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中国医疗人工智能2017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00.1%

“医疗人工智能经历了2017喧闹的启程,越来越多的医生和专家加入到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中,医疗人工智能进入边探索边应用,同时确立其价值的发展旅途中。”IDC在今天发布的《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动态和趋势,2017》报告中称。

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人工智能领域中,创新型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技术公司从开始时的技术驱动策略逐渐向提供服务驱动策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单种疾病发展为多种疾病提供辅助诊断服务。IDC预测,2017年医疗人工智能(AI)诊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83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58.75亿元人民币,2017至2022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0.1%。

医院对于人工智能系统的投入资金不仅仅来自IT预算,而且也将来自医院对于医疗器械的投资。根据报告《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动态和趋势,2017》,2017年医疗人工智能(AI)的IT投入规模为1.1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16.5亿元人民币,2017至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为71.8%。医疗人工智能(AI)的IT投入规模主要是医疗机构建立AI系统或者建立部分AI环境所投入的IT花费,其中包括医院部署AI系统的IT投入、医院AI私有云的花费和影像中心构建AI平台的花费。

预计未来一到三年,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快速部署到三级医院中,针对常见病做初步的筛查;医院影像诊断工作流程发生调整,医院开始变革管理模式。基于病历数据、患者日常健康数据等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的认知智能系统在某些疾病中诊断和治疗中逐步发展成熟,在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开始应用到临床上。根据IDC最新发布的《IDC FutureScape:全球医疗行业 2018 预测——中国启示》,到2021年,20%的医疗机构和40%的生命科学企业将通过采用认知/人工智能技术获得15%-20%的生产力提升。

展望未来三到五年,基于医疗大数据开发的认知智能系统开始广泛应用,医生的工作方式发生改变,更多时间用于患者沟通、科研、随访等工作中。医生机器人在某些特定疾病中逐渐担任主要诊疗工作。医疗人工智能系统与互联网医疗、物联网等技术结合,开始应用到医养结合、日常健康维护等领域。

——创新型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公司都在积极推进,推想科技、图玛深维、视见科技等开展多种疾病诊断探索以及提供服务;兰丁科技、肽积木等进行专业疾病诊断服务;汇医慧影、万里云等通过网络向基层医院提供服务模式开展。这些影像诊断服务公司中,一些先进技术的公司也在可使用利用NLP技术学习和分析分析诊断报告,结合影像分析技术,开发综合性的辅助诊断技术。

——利用大数据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病历分析和挖掘,形成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认知技术在试验中推进,在一些领域支持临床研究和指导临床治疗。森亿智能、大数医达、连心医疗、康夫子等新兴公司在与医院开展合作,推动医疗认知技术的落地。作为认知技术领域先驱的IBM Watson 在中国的数十家医院已进行部署,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借鉴。

——中国的传统医疗IT技术厂商都提供了或者正在研发类似的解决方案,东软集团建立了医疗人工智能研究院,整合东软其内部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医疗影像技术和医疗信息化技术,为医院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而且提供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为医院和临床医生提供人工智能开发的技术支持。平安科技提供医疗影像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用于保险理赔的人工智能技术。卫宁健康、微医、东华软件等都在推出不同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IDC Health Insights中国医疗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表示:”医疗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医疗人工智能能够提高诊疗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以及支持开发新的诊疗方法,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将会改变诊疗服务模式,改变医院运营模式。医院、医生和厂商都需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规划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并且在实际的诊疗业务中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探索和进步,实现螺旋式上升,才能在人工智能发展大潮中保持领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