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时下发展如火如荼的中国管理软件市场还在被国外巨头垄断统治。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出现和发展,管理软件已经逐渐被一些政府和事业单位作为奢侈品摆上了"桌面"。而在当时,以微软的Microsoft Office和IBM的办公套件Lotus1-2-3为首的国外巨头几乎完全占 据中国管理软件市场,而在这种强势垄断的格局下,甲方乙方的概念几近模糊甚至颠倒,国内企业"拜求"国外软件公司系统升级的状况屡见不鲜。当然,这与民族气节并无关联,这是信息化水平严重滞后的具体表现。
国际软件巨头的强势
可以看到,国外经过近四十年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止,全球已经出现了几百家专业的企业管理软件提供商。从60年代的时段式MRP系统,到70年代的闭环式MRP系统,再到80年代的MRPⅡ系统,直至让国内同行又爱又狠的90年代的ERP系统,国外管理软件的每一步发展,无不体现着创新和整合的理念,"一体化平台"就像一个仙女般成为国外软件企业及全球用户追求的对象。
而在2004年,微软在全球发布的OfficeSystem,以集成和协同为最大亮点,不断地开始进入到企业市场;同时,IBM也发布了基于协同的"IBMWorkplace"软件策略,将其一直引以为豪的Lotus再度强化,这更给了当时略显稚嫩的国内软件企业"当头一棒"。再加上此前Oracle、SAP等国外管理软件巨头的强势"侵华",使得本就风雨飘摇的国内软件企业愈加步履维艰。
中国软件企业的自我救赎
在这个时期,不得不提及一个人和他的企业便是王志东与点击科技,当2005年点击获得富达1300万美元投资后,协同软件便开始在业内名声大造。虽然点击科技现在已经逐渐淡出协同领域,但这样的抛砖引玉对于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走了无数弯路的国内软件公司而言,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福音。
实际上,可以看到,在2005年之前,中国的管理软件产业发展在短短的20年中经历了三次浪潮的洗礼,管理软件产业不免受其影响,在一次次摔打中艰难地成长着。
第一次浪潮可以追溯到1983年至1991年间。这一阶段,计算机的使用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日常办公,这也导致了在初级阶段信息化应用的盲目。随后的1992年到1999年,可以说是第二次浪潮的全景体现,这时的计算机开始在企事业单位逐步崭露头角,我国的信息化应用也随之正式开启。与此同时,国外巨头也在这个时期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并占有了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而国内以用友软件的王文京、金蝶的徐少春为代表的国内企业管理信息化先驱也走上了舞台,虽然当时的实力与国外列强差距明显,但这却为我国管理软件随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接下来的2000年到2005年间,ERP可以说出尽了风头,也出尽了"洋相"。这也是第三次浪潮所代表的失败与伟大。
本土管理软件后起之秀的"反攻"
而协同管理概念便是在第三次浪潮的末期应需所至,发展至今,中国管理软件已经从协同上升到了更为实用和先进的层面,创新+落地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旋律,在经过了三次浪潮洗礼后的国内信息化用户已经可以理性成熟的进行产品选型,综合统一的管理软件平台开始受到各级用户的一致青睐,概念已经逐渐被淡化,思想技术的创新与系统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成为国内用户追逐的目标。而在前不久的大连软交会暨"2008中国软件自主创新论坛"上,起步科技以优秀的解决方案及招金矿业的典型案例荣获"中国软件信息化创新大奖"便是对时下用户需求的最佳诠释。正如起步科技市场总监刘磊所言:"起步科技创新的全面集成的管理软件方案,既可以克服传统孤岛型应用带来的诸多弊端;同时,集成管理平台和建模工具是业内最出色的管理软件架构体系,可以大大降低信息化的实施风险和难度,为信息化的成功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和模式保障。"
作为目前国内管理软件市场的后起之秀,起步科技提供的X3综合业务系统基础平台已经被用于诸多大型企事业单位,平台整合了几乎所有企业运营管理的业务流程,并且总结出了一套最具中国特色的管理软件架构,以让"中国企业用起来"为根本,走出了一条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之路。目前已经在政府、航天军工、电力能源、矿业和制药等数十个行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信息化专家曾分析指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运作方式,起步不同于用友或者金蝶等传统软件厂商,也不同于单纯的业务平台厂商,凭借起步的"基于统一集成业务平台的综合管理软件系统"的独特商业模式,行业应用就成为和平台厂商相比较的优势,而反过来和传统软件厂商相比,起步科技的平台又是一种优势。
2006年后,中国信息化产业的格局已经在悄然间发生着改变,国外巨头的强势地位在逐渐动摇,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批本土后起之秀的崛起,中国的管理软件市场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像用友、金蝶、起步科技这样的软件企业正在逐步扭转着被动的局面,这也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