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致力于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优势,解决我国健康问题。信息化已成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为响应中央号召,积极推进我国慢性病防治信息化进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与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的指导下,2018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于4月27-2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中国疾控中心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主办,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慢性病防控信息技术委员会承办,大健康派、CloudBest协办。会上,多家机构领导及行业专家共同深入探讨了当前信息化对慢性病防控的影响。
中国疾控中心党委书记李新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乔发民以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副理事长代晓慧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消费电子处处长曲晓杰、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慢病处处长吴良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张雪丽、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书记李志新,以及来自国家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市生命联合体协会、宁波市疾控中心、汶川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三胞大健康产业集团、北京妙医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等专家进行了精彩演讲。
中国疾控中心党委书记李新华指出,目前慢病性防控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我国慢性病发病或患病均处于较高水平,慢病工作任重而道远。信息化是新时代我国慢病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会上,新华书记还针对目前信息化对慢性病防控的应用提了三点要求,第一点,要把握信息化时代,推进建设健康慢病大数据共享平台;第二点,加速信息化与卫生健康服务的融合;第三点,应建立衡量健康大数据的数据质量标准,推进医疗服务评估和健康干预的科学性评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乔发民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的融合创新不断深入,衍生出大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兴技术正在给传统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新的变化和发展的动力,促进健康服务的数字化、移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互联网对医疗健康行业的推动作用正在加速。同时,乔书记针对目前智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点,促进智慧健康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第二点,加强智慧健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第三点,建立智慧健康标准与测试体系。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副理事长代晓慧介绍到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慢性病防控信息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的成立,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慢性病防控的信息化中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信息孤岛、数据分析利用困难问题。未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慢性病防控信息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的发展将会落实一下几点;第一点,与行业机构共同推动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规范的形成;第二点,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制订慢性病防控信息技术行业的条约。第三点,依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协助主管部门推动慢性病防控信息技术行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本次大会最为突出的亮点当属健康信息管理交互平台1.0版的发布仪式。李新华书记,代晓慧理事长、李志新书记,张雪丽所长,三胞大健康产业集团副总裁、北京妙医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孔飞参加了发布仪式。
健康信息管理交互平台1.0版发布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长在会上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行了解析,他介绍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四项主要遵循的原则,首先是健康优先,要创新健康的发展模式;其次是改革创新,要坚持政府主导,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和体系;还有科学发展,就是要遵循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最后是公平公正,就是要缩小服务之间的不平等,要缩小差距。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消费电子处处长曲晓杰在大会上发表了《智能健康养老政策解读》的精彩演讲,他介绍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信息化与医疗健康领域融合发展,对我国慢性病防控带来了一些机遇。首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医疗健康服务潜力充分释放;其次,信息系统架构向云计算迁移,服务质量与信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最后,智能健康终端技术是精准量化人体的关键。工业和信息化部覅案子信息司消费电子处落实国家政策,对自身业务进行了调整,其中包括:第一点,推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第二点,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第三点,加快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第四点,制订设备和产品的标准,完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流程规范。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慢病处处长吴良有在大会上针对《信息化背景下慢性病监测工作变革》进行了精彩演讲。他介绍到,目前慢病监测体系主要包括慢性病营养监测、肿瘤登记系统和死亡因素三部分。 传统的领域监测手段局限性是越来越突出,面临着六大问题:一是数据检测手段单一;二是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上未达到规范;三是监测体系未实现数据的连续性监测;四是数据的时效性难以保证;五是数据的可获得性难度高;六是数据的使用效能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张雪丽的演讲主题是《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与标准化思路》, 她在大会上介绍到,随着信息化与医疗健康行业的逐渐交融,目前整个智慧健康产业生态的发展在多个层面发生了改变。在感知层面,智能健康已经从传统的医疗设备外引入了医疗手术机器人等设备。在网络层面,除医疗专网之外,医疗网络也在向公网等逐步演进。在应用层面,医疗健康云、区块链、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应用大大的提升整个医疗体系的服务水平。并对目前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起到一些促进趋势,在技术方面,首先是医疗健康领域逐渐向多样化的医疗健康终端发展;其次,增强现实可以助力生物建模以及一些心理治疗;然后,整个的医疗健康是向无线化、远程化和全连接方向演进的;最后,医疗健康系统架构向云计算迁移的。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书记李志新就《健康智能终端信息收集与利用》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他强调,健康管理交互平台主要提供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和居民服务等三个功能。在政府服务方面,通过可穿戴设备提供的数据对居民的健康情况进行查询与数据对比;企业可通过平台向大众展示企业的信誉度和标准化研究情况;对于个人而言,可通过平台对个人的实时数据进行查询。 他表示,目前整个交互系统的基础部门已搭建完成,未来将在系统的算法功能、可视化效果内容上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为更多细分人群提供精准化服务,打通区域与行业之间的数据通道,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钟代笛解读了《个人互联健康领域的国际标准》,他在大会上表示,随着信息化与医疗健康合作的持续深入,打破了传统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孤岛,数据间逐渐开始互联互通,他介绍目前围绕智慧医疗产品在围绕用户数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数据的互联互通问题;其次是成本和计算资源;第三点产品业务本身;第四点,法律标准有待加强;第五点,行业的准入情况。
