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国软件业的机遇

8月31日,第十四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召开。国家工信部张峰总工程师、信软司李冠宇副司长,江苏省及南京市领导娄勤俭、吴政隆、张敬华、樊金龙、马秋林、蓝绍敏、陈建刚、杨琦、王志忠、徐曙海、蒋跃建,以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企业高管、机构代表等共100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开幕式及中国数字经济高峰论坛。

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发表了名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国软件业的机遇》的主题演讲。介绍了中国软件产业的总体情况。2000年,政府出台18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税收政策将软件产品的增值税从17%降低到3%,大大刺激了中国软件业,使其进入高速发展期。再加上2002年出台的47号文件(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从工信部统计的数字来看,2000年开始,软件业市场规模从560亿元,在去年上升至约55000亿元,17年间增长了近100倍,是实实在在的朝阳产业。同时倪院士也表示希望能加大开发区的政策力度更好的促进软件行业更好地发展,同时应当关注和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

再来看全球ICT企业的市值排行榜,目前,在全球前十家市值最大的企业中,美国有6家,中国有2家——阿里和腾讯(由于华为没上市,未列入内),韩国有1家,中国在世界排名第二,这是目前整个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所处的地位。

不过,在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印度的软件业和软件人才的比较中。中国软件业虽然比印度的市场规模要庞大的多,但两者在创新人才方面,尤其提高人才数量与质量上都有所不足,而国内则主要应加强软件规范性,并继续发挥自身软件信息服务业的优势。

从效率来讲,倪院士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每花100美元我们可以获得多少行代码来阐述软件开发的效率问题。下图左边围绕特大型软件的代码行数达到了5000万行,其中包括微软Vista,软件较大但效率并不是很高(每人每年1000行)。而中国无锡的永中软件的代码行数为500万行,但软件较小,效率相对较高(3000行),且国内的价格也较便宜,100个美元可以获得20几行代码。

倪光南还对中国开源之路发表了看法,中国开源之路,以华为为代表,从应用到参与产业发展并做出贡献,华为已经到了更高的贡献者水平。阿里、腾讯、百度也在逐步跟进。开源软件是一种新兴的软件开发模式,商业模式,适合于中国乃至世界。

近年来,中国软件界正沿着使用者-参与者-贡献者的道路,不断增加其在世界开源软件界的贡献和话语权,把开源视为“外国”专有,不符合客观实际,事实上已出现由中方主导的某些开源社区。基于开源软件可以作出原始创新,也可以作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他认为基于开源软件只能作二次创新不符合客观实际。开源软件受知识产权法规的保护,应加强相应教育,切实遵循开源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