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季度收入超60亿 马化腾厚爱的腾讯云交了份亮眼成绩

60亿!这是腾讯刚刚公布的财报中2018年前三季度云业务的营收总额。

虽然在腾讯的全部收入中,60亿并不是个多大的数字,但了解云计算行业的人都知道,这个数字对于年轻的腾讯云则意味着高达两位数的增幅,以及不错的“期中”考试成绩。

和竞争对手相比,腾讯在云业务领域的起步时间确实相对晚一些,但在腾讯内部,对其的重视程度却在不断提高。从2015年开始,马化腾就多次为腾讯云站台,并在2017年至合作伙伴的公开信中,23次提到云计算。今年9月,腾讯还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战略升级与架构调整,以促进以云计算为核心的to B业务很快发展。

环顾国内的云计算市场,巨头云集,强手如林。腾讯云为何能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做出如此成绩呢?

腾讯云计算:后发同样可“制人”

云计算的概念并不新鲜,海外的AWS和国内的阿里云一度堪称“高山仰止”,长期的经验积累固然是经验,但后来的追赶者从不缺少变革的勇气和实力。

仰仗庞大的社交、强大的技术能力和丰富健全的生态体系,腾讯云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智慧金融”为例,腾讯云目前已经服务了超过6000家金融客户,包括150多家银行、40多家保险公司、20多家证券公司,以及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等一大批大型银行与腾讯金融云建立了合作,90%的新筹保险公司都构建在腾讯金融云上。

image.png

高分的成绩单背后是腾讯云对于金融业务场景的理解。例如在和建设银行的合作中,腾讯云将腾讯积累20年的基础架构能力,装载在专有云平台TCE中输出,35天就帮助建设银行打造了一朵自主可控、高可用、超大规模集团云,在支撑建设银行获取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支持了建设银行的对外金融科技输出。这次创新合作成为了行业内大机构自建集团云的著名标杆。

信息能源发动机:让传统产业更快的进行数字升级

智慧金融的诞生告诉我们,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迫在眉睫。那么如何积极拥抱即将到来的产业升级转型大潮?

海量数据的处理让我们直面一个问题:云计算的基础设施能力。腾讯敏锐的把握了关键点,以2018上半年为例,腾讯云服务器产品单台创建耗时从1分钟提升到10秒,并发吞吐能力提升了10倍达到每分钟5000台;虚拟机产品和SSD云盘,性能提升8倍;存储产品QPS每秒请求数达到每bucket2400,提升幅度也在10倍以上;自研内存数据库,集群性能突破千万QPS,为服务产业升级打下了厚实的技术根基。

正是基于腾讯云持续进化的基础能力,才让各种云服务方案没有成为“一纸空谈”,好处显而易见,腾讯多年来的产品思维和云解决方案变得更加便捷易用。

腾讯云带来的启示:我们该怎么做?

 全民时代,腾讯云的给自己立下了做各个产业“信息能源发动机”的务实目标。据悉,腾讯云全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将会进一步对政务、医疗、教育、制造等各个垂直行业进行纵向整合,还会将安全、AI、大数据、LBS等基础能力横向拉通,从而给急需转型的行业打造更好的全方位、模块化产业升级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不管从事哪个行业,上云是大势所趋,而最快捷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入腾讯主导的“数字生态共同体”,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都是创新者,而且输出相同的利益价值,这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