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我其谁 西部数据垂直记录技术硬盘评测简报

IBM于1957年推出的第一款硬盘驱动器RAMAC的容量只有5MB,却有50个直径为24英?嫉呐唐?组成,转速为1200RPM,磁记录密度只有几十kbit/in2左右。现在的盘片直径只有3.5英?迹?单碟容量已经达到了100GB,磁记录密度在100Mbit/in2以上,记录密度增长了3500万倍以上。

经历了50年的发展,硬盘具可靠性、存储速度、存储容量、性价比都处于非常理想的水平,使得硬盘经成为了计算机设备中的主流存储器。从70年代到90年代初,硬盘的体积快速的缩小,使得硬盘的区域密度在近20年的时间里保持着30%的增长率。随后至今的十几年中,在新的磁头技术的推进下,硬盘区域密度的增长率达到了60%!

到了2000年,一场争论开始给硬盘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就是所谓的“热骚动(Thermal agitation)”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指硬盘记录的数据受热后会消失。为提高面记录密度而缩小磁体结晶粒子的尺寸后,磁矫顽力就会减小。因此即使常温下的热能也有可能使之发生磁化反转。

同时,随着视频、音乐及照片等丰富的数码内容对在移动和CE设备中越来越多的使用,以及企业数据持续不断的增长,正推动对拥有各种尺寸的高可靠、高容量硬盘的需求。解决这些现实的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是摒弃当前的通用硬盘记录技术?水平记录,改由垂直记录技术取代之。


水平记录技术与垂直记录技术对比


垂直记录技术让数据位站立在磁盘表面上,而不是像现有的水平记录技术这样平躺在磁盘表面上,这样可以在盘片上存储比水平记录更多的数据,为硬盘密度未来的扩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当前商用硬盘的最高密度为138Gb/平方英寸,而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硬盘,其密度理论值可达500Gb/平方英寸,如果与磁头发展等其他技术进行有效结合,硬盘存储容量有望在未来的10年内有10倍的增长。这种新技术还提高了硬盘在恶劣环境中读写数据的可靠性。

作为当前市场上最大的硬盘厂商之一,西部数据的垂直记录硬盘却并未像西捷、东芝等那样早个大早,如今天笔者拿到的WD1600AAJS便是姗姗来迟。凭借单碟160GB的容量,这款SATA2桌面硬盘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平均传输延迟(Average Latency)为4.20ms,读寻道时间为8.9ms,轨间寻道时间2.0ms,硬盘读写功耗仅为9.5Watts,读写噪音也仅有31dBA (平均)。无论从哪一点来看,这款带有“JS”两个参数的硬盘都给人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

注:缓存容量标识“J”表示硬盘具备8M的缓存,而接口类型标识“S”则表示该产品采用的是SATA 3.0GB/s接口。

闲话少说,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款单碟大容量硬盘的实际表现如何。由于时间匆忙,笔者只能够就其表现简单做一番测试。HD Tach 3.0.1.0 能够测试硬盘的读取速度、突发传输速度以及随机寻道时间,从测试曲线的平滑程度,我们可以探知硬盘工作时是否正常、稳定。




从上图的数据可以看到,硬盘的平均读取速度表现非常不错,达到了67.1MB/s,同时,在突发传输测试中,其表现更是达到了目前SATA硬盘的最高水平–197.8MB/s,但其随机存取速度相对表现一般,为13.2MB/s。另外,由于AAJS采用的是单盘片封装,因此,在上图中可以看到几次明显的跳水情况,这是由于磁头的交换工作所致,而通常在多碟片封装的硬盘中,这样的情况都不存在。

经过简单的测试,我们可以看出,采用SATA接口的AAJS在传输速度上表现优异,尤其是在突发传输中的表现,在使用垂直记录技术之后,其容量将达到新的高度。

名词详解: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全速命令排队)。它是一种使硬盘内部优化工作负荷执行顺序,通过对内部队列中的命令进行重新排序实现智能数据管理,改善硬盘因机械部件而受到的各种性能制约。NCQ技术是SATAⅡ规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SATAⅡ规范唯一与硬盘性能相关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