业IT的基础建设,包括它能够参与到这个企业的决策当中,这还是我不同层面的东西。


    提问:杨总,现在都谈到主机人才稀缺,稀缺到什么程度?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稀缺现象?人才稀缺对IBM来说有什么样的影响?第二个问题,这次活动投入大概多大?除了支持教育之外,对IBM来说,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杨宇:人才稀缺我们可以看一看,一般来讲,我们讲系统的维护、系统管理和应用开发,一个中等规模的数据中心,人员配置大概是500人到600人,这是一个庞大的需求,这个我们每年要培养多少学生,有多少个需求,另外从主机的业务增长量来看,主机的业务群在增大,在现有的主机的用户当中,由于他们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独立人才。那相应的,IBM在开发新的产品,动用了5000名工程师、技术人员和专家参与当中,IBM的新产品的开发是不断进行的,在旧一些比较资深的工程师和专家退役之后,这部分人才的补充,那些专家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经验,他们会到一个退休的年头,这部分退休的人员怎么样接下来,参与到新一代的技术开发中去,这是新一代的人才缺口,我想这个人才缺口包括我们刚才提的基于主机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全球1300多家,这个数目还在增长,这些独立软件开发商原来的资源和技术人员可能是在别的平台上,一旦他们的希望拓展他们的业务,把他们的应用从别的平台上迁移到主机平台上,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需要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师甚至是这种系统性能分析人员的需求,这一块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的需求。


    邱晓萍:现在商务部提出要在服务外包上缩小和应用的差距,中国在服务外包行业方面的发展对于人才的缺口是非常巨大的。前面举一个例子,IBM为例,我们服务外包的公司一个ISC(IBM Solution Center),我们在大连、上海、深圳、成都建立了基地,我们在明年新招聘的职工70%是做大机的,这是IBM一家,如果商务部要建十个基地,这是相当大的需求,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使用主机,我前一段去了深圳,瑞士银行在那边,他现在是找不到人,在和各个大学要人,你有几个我要几个。这个缺口非常之大。我们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大型主机的人才非常短缺,包括应用开发,还包括帮别人托管IT数据中心的系统级的人,非常短缺。
  杨宇:第二个问题,IBM的宗旨第一是本地化,加入了本地的经济建设当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从中能够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这是我们的一个意愿,所以第一个我们要对本地的建设投入,这个投入我们以前在我们合作项目签署仪式上都有介绍,大概是5千万美金,除了一次性投入之外我们每年也都有投入,也包括机器的维护、折旧、师资的培养,包括校园应用大赛,这些都是我们的计划其中的一部分。


    说到影响来讲,第一IBM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参加到了本地的经济建设当中,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在IBM和教育合作的过程中,本身也得到了收益。这个收益第一高校会为IBM、为IBM的合作伙伴、为IBM的客户培养人才,这是大家都看到的。同时IBM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主机、使用主机,最终把IBM主机在各行各业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


    提问:我如果是一个现在的应届毕业生,不管是研究生或者是本科生,我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去熟悉这个主机?或者说能够上手?现在咱们和很多的高校合作,教学条件怎么样?师资是什么样的?


    邱晓萍:关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刚才杨总介绍是分层次的金字塔型的,大量需要的是应用开发这一级的,相对的培训时间比较短,可能只是熟悉主机语言、熟悉数据库和交易处理相关工具就可以做应用开发。如果要在上一层做数据库管理那要求就会高一些,如果到安全这一类的管理要求又会高了。如果是一般的程序应用开发人员,大专、本科都可以,本科会上升到系统设计师之类的,应用设计师这类的。如果到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培训的时间就比较长,这和你的学历、学位倒不是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就是看你是不是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学这个东西。


    提问:如果以前是学机械和化工的呢?


    邱晓萍:是希望学IT的。相关学科比较好一些,但是不排除你学机械和化工的,你对IT有兴趣,但是基础的知识还是需要的,因为主机的知识是相关复杂的,如果没有基础的知识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这样那样做。


    其实对学校来讲,先回答你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加入这样的项目。对于环境的要求选择我们并不高,因为现在的网络已经非常发达,主机的系统设计是适应现在的网络环境,我们可以用远程网络来登录我们的主机来使用机器,这个是完全实现的。可以由一个访问终端就可以拉过来学习这个环境,在物理条件上并没有什么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在其他方面,师资的方面我们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因为不是所有的老师经过简单的一两次的培训就可以开这门课,师资的培训是非常长的过程,我们现在已经进行了九个班的培训,我们要求说凡是参加这个项目的合作高校的老师就要相对的固定,不能这次是一个老师,下次换一个老师,如果没有系统的培训就很难理解这个架构,老师越固定越好,而且可以从头到尾的参加一系列的培训,对这些新加入的高校,如果想要加入这个项目,师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提出的有几种办法,可以请其他学校的老师到这里来,第二,一种方式就是说我们也花钱来开发一些课件和教学的教材,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课件可以比较方便的来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还有就是我们也想通过其他的一些培训手段,希望把一些学校的老师逐步的带起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