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已成为一家企业和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最强大推动力。而正视我国在IT领域还存在较大“短板”,也是对产业从业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当前,云计算已在国家信息安全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其自主可控也成为构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5月15日,在由国内领先中立云计算服务商UCloud主办的TIC 2018大会上,对云计算自主可控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UCloud CEO 季昕华接受专访
自主可控的挑战在哪里?
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方面,例如服务器零部件、容器、虚拟化等平台技术,仍存在对国外技术授权层面的依赖,“非国货”问题依旧存在。面对潜在信息安全问题,想要实现云计算的自主可控,面临着哪些挑战?UCloud CEO季昕华直言,自主可控首先要攻破信心、能力和商业模式三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信心问题。云计算本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而自主可控的首要前提是云计算服务商有没有信心,从最初的代码研发,到开源技术控制等层面均实现自主可控,这需要对技术团队、运维团队抱有强大的信心和信念。
第二个是能力挑战。自主可控要求依靠自身研发设计,全面掌握核心技术,从而实现信息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的自主研发、生产、升级、维护的全程可控。但由于云计算涉及广泛,从底层RDC到系统、网络、存储,再到上层的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剧了实现自主可控的难度。
第三个挑战则是商业模式问题。研发固然重要,但能否在市场中存活下去,取决于商业的可持续性与技术研发之间的平衡。
可见,发展云计算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技术已成为云服务商的首要任务。季昕华也表示,得益于UCloud三个合伙人的通力协作,UCloud在各领域可实现广泛覆盖,对云端自主可控的能力抱有信心。
UCloud深度践行自主可控
“500人的研发团队,几十项知识产权,100款独立产品”,这是UCloud在实现自主可控道路上的累累硕果。发展的六年时间里,云计算领域不乏巨头竞争,但UCloud能够成长为云计算领域的独角兽,业务逐渐覆盖到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及政府部门、军队、事业单位等,得益于坚持“安全可控、自主创新”的理念,以及企业发展战略迎合大势的不断调整。
在季昕华看来,自主可控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企业基因里的“中立性”、“内资化”则成为赋能国家信息建设安全可控的突出优势。
UCloud 在2016年拆除VIE架构,其脱敏后纯内资的中立身份成为安全可控的重要加持,这对政府部门、军队、事业单位选择云计算服务商尤为重要。季昕华介绍,目前UCloud已经为国防科大构建面向全军的军事职业教育平台,支持30万用户在线规模,可做到完全自主可控。
此外,由UCloud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流通平台“安全屋”也已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安全屋可对覆盖某地市60%人口(约450万)的LBS信息进行大规模分析(由某城规院提供算法模型),输出城市规划统计报告,协助政府部门优化城市规划。丰富的应用实践不仅是UCloud自主可控技术成果的有效落地,也体现了国家对UCloud云平台的信任。
TIC 2018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技术专家周仲义院士也对UCloud的中立性和纯内资属性表示非常赞赏。他认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是企业独立发展的根本,UCloud在市场中能够立足与自身的研发基因、中立性都有很大关系,希望企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服务于国家安全及政府的发展方向,这也是UCloud的天然优势,并且要深入思考如何把这些优势放大。
建设数字中国必须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发挥信息化的驱动作用。在5月21日举行的“网络安全军民融合发展系列论坛——网络安全自主可控发展与推进研讨会”上,UCloud也作为自主可控厂商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并共同签署了《自主可控安全共测倡议书》。陈左宁院士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我国网信领域的发展要坚持战略目标不动摇,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要发挥制度优势,走出一条网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并在开放的环境下凝聚共识,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UCloud与参会嘉宾共同签署《自主可控安全共测倡议书》
自主可控已成为当下建设数字中国的共识,而留给云服务商的是一场自主创新的必修课。UCloud也将继续坚持探索云计算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献力献策中国信息化建设,与合作伙伴一起走向价值链的更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