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STOR存储在线—7月6日,“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清华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铁道部、商务部、科技部、卫生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电监会、国税总局和北京市、重庆市、成都市等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的官员,来自各个防灾救灾部门的专家,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单位的学者,来自金融、税务、电力、通讯等对灾备管理有高要求的重要行业的机构和企业代表,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灾备专家,就中国灾备管理的战略选择和体制建构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议首次提出“全程灾备管理”理念,并就中国是否应把灾备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灾备管理提到与环境保护同等地位,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内涵之一;中国分灾种、按部门的防灾体制和应急管理部门的资源和职能是否应“整合”成为“国家灾备管理中心”,在其统一指挥组织下,在灾前、灾中、灾后不同灾情阶段与不同灾种职能之间,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配合、反应敏捷、组织有力、科学施救”灾备管理模式,有效防范和应对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或事故灾难等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言。
会议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和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GDS)联合主办,并由GDS公司承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秘书长张辉、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和GDS公司总裁黄伟分别主持了会议。清华大学副校长陈旭,GDS公司名誉董事长、中信集团原董事长王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宋瑞祥出席会议并致辞。
刘世锦在致辞中就灾后重建提出“异地分散就业转型安置是灾民安置的重要途径”政策建议。宋瑞祥则就“灾时科技动员:一个时代性的战略问题”提出科技防灾的战略思路。公安部消防局总工程师朱力平少将,以他指挥率领由公安消防、特警和边防医疗3600人混编而成的救援部队抗震救灾的经历为例,讲述应急响应与前线指挥管理的重要经验与观点。最引人注目的是“最牛校长”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他讲解了如何加固教学楼和组织师生防灾演习,实现了无一伤亡的抗震奇迹。他的灾备措施恰与联合国提出减灾战略“减灾始于学校”相符,即提高学校建筑物安全性能;把减灾演练纳入学校教育中。
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作题为“突发性自然灾害与社会救援体系建构”报告。北京大学陈平教授在“灾备管理与经济发展新思维”报告中,纵论政府“有形之手”应主导灾备管理,加强灾备国际合作,树立中国“和平崛起”国际形象。
国际灾难恢复组织(DRII)主席John B. Copenhaver曾任克林顿总统应急管理顾问(他现任美国国家安全特别小组成员,处理过美国9.11事件和“卡特里娜”飓风事件的应急管理),他在会上分析“美国联邦应急反应计划”的优缺点和体制改进。日本灾备专家Masamichi Shinohara是BCI日本区代表,报告了日本灾备管理体制的特点。宏?公司电子化服务事业群副总经理张善政 报告了台湾地区信息异地灾备的业务实践。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王贵驷讲解了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制的情况。四川省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刘勇就汶川大地震之后成都市信息基出设施规划的报告,提出“中国城际灾备联盟”的新思路。GDS公司副总裁汪琪是国家标准GB?T20988《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第一起草人,也是中国内地第一位获得国际灾备组织(DRII)认证的业务连续性专家(CBCP),他讲解了重要行业信息系统灾备及业务持续性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
最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会议第一次在中文话语体系里植入了“灾备管理”(Disaster Management)概念,即针对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组织机构基于灾前预防和准备,以提升灾难消减、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三阶段能力为目标,所开展的各种资源规划、协调、整合与实施的全程一体化管理。而此前中文话语里只有限于IT思维下的“数据灾备”(Data Bbackup)或“灾难备份”(Disaster Backup)、“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等概念。有关学者指出,从管理学意义上重新定义灾备,不仅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前景,也对我国多灾易发、频发时期的灾备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完善,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全程一体化灾备管理的理念及基于这一理念的国家灾备管理战略与体制成为或将成为中国防灾与救灾领域重要的改革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