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让人类大规模失业吗?

近些年,无论是在重复性工作和手工工作的劳动力市场,还是在诸如围棋之类的高难度领域,人工智能似乎已进化至“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境界,人工智能将导致人类大规模失业的争论甚嚣尘上。

经济学家熊彼特有个著名的观点,叫“创造性破坏”,或许可以借此来理解技术变革对就业的影响。总体来看,过去发生的机械革命、电气革命、信息革命基本都遵循了“创造性破坏”的逻辑,技术变革一方面会导致大量岗位被替代,另一方面也能催生出新的岗位需求。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也是如此。

人工智能会替代哪些岗位

吴恩达(Andrew Ng) 是国际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之一,他曾说过:“任何人类大脑能在一秒内完成的工作,我觉得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都会被自动化。一个大任务能够被切分为并在一秒内完成,比如保安会通过监控录像保障安全,但他们的工作可能被分为许多一秒内完成认知思考的小任务。而思考在什么地方运用 AI 的能力,在什么地方构建一个系统,并将任务分割为一个个的小任务,实际上也是一个找寻商机的过程。”

这也成为判断某行业在近期是否会被 AI 取代的一个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准则。需要注意的是,「1 秒准则」是用来判断「现在和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完全取代的职业,而不是模糊的判断某个职业会不会被取代。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则是基于工作模块的逻辑,从 2000 多种工作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出发进行考察。每项工作内容的完成需要五大类(感知能力、社交和情感能 力、认知能力、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物理性身体机能能力)18 种工作能力中一种或数种。分析认为,目前全球可完全自动化的工作还相对较少(不到 5%),但是在所有职业中,60%包含了至少30%可完全实现自动化的部分。

最易受到自动化影响的工作内容是在高度稳定与可预测环境下的体力劳动,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譬如,曾经被网友戏称高薪和“福利”兼具的神奇职业“鉴黄师”,面对互联网超大体量的内容审核明显吃不消。图普科技的图像智能审核服务一经推出,“AI鉴黄师”就迅速帮人类鉴黄师分担掉了绝大部分简单而重复的鉴黄工作。其他类别的影响明显较低,如与利益相关方沟通、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决策、规划、创造性工作以及人员管理和培训等工作。

云图片

图片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厉兵秣马,砥砺前行:后工业革命时代的中国劳动力,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企业专题报告

人工智能将创造哪些岗位

人工智能会取代一些岗位,也创造出很多新的岗位。一方面,人工智能这个产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算法工程师、芯片设计师、机器人制造等职位的人才缺口都很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催着出新业态、新岗位和大量就业机会。为人工智能“打工”的数据标注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此前有统计表明中国全职的“数据标注者”已达到 10 万人,兼职人群的规模则接近 100 万。

此外,伴随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水平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将持续上升,再加上老龄化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等趋势,都将创造更多对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需求。

关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就业影响,人们莫衷一是。无论是否恐惧或抗拒,如果不想那么快就被 AI 取代,我们唯有积极迎接变化,增强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