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瑞通总经理田盛华:每次跟IBM学完了以后都能再“打三单”!

“与IBM合作后,江河瑞通在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以及长三角地区应用试点效果非常好。”在近日举行的2017 IBM物联网论坛上,江河瑞通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田盛华分享上述经验的时候谦虚地告诉与会者,“每次跟IBM学完了以后都再能‘打三单’。”

江河瑞通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田盛华

江河瑞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水行业领域信息技术研发与服务的企业集团,1998年成立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公司提供从IT基础建设、智能终端产品、水业务管理软件到物联网应用、大数据分析的整体解决方案及服务,业务覆盖了水利、水务、能源、环保、农业和海洋六大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河瑞通近20家分子公司中,还有这样一家机构——江河瑞通-IBM联合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是2015年双方成立的一个实验室,结合20多年的经验,在实验室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技术应用在水资源管理的领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合作?

与IBM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水务行业最核心就是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雨水过多带来的防洪问题,二是水少带来了调度问题,三是水污染监控与治理问题。

水利工程非常分散,大都分布在荒郊野外,按照传统软件的模式它的维护和服务就显得非常困难。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水行业领域信息技术研发与服务20多年的企业集团,江河瑞通在近20年的历史中“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水这个行业的专业软件。”

中小河流山洪防御、流域防洪调度、城市水环境的治理以及全国9.5万座分散的水库如何抓住物联网、云计算的契机?

江河瑞通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田盛华一直在反思:面对中国这么大的一个水业市场,公司做了20年依然没有做到足够大,是自己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还是对技术、市场等方面缺乏足够了解?

反思寻求转型多年,田盛华一直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对策。

田盛华还一直在纠结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城市发生内涝的问题怎么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每遭遇一场大暴雨,都会有很多城市被淹,除防洪排涝标准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底层物联网和联合调度的体系不完善,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很缺乏。

所以田盛华相信,依靠新技术才能系统性、长远性地改变治水过程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一定要让技术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个偶然的机会,江河瑞通有幸跟IBM沟通并对IBM物联网解决方案有了深入了解,双方就此开始了合作。

从2015年6月份合作开始到今天近3年的时间,双方主要做了如下几件事。

一是在水务行业率先完成了江河瑞通物联网云平台,中心设在武汉。平台的建成意味着江河瑞通多年软件转型的梦想往前推进了一步。

二是解决了将数据接入该物联网云平台的难题。田盛华认为,江河瑞通在水务行业耕耘20年,有责任有义务率先引领行业的变革。

在解决数据共享方面,江河瑞通推出了MQTT协议,这是一个兼容行业主要厂商的协议,把原来分散的,标准不一数据纳入该物联网云平台。但数据的接入并不意味着就能立刻发挥作用。2016年,江河瑞通与IBM合作开发了相关模型平台,挖掘数据的价值。

通过上述努力,江河瑞通物联网云平台在水利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该平台建成后,适逢国家全面启动山洪防御工程,江河瑞通承接了全国有503个地区的监控和管理工作。

通过与IBM公司合作,江河瑞通把所有500多个客户都接到了这个物联网云平台上,实现了对所有设备的维护、运营和管理,相较以往,这500多家客户需要500名管理人员,如今仅需30人即可实现管理,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在水资源调度方面,将该平台应用于水资源的优化调度,确保用水的需求的同时探索平抑水价的对策;在水环境治理领域,通过基于物联网的河湖水系贯通以及联调联控实现城市畅流活水。

——在沿海城市,经常发生海水倒灌的现象,该平台通过监测水质的变化,提出加大上游水库下泄流量的建议,避免生态破坏。

——该云平台还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管网的排涝能力,科学调度地面河道和管网,让供水更加流畅,让排水更加及时。

目前,在该物联网平台上接入了约800家客户,总数据量将近TB级。田盛华补充说,在推广IBM物联网平台和技术的时候,对于原有物理基础设施并不需要做改动,这些社会公共资源已经很成熟。

基于上述成功经验,2017年6月28日,江河瑞通发布了云平台V3.0(RtongCloud V3.0),该平台产品由“江河瑞通&IBM联合创新实验室”基于水行业与能源领域机理模型、深度学习算法、云计算技术开发,主要为水行业与能源领域客户提供大数据分析、模型实时计算、多模型耦合的SaaS服务。

云平台V3.0包括物联网云平台、模型库云平台、云开发平台三大产品。(其中模型库云平台、云开发平台均属首次亮相),标志着水行业第一个集设备接入、数据获取与融合、大数据分析及行业云服务开发为一体的SaaS服务平台的诞生。

合作的持续与深入:走向人工智能

田盛华介绍的与IBM合作的第三件事,是开发认知物联网领域的图像识别和智能语音交互的应用。

早在2005年的时候,江河瑞通开发了一个图像监控系统,在一座水库应用后,下游再也没有意外淹溺过人(发现有人违章游泳或者穿越河道时,开启最近处的喇叭播放警告驱离),这让他特别有成就感。

早期的图像监控功能很简单,除了保护人身安全,还用于预防盗窃设备器材、防止各种故意破坏活动。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需要借助大量的人工干预。

通过与IBM公司的合作,将图像识别和智能语音交互结合起来,江河瑞通形成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并且加以应用,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比如在河道管理方面,不仅能形象地、全方位地了解河道水面的变化,包括与历史情况进行对比,而且对水质突发性的细微颜色变化都可以进行识别,查处偷排偷放事件。

随着与IBM合作的加深,图象识别技术应用的领域会将更加深入,前景将非常广泛。

智慧水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的突破

与IBM的合作,不仅仅是技术运用方面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大大拓展了行业视角和思路。

例如,在跟IBM合作物联网云平台的时候,一个巨大的额外收获就是IBM有一套完整而科学的数据治理体系,这为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看到技术本身,还应该看到技术背后的思想和方法。”如今,每到一座城市做信息化咨询,田盛华一改过去参与招标单个项目的做法,而是单刀直入地问对方:数据是否需要治理、是否需要实施顶层设计和规划。

“别的我还真的不是很感兴趣。”田盛华说。

IBM大中华区Watson物联网事业部解决方案高级经理滕华补充说,在这个软件驱动一切的世界,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如何将物联网获得的数据植入到设计的过程中,最后推出来的解决方案势必将融合行业实践、算法模型等方面的知识。

IBM大中华区Watson物联网事业部解决方案高级经理滕华

验田盛华总结说,结合20年的经验,在IBM人工智能的强大支撑下,江河瑞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模型平台和知识库,通过知识库的认知、计算和人工机器学习和训练。

例如,以往百姓关于河流建设的咨询,都需要人工一条条预先整理并电话回复;知识库建成后,仅需扫描二维码进入语音交互平台,可全面、全时段应对社会各界的问询;借助一个智能的平板电脑,就可实现了对城市管理检查工作的对答如流。

“IBM的技术‘升级’了这个行业的应用,在很多方面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以往的做法就是开发一个小软件,如今则是要跟多家合作单位全球解决与水相关的问题,要站在一个平台上。”田盛华从三个层面的感受特别深刻:一是农村中小河流的云服务,二是大江大河的调度,三是城市水务一体化的管理。

与IBM合作后,江河瑞通在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以及长三角地区应用试点效果非常好。田盛华对IBM的感激,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