三胞大健康产业集团副总裁、北京妙医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孔飞在大会上分享了《信息交互在智能健康中的应用》,他介绍到,目前三胞集团在健康医疗领域主要进行生物医疗、健康养老和医院管理三方面的布局。 他对三胞集团的健康交互平台的应用场景作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睡眠监测、手机智能终端、糖尿病监测、个性化的健康保障方案与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等5个应用场景。同时,他表示,在远程关爱方面,三胞集团也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未来也将继续更多有益的尝试。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周脉耕就《信息化助力基层慢病管理》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表示,在慢性病防控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慢性病管理,目前慢性病管理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从社区医生角度,社区医生相对较少,任务繁重无法有效处理;其次,就是医师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从患者角度,最严重的问题为重医轻防。其次是健康知识不足等原因也存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演进,针对上诉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将人工智能武装社区医生,用互联网+连接医生和患者,用大数据提供精准的健康服务。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总裁吴卓浩在大会上就《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设计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进行了精彩演讲,他表示,服务设计目前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在居民生活中的深入程度比较浅,更多被应用于大型公共设施服务里;二是涉及面过于广泛导致很多人认为服务设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或者至少不认为说会有一群人他们居然是所谓的服务设计专家。 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健康产业领域,能推动更有效的方法来采集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从而将样本和全貌之间的鸿沟尽可能地连接起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传感器的应用,通过监控摄像头对医疗资源进行识别,节省排队看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程师、大数据发展促进委员会数据流通工作组副组长闫树讲解了《区块链与医疗技术共享》,他强调,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正在经历从1.0到2.0过渡的阶段,3.0的应用都是探索性的散点状的没有成为非常系统的大规模的应用。概括来说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解决的痛点大致为医疗数据的共享难和医疗信息的安全难两点,将医疗数据存储在中心化的医疗机构中,个人医疗数据存储是分散式的,无法进行全面集中的分析。
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与医疗行业相融合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资源消耗,需要消耗比较大的网络带宽资源、节点存储资源、算力资源。性能方面来说,区块链底层的数据绝大部分采用的是遍历形式存储,数据查询效率较低,无法应用到大数据的处理环境;其次,区块链普遍存在性能低下、延迟高等性能的瓶颈,无法实现瞬间的实施性,所以在处理紧急的医疗问题存在缺陷;然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共享是天然的矛盾,区块链无法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就是目前区块链技术缺乏一个明确的安全标准。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助理蒋炜在大会上就《从场景与颗粒度洞察健康信息化》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大数据时代是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变,健康理念也开始从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他认为我国的健康服务业呈现出发展的趋势,而大健康的转变,必须要有范式认知的改变,要有场景革命、服务创新以及更小的数据颗粒度来完成更多的大数据的应用。目前我们的健康服务已进入到了”人、货、场”三元时代的关系,进行慢病管理时首先要考虑到场景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场景设计的业务。他介绍到,这个场景包含人的最小的颗粒度和货物、技术,以及场景的颗粒度。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心研究员姜勇的演讲主题是《移动医疗与脑血管防治》。他介绍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全行业智能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移动医疗成为了智慧医疗发展的重点。目前脑血管疾病是医疗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健康意识淡薄,就医时间延误严重,其次是医院内延误,然后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将移动设备因如一流奥体系中,移动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目前医疗环境所遇到的问题。目前移动医疗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发展较快从,产品较多。但是架构的标准化和系统的集成化还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现在很多设计实际上缺乏一个直击用户痛点杀手级的功能,需要对服务的场景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最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副编审、天津市生命联合体协会秘书处秘书黄河以《基于国家卫生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慢病防控》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他认为,我国的慢病防控形势主要表现为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慢病威胁与日俱增,医疗资源分配失衡,预防意识有待提升。他表示,大数据在健康的医疗领域的应用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他介绍到,基于大数据平台慢病防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包括健康监测、监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四部分。
汶川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蒋青林在大会上就《群众健康指数研究》进行了精彩演讲。他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以及健康四川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健康四川的建设,汶川县居民健康指数体系构建研究以国家2030规划目标作为对比基准,能够科学直观地分析2008-2017年汶川县居民健康指数。姜青林在会上介绍了汶川县推进居民健康指数体系的孕育过程,首先高位统筹推进健康指数率先定掉;其次,科学收集数据,健康指数再调研;最后合理应用数据,健康指数初步确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王增武就《心血管疾病防控技术与应用》进行了精彩演讲,他表示,心血管病防治已成为我们改善国民生活质量、国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内容。他以实例入手对现代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与心血管病的防治结合进行详细阐述。
宁波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李辉在大会上就《宁波是慢性病智能平台直报系统建设和应用》进行了精彩演讲,他表示宁波市疾控中心在今年3月底建成国内首家慢性病智能平台直报系统,李辉所长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一块是宁波慢病直报整体的情况,另外一个是系统建设的进展,第三个是直报系统的创新和优势,第四个就是未来的一些应用的前景。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未来智慧医疗、移动医疗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助力慢性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