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哥:关于全闪存《过去已去,未来已来》

2018全球存储半导体大会上,高端存储CHO(首席忽悠官)西瓜哥发表了题为《过去已去,未来已来——全闪存发展趋势分析》的主题演讲。


西瓜哥针对全闪存历史发展发表了独到的看法和观点;并借助Gartner和IDC的全新分析数据,解读了全闪存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于整个存储市场的意义。最后,西瓜哥还为尚处于观望阶段的用户提供了关于购买全闪存阵列的三点建议。

以下为速记内容,未经演讲人确认:

今天的演讲内容是全闪存。首先,我要跟大家分享几个新闻,比如说西数2019年将停产一万转以上的机械硬盘,目前西数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已经开始陆续关闭。西数在收购闪迪以后,全力向闪存转型。而希捷还会保持现在的业务,因为希捷SSD硬盘的市场占比较小。但是我们会看一个趋势,即三大硬盘厂商已经不再生产高速盘,而大容量盘还在生产,换句话说,一万转以上的高速盘不再生产了,而低速盘还在继续生产。第二,EMC高端存储新品不再支持普通的HDD,混合架构不在只支持,全部替换成全闪。第三,Pure Storage只做全闪存阵列。目前销售额已排名全球第七,与华为比肩,年销售额10亿美金左右。所以我们看到,只做全闪存业务的企业,也可以做到很大。

下面我为大家解读一下全闪存领域的最新数据。Gatnar公布今年Q1的最新数据显示,全闪存阵列占比37%超过1/3;美国占比47%,超过混合阵列;中国市场刚起步,达到16%,去年仅占比7%,中国全闪普及率还不是很高,但增速比较快, 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也在缩小。

下面讲一下闪存的发展,闪存最开始是东芝发明的,真正开始在企业级应用的是EMC。2008年,EMC首次将全闪阵列应用到高端存储里面,价格昂贵。全闪存大概在2010年出现,即第一代全闪存阵列出现。以VIOLIN MEMORY为代表,但是它发展的并不好,已经倒闭。原因是他们都是“裸奔”,他们用的是当时很贵的闪存,没有重删、压缩等功,经济性也不行,市场空间很小,买家也很少。因此第一代闪存慢慢退出了市场。

第二代全闪存标志着全闪存发展的起步。在2012年之后,我们看到Pure Storage、Xtrem IO把闪存的经济性带进来了。同时也开始支持重删、压缩,成本也得到了相应的降低。

到2014年的时候,第三代全闪存出现。以前虽然有存储压缩,但是灾备能力很差。基本上不能应用于关键业务,例如复制、两岸三地容灾等特性并不具备。到2014年以后,全闪存基本已经具备以上所有的特性,并进入到通用市场,这大概就是全闪存的发展过程。

下面我稍微给大家普及一下全闪存阵列的定义。

全闪存阵列在Gartnar的报告里被称为固态阵列SSA(Solid-State Array),它所说的阵列是不能插硬盘的。为什么用“固态”这个词,而不用Flash呢?因为Flash更多指的是消费级的颗粒,而“固态”未来可以兼容更多的存储介质,所以用固态阵列这个名词更准确一些,包含了未来各种介质的可能性。

IDC对于全闪存阵列的定义为AFA(All-Flash Array),同样也要求这个产品不能插硬盘。但是,IDC会把全闪存阵列按照产生的历史分成三种类型:Type1为原生型,即这个产品是专门为全闪设计的。Type2是软硬件改良型,对原来的混合阵列的软硬件的优化和改良,如CPU、内存和更强的控制能力。Type3是软件改良型,就是混合阵列的包装出来的产品,只是在软件方面进行了改良。从用户角度来看,原生型和改良型的差别正在缩小,场景基本重叠。对用户来说,不用太关注他们的差距。

下面,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对厂商是否自己生产盘的看法。一个企业级SSD,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控制器,控制芯片、内存、掉电保护等。

我们设计阵列,也是会考虑到这些。所以说,国内很多厂商都开始做盘,如华为也是做盘的,也有一些国内的厂商,全部使用商用SSD,如EMC、惠普、NetApp等。因为做闪存盘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我们称之为盘空联动,有些东西由盘来做效率更高,有些东西要整个的系统来做才会效果更高,因此需要发挥联合的优势。

成本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闪存还是蛮贵的。但是我们看到闪存有一个特点,2018年闪存和一万转以上的高性能盘的价格差是2.4倍。那么,为什么西数将高性能盘停产了呢?因为差距太大。另外,闪存还可以做重删压缩,一般的负载我们都可以做到2倍,高的也可以做10倍。考虑到数据缩减,SSD 每TB的价格已经和高性能HDD持平。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全闪存阵列价格下降的幅度其实没有介质快。截止发展到2017年几乎已经不要钱了,但是全闪存阵列的话,下降的幅度并没有那么快。因为全闪存阵列上面有一些软件,很多研发的投入。而介质就不一样了,大批量生产后介质成本就会降下来。

