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企业如何选择自己的底层IaaS?

云计算领域最近可热闹了,可以称之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电商平台起家的AWS与阿里云算是这个领域的引领者,起的早跑的也快,从互联网和电商客户切入,运用自己在电商平台的能力进行封装、开放,在IaaS领域突然地就要杀到原有的ICT厂商(如华为、DELL、联想)的领地上去了。

S

当然,在这个生态环境下,还有一类公司会很受伤,那就是做系统集成的厂商会发现自己似乎在新的商业形态中被挤压的很厉害了,客户买服务器&网络&存储的预算越来越少,一旦用了云计算的话也不是太需要现场服务了,系统集成商能做的也是开始卖云资源,云迁移的服务,但利润与收入情况肯定会越来越少了。

也就是因为这样一块的传统IT设备市场,在云计算技术驱动下,成为了BAT的全新竞技场,阿里云起步最早,产品线最完善处于领跑阶段;腾讯、百度、京东也没有闲着,纷纷入场开始开撕,再加上之前已经有的国外云计算厂商如AWS、微软Azure、ORACLE,以及最新高调宣布入场的华为云,这里面可就成为了一片比红海还要红海的领域了。这对于许多SaaS企业似乎来说是个好事,因为好像有更多的云平台服务可供选择了啊,可选择权多了之后也是一个麻烦事,到底应该选择和哪家进行合作啊?

再说IaaS平台的合作对于许多SaaS企业来说还有许多特别的意味,做一次平台的迁移可是伤筋动骨不容易的事情,风险极高,二是不同的平台厂商合作也意味着在产品与技术路线的选择,甚至还会涉及到投资人背景等更多的考虑。

不久之前,与一位SaaS企业的创始人一起吃中饭,他就说起来从北京到深圳出差时处理了一天的危机事件,原因是IaaS厂商的网络链路不通,导致客户无法访问的问题出现,中断了1个多小时,让客户骂声一片,说是就要将IaaS厂商换掉,换到一个更稳定的平台上去。可问题来了,谁家平台更稳定呢?几大云厂商都出现过各类的断网、数据丢失、安全等事故,毕竟谁也不能保证100%的稳定与可用不是吗?

要选择IaaS厂商,可能更好的答案就是在于多云战略,选择与多家IaaS厂商的合作将是一个务实之举。甚至可以说SaaS厂商到了一定规模之后 ,多云合作战略对于SaaS企业来说是一个必选项,只有多云平台实现了跨云的灾备、甚至是双活的方案,才有可能让事故来临之时,SaaS厂商才会更显从容。当然,这样的选择也就意味着需要投入更高的IaaS建设、运维成本,这对于许多初创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

说说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家IaaS厂商的情况吧(只说我接触过和了解到的,只说优势不说劣势啊,尽量只说现状啊,不然这个环节说多了容易得罪人)。

首先得说阿里云,这是国内目前最火的IaaS厂商,每年的双11有着过千亿的交易流水这个场景就是阿里云能力最好的证明,其稳定、性能、安全是经过每年一大考检验出来的,这说明战斗力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喊出来的;其它的不说,就光看12306订票网站自从阿里云接手之后就顺畅不卡死了(当然,支付宝在铁路系统的支付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上线了)。

除了阿里云的IaaS这一层,也有了许多非常好的PaaS服务,如安全、文件 、消息、大数据、视频、音频、图像等,该有的都有了,甚至还做了许多具有行业属性的PaaS(或是SaaS),这一点让ISV们又爱又怕,爱的是自己可以省掉很多基础研发的工作了,怕的是自己在某个行业领域中的饭碗被抢掉了,所以在阿里云当前整体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可能要“收着点”,能够让SaaS企业的ISV们知道阿里云的边界在哪里,不然一言不合就自己干 ,或者就是谈收购&投资,估计伙伴们会被吓着的。

微软云的优势在哪里?在于有着微软的操作系统Windows,有着.Net Framework与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有DBMS-SQL Server,更有全粘度最高的办公应用MS Office,所有的用户端教育与培训工作已经完成,但在软件时代因为打盗版的经营策略被全国人民所诟病,在国内的名声不好,要真正将打盗版的精力转为“帮助客户成功”的话,估计微软在PaaS平台领域的许多技术都可以干掉其它的竞争对手,如果ISV的产品线是在Windows + .Net + SQL Server平台上的,不妨可以考虑与微软的合作,毕竟有了原厂的技术支持,估计产品&技术进步会速度很多。从渠道策略上来说,微软自己不做直销,所有业务通过分销渠道来完成,因此微软自己的品牌形象不太容易直接到达客户,而且渠道政策可能不是太透明,许多SaaS伙伴不知道要怎么玩,就可能一时半会入不了门。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微软在中国的技术力量还是太单薄了一些,再加上英文到中文的转换还有一个门槛,所以这也是微软云在中国推广可能会面临的一个挑战。

华为云算是最近才冒出来的,虽然进场的有点晚,但好歹华为有着很强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执行能力,能知道上半场的IaaS目标客户都是中小企业,这也不是华为擅长的领域,而要打下半场的“大中型企业客户”的话,则是华为最为喜欢的战场了,华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找到各自的新定位,描述起来是“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数据运营、不做应用层的并购与投资”,与ISV有着天然的互补关系;从华为的几个优势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

1)华为的强项是在“云、管、端”的层面,更偏硬一些,有着在ICT领域更强的“芯片级研发”,以及大量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的制造能力,估计在国内大量的IaaS厂商机房里跑的都是华为的设备;最关键的是在这个领域中,华为有着大量的专利,是一个极高的门槛;

2)而且在2B市场中华为是牛人,特别是有着强大的解决方案团队,以及大B客户的经营与交付能力(如电信运营商、中字头国企、海外大客户);主推的是“企业私有云”(核心业务)+“公有云”(可扩展业务)的混合云解决方案;

3)有着极强的电信运营商渠道能力,电信天翼云其实就是华为在做运营的,电信天翼云在做中小企业客户的覆盖,同时具备全球交付与持续服务能力;

4)华为未来的能力是在“芯片”与“算法”层面,其它的能力都可以开放(如摄像头制造由海康卫视来完成,但用了华为的芯片)

当然,还有AWS、腾讯云、UCLOUD等各家企业,因为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就不一一展开说明了。对于SaaS企业要选择哪家合作的话,还得看SaaS企业创始人的基因了,如果是BAT出来创业的话,大概率是会和老东家合作的了,毕竟人脉圈子和资源在这呢;再把业务做的好一些,还能够得到原东家的投资或收购,这又是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合作策略就是业务与产品上是否能够有极大的互补,与IaaS平台互补是一个因素,与这个平台上的其它ISV是否能够形成互补关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最后一个因素自然也是合作上涉及到的双方品牌共同推广、解决方案工作同构建、共同的市场营销与销售,只有找到更多的利益共同点,这个生态系统才算是完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