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馆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北京天文馆老馆、新馆以及北京古观象台。新馆毗邻现存的老馆建筑,于 2001 年始建,并于 2004 年第四季度完工,建筑总面积 20,000 平方米。新馆最吸引游人的部分包括:数字化宇宙剧场、3D 动感天文演示剧场、4D 动感影院、天文展厅、太阳观测台、大众天文台等。这些剧场和展厅使用数字化节目和高清 (HD) 视频,向游人展示了一个神奇、美妙的浩渺星际。
但是,大量数字视频节目需要一个新的庞大数据库。这些数据由新的天文馆数字视频节目编辑系统 (PDVPES) 生成。PDVPES 由七个主要部分组成:动画编辑系统、声音和音乐编辑系统、渲染集群、后期生成系统、视频投影系统、联机及脱机存储系统,以及高速通信网络。该系统传输每天随时需要查看、编辑、检查和广播的成千上万的数字视频片断。
天文馆需要一个可高速共享大量数据的系统
天文馆数字视频节目编辑系统 (PDVPES)为每天播放的 3D 和 4D 行星节目处理大量的 HD 视频、动画和音频数据。它要求采用市场中性能最优的硬件,以确保为北京天文馆提供最佳的效率及处理能力。要达到这种效率及处理能力,必须部署采用 64 位处理器的服务器、包含现有以太网网络、添加冗余 RAID 系统、以及添加带 2GB 和 10GB ISL 连接速率的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才能使解决方案可行。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天文馆全年向公众开放,所以天文馆的视频系统必须每天工作。因此,只有一个以完全冗余来实现高度可用的体系结构,才能满足长期的稳定性和连续工作时间,确保系统不停止运行。
根据天文馆的实际需求,构建其新的PDVPES必须要允许集成来自不同制造商的产品,系统必须采用最新的开放式通信技术。它也应当满足对于未来产品进行 SAN 升级的需求。例如,光纤通道、TCP/IP、Firewire 800 和 Firewire 400、USB2.0 通信标准以及来自 Apple 的 SMB、AFP、NFS 和 XSAN。
在具体的发展规划上,PDVPES 划分为三个部署阶段。此体系结构的每个阶段都必须能够非常灵活且无缝地升级到下一级层。因此,系统体系结构、产品连接性、处理能力、存储容量、SAN 和网络带宽都必须是可升级且可扩展的,以满足天文馆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所有部署的硬件和软件的性能价格比必须符合 PDVPES 有限的预算。
此外,为了方便建成后维护与管理,全部硬件及软件组件必须提供由中央管理站监控的接口。运行状态和故障警报必须自动报告。另外,“用户和管理”界面在解决方案的任何方面都必须易于学习和使用。这将显著提高所有使用该系统编辑、广播和维护数字视频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架构的效率。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天文馆必须安装一个高速、可靠的SAN,以管理庞大的数据库。在能够全面满足如此苛求的各类产品中,北京天文馆选择了建立基于QLogic光纤通道交换产品的SAN解决方案。
QLogic解决方案搭建高速通信网络核心
PDVPES 的核心是高速通信网络,在这个核心中部署的是QLogic SANbox® 5000 系列光纤通道交换器以及 Apple 提供的 Xsan 技术。这些SANbox® 5000 系列交换器完全满足了北京天文馆生产环境中全部的且最苛刻的要求,PDVPES 的所有部分都可从存储系统中以极高速率共享大量的数据。全部视频数据传输、处理和数据管理均必须迅速且高效,以使工作人员能够快速轻松地完成其工作。
在部署工作的第一阶段,北京天文馆需要大约 30 个光纤通道端口,用以连接主机和设备。SANbox 5000 的价格定位和可扩展性完全满足天文馆的需求。两套堆叠式 SANbox 5202 提供了 32 个可用的设备端口,能满足初始端口要求以及紧张的预算。简单易行的可扩展性是必要的,因为难以估计存储卷需求增加速度有多快,也不清楚未来数字行星视频对编辑能力和处理器的要求。SANbox 5000 系列交换器总共可以扩展到 96 个端口,甚至更多,因此它是适应未来阶段指数级增长的完美解决方案。
“配置向导”引导北京天文馆的工作人员轻松完成组构的部署,而无需技术专家的任何帮助。由于在各个不同的端口观察到平滑顺畅的数据通信,北京天文馆的工作人员对此感到非常满意。同时,SANbox 5000 允许天文馆工作人员配置所需的故障警报类型以及警报发送到的地点。尽管天文馆未预计交换器将发出任何错误信息,然而即使发生几率不高的系统问题,他们也能够首先知道,而这也算是在不可预测的宇宙中难得的一份安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