根据Gartner的预测,2021年中国公司将会控制全球闪存介质10%的市场。对于全闪存阵列的TCO来说,优势有很多,常见的除了电源、功耗、散热、空间等,国外还有人力成本的节省,第二个生产力的提升。还有一个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的,那就是license的减少,大家知道,VMware的虚拟机和Oracle的数据库,很多的软件都是根据CPU的核数绑定的。如果IO瓶颈在存储的时候,会有一些性能要求。如果你部署全闪存的话,CPU功能发挥百分之百。因此不用购买很多的license,成本也会相应的降低。

下面看一下,Gartner关于全闪存阵列的报告里面,把目前用在全闪存阵列的场景分成五个。一个是数据库的场景,服务虚拟化,高性能计算,在线分析,还有一个VDI。原来很多厂商都是从VDI起步,然而这部分市场空间很小。主流厂商目前都集中在数据库这部分。另外,Gartner还将全闪存阵列还分成七大关键能力,包括存储的性能,效率,可靠性等,不同的场景,对应不同的能力,会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全闪存阵列的生命周期比以前更长了。在购买产品时,需要选择生命周期长的大公司。早期的阵列生命周期从三年发展到五年,现在的全闪存阵列至少可以使用七年,而且读写性能还保持在很好的水平。

另外一个就是NVMe。为什么我们说NVMe在未来会成为主流,因为企业级和消费级的很多厂商都在同时使用它。第二,NVMe有天然的优势。首先它没有SCSI协议,因此避免了时延;第二,是队列数更多了,支持大规模的并行处理。但是NVMe会有一个周期,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厂商大部分出来的NVMe都是在后端,他们先把后面阵列的盘换成NVMe,但是前端还不是。因此我们看到,前端需要整个生态的完善,如主机、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都需要自己的NVMe协议。根据Gartner的预测,今年主要是后端的NVMe,从今年年底到明年开始,前端的NVMe慢慢推出,我们看到Pure Storage和Net App 都已经在做了。

目前,前端NVMe有两个标准,一个是FC,另外一个是RoCE,我认为这两个都会是主流。

另外,我想为大家分享一下最新的全球固态存储画像。一般一套固态存储的价格10万美金起。主要使用FC接口比较多,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NVMe会跑在FC上比较多。

从平均的价格来看,我认为也是比较贵的。一套的全闪存阵列要卖18万美金。我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EMC将其所有高端存储卖给全闪。我们看EMC的出货就会发现,65%是高端存储。所以说它把平均售价拉起高了。全球出货来看,一套全闪存阵列容量是70T+,每TB两千美金,供大家参考。

我们可以看到,在存储这一块,未来肯定是全闪存的天下。当然,软件定义存储和超融合,甚至是公有云也是存储的另外一些方向,而传统的存储肯定是在下滑的。

目前全闪存阵列在数据中心硬件市场里面也是增速最快的。但是Gartner认为目前全闪存厂商都在亏损,虽然利润是负的,但是增速却最很快的。下面这个是2017年Gartner发布的存储技术成熟度曲线。2017年,全闪存是CIO最关注的技术,优先级最高。刚刚就在前两天,Gartner发布了最新的2018年存储的技术曲线,显示全闪存阵列已经出局。为什么呢?因为它已经熟透了,这些都是最新技术体现。所以在国外已经不谈全闪存了,因为客户在购买的时候肯定会买全闪存。

国外客户的部署量已经超过了50%,所以国外已经很成熟了。然而在国内还有几年的发展空间,部数量只有47%,尚处于爬坡阶段。

最后,我想提几点建议。

第一,主存储一定要上SSA。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不需要论证要不要上全闪存。我的观点就是,对于生产存储来
说,不要再买混合的存储了,只要选择全闪就可以了。因为它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诸如视频监控等应用可能还会有一些例外。

第二,次要存储暂时HDD性价比高。闪存的介质和大容量盘相比,成本大概相差14倍。目前,全球会有80%的冷数据,这些数据肯定会被存放在硬盘上。IDC报告显示,到2025年还有80%的数据容量存放在硬盘上。所以一些备份的,次要的存储,不需要存放在闪存上。

第三,AI分析和新业务考虑部署TOR Flash。现在有很多做AI分析的行业,我建议上闪存。AI的分析场景,很多服务器会带一个GPU。一般是一个机柜,很多服务器,加一个全闪存阵列。现在国外,包括Pure Storage都会研制出很多这样的一体机。这也是针对第三平台的一些全新部署的方式,供大家参考。我今天为大家分析一下自己对全闪存历史发展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可能仅仅带着我们个人的观点,希望给大家有一个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