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演进法则:驾驭数据,向感知型企业发展

在信息化演进之路上,我们从建立数字化,到驾驭数据,洞悉信息,并以此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主动形成商业决策能力。而随着创新科技的涌入,如何实现将数据分析及信息驾驭能力转化为企业自身的天赋异禀和与生俱来的感官能力,这是一个问题。

Teradata天睿公司提出“感知型企业”(Sentient Enterprise)概念——在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中,让企业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进行反馈,这也很好地解答了上述问题。

感知型企业是如何炼成的?

企业需要对自身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整合,而在这个世界上拥有完美数据的企业并不存在,大多数都在追求完美数据的路上游走。Teradata天睿公司首席运营官Oliver Ratzesberger表示,从技术角度看,感知型企业需要具备可扩展性并且易于运营。

我们生活在大数据时代,如金融、零售业、通信等行业机构,每天都会处理大量数据,类型也从交易型数据变成了行为型数据,量级也有了上百倍的增长,这个时候,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存储,还有对数据质量的管理分析,利用数据服务于客户,达到成功的可复制性或者说是数据的敏捷性。

Teradata在企业分析与洞察方面首先帮助客户在投资前洞察分析解决方案的潜在业务价值,然后通过在平台部署Teradata Everywhere,实现任意数据分析、任意环境部署、任意方式购买、任意时间迁移,帮助企业获得业务的提升。

比如,一家全球大型智能手机厂商希望近实时甚至是实时追踪每一个供应链中销售的手机供应或生产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来保证手机质量。

全球商务电子平台eBay构建了“数据质量防火墙”系统,实现一个保障数据质量的数据管理平台,及时了解出现的问题。

几年前,奥兰多迪斯尼乐园推出了一款类传感器的魔力腕带,在乐园里游玩的人可以通过腕带直接消费,订酒店,用餐或者享受一些商店的折扣优惠,以定制化体验让游人获得良好的体验,实现进园的人数四倍提升,而各游戏项目的等待时间也节省了80%。

它们需要非常好的基础设施,产生大量的不同数据,但无论是结构化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都能够通过信噪比来衡量数据的质量和类型,再将分析结果与各个系统的基础设施互动结合。通过“感知”能力更好的给客户体验,能够进一步集成各种体验的优化,能够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Teradata如何让感知型企业获取成功可复制性?

那么如何向感知型企业演进呢?Teradata天睿公司首席运营官Oliver Ratzesberger在和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Mohan Sawhney教授合著的新书《感知型企业:数据驱动的商业决策演进》中详细描述了一个分层级的五阶段流程,分别是敏捷数据平台、行为数据平台、协同思维平台、分析应用平台和自主决策平台。

书中也给出了对“感知”的含义,为需要根据数据增长速度做出快速决策的企业提供路线图,还概述了感知型企业的五大基础特质:

  • 主动性:能够感知下一个机会的信号或预警下一次危机的小趋势;
  • 无障碍:企业作为单一的组织存在,而不会受到数据孤岛的阻碍或瓶颈影响;
  • 自动化:能够聆听数据,并进行实时决策,无须太多人工干预;
  • 可扩展性:适合任何规模的企业,帮助它们利用任意数据做出业务决策;
  • 可演进性:通过原生的、自然的智能实现决策的演进。

书中还介绍了通过分析变革业务实践的成功企业案例,如戴尔、Verizon Wireless、eBay、通用汽车、西门子、沃尔沃、富国银行等公司。书中预测,企业决策的自主化和自动化程度很高,最终将更加具有“自我意识”和“感知”能力。

Teradata天睿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辛儿伦(Aaron Hsin)在本书序言中写道,“感知型企业就是具有对环境的自我感知力,能够进行自动化的分析,并自主形成商业决策能力的企业。在面向未来的转型中,演进成为感知型企业是获得持续竞争力的终极目标,而非阶段性目标,是企业实现永续经营的必要途径,而非选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