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21日,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NUCITRAL)组织的云计算专家组会议在维也纳国际中心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阿联酋、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云计算技术及法律专家参会,会议就云计算所涉合同问题展开讨论,重点完善了《云计算合同议题清单(checklist of contractual issues relating to cloud computing)》,云保险作为保障云计算用户权益的重要内容,写入云计算合同模板。
在这个无“云”不欢的时代,既然风险不可避免,当其出现之时,如何才能提高云服务风险管控水平?如何在云服务采购初期就为用户确保威胁抵御能力?
会议期间,各国云计算专家针对云计算合同服务中断赔偿问题展开讨论,最终达成一致看法。在云计算服务合同中,应针对服务中断给出明确的赔偿形式和赔偿方法,用于保障用户权益。如云服务商针对云平台已购买保险,可由保险公司支付损失赔偿。
保险的介入将有利推动服务中断的赔偿力度及执行程度,同时降低云服务商的经济损失。
云保险已成为保障用户权益的经济手段,成为云计算合同的必要内容。
我国已率先推出“云保险” 处于国际领先
云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处于国际领先位置。2014年10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多家云服务厂商和人保、平安、渤海等三家保险公司共同启动云保险工作。经过多次会议的讨论,2015年5月确定云保险(云服务商版),即由云服务商为云平台购买保险,将服务中断和数据安全纳入保险保障范围。2015年7月30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UCloud等企业首批签约。随后制定云保险(客户版)方案,即客户为自己使用的云服务购买保险,2016年8月云保险自助投保平台上线。
以云服务商和用户签订的合同责任为基础,云保险主要针对云平台的服务中断、数据丢失和信息泄露等有关损失提供保障方案。保险责任人可以是云服务商也可以是云服务的用户,保险公司为云服商或第三方责任导致的云平台风险和损失进行赔偿,相关险种均已在保监会备案。
“云保险”的推出不仅能够改变现有云用户在发生事故后,无法获得足额赔付的问题,而且有助于云计算服务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与升级,化解云服务商与云用户的经济纠纷,最大程度保障各方权益。
国内首批购买云保险的多家云服务商 用户权益获最大保障
对于云计算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领域,防患于未然显得尤为重要。从云服务风险管理能力评估到云保险至今已走过了学术性、实验性的阶段,开始大步向市场化、商业化阶段迈进,正在引领可云服务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一次根本性革命。
目前,中国电信、联通云数据、中国移动、百度云、UCloud、迅达云、浪潮云、睿江云等多家云服务商均已为云平台购买保险。保险方案中,对用户的最高赔偿可达千万,目前已出险案件中,累计赔付金额超过百万。
与此同时,所有投保云服务商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保险学会共同建立云计算风险防范共同体,通过建立风险知识库,共享威胁信息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通过保险机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提升事故赔偿力度,树立行业标杆形象。
以保险引领发展新契机 对标国际通用需求
信息化浪潮将全球化竞争的机会带给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行业,而云计算又天生就是全球竞争的市场。中国云计算企业的抱负自然不会止步于仅仅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化的服务。
如何真正跟上国际市场,特别是获得云计算发展遥遥领先的欧美等领域市场的认同?这背后对国内云服务商来说是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云服务商国际化发展的成功需要多维要素,对标国际需求是大势所趋。
随着此次《云计算合同议题清单》的进一步完善,云保险正式写入云计算合同模板,成为国际的通用要求。我国云保险产业的超前起步、不断完善发展,对标国际云服务最新保障需求、引领云保险国际化标准进展、加强云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实践推进,将大大推动国际云服务商在对云服务安全保障、用户权益保障等多方面达成一致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