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云计算大规模落地,越来越多的企业用开源技术部署自己的云平台。容器、边缘计算、AI、IoT等新技术及应用场景的出现让云环境日趋复杂,一直秉承“开放”DNA的OpenStack也剑指开源基础设施这片巨大的领域。那OpenStack这次转型着重关注哪些热点?OpenStack转型对企业有何影响?企业如何应对开放IT基础设施环境下的新挑战?
开源界知名大咖浪潮云计算产品部副总经理刘晓欣和OpenStack基金会个人独立董事王庆做客CSDN内容运营副总编孙浩峰主持的CSDN主编下午茶节目,为你解读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下的开放基础设施发展方向。
浪潮云计算产品部副总经理刘晓欣(中)OpenStack基金会个人独立董事王庆(右)CSDN内容运营副总编孙浩峰(左)
开放精神引领开源基础设施发展
问:OpenStack Days China改名为OpenInfra Days China,如何看待?
刘晓欣:这个变动可以看出OpenStack社区在积极推动开放基础设施的发展。当前数据中心的硬件层面,有像OCP、ODCC这种开源硬件社区在推动开放的硬件。系统层面,有Linux这种开源开发社区。对于云这一层,也有OpenStack这种开源社区。其实未来整个IT我们认为开放的技术会越来越多的引导和推动着IT的基础设施的转变,所以会有开放基础设施的这种提法。
王庆:OpenInfra比OpenStack涉及的范围更广。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期,原来的OpenStack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面对边缘计算、AI、安全容器和生存周期管理等热点问题,OpenStack希望能满足企业相应需求,因此这是一个战略上的调整。
开放基础设施才是智能化转型之路
问:既然基金会把OpenStack的方向定位在了开放基础设施。那OpenStack社区的热点有没有什么改变?
王庆:在2010年—2012年那一段时期的热点是公有云,到2015年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做私有云,到2016年—2017年的时候做电信领域NFV。现在从这次欧洲OpenStack Summit回来以后,我感觉热点有两个,一个是边缘计算,一个是AI。但是这个热点的意思并不代表着混合云、公有云、NFV都不做了,而是说边缘计算和AI对于整个社区来说是比较新的热点。
问:OpenStack的调整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刘晓欣:我们可以看到OpenStack在很多方面的调整。像王总刚才提到对边缘计算的关注,像四个Pilot Project的项目,比如像StarlingX,比如说像Cyborg,我们怎么跟AI去做融合,像Kata Container怎么样去做更安全的容器,这些领域其实都代表着说社区在开放基础设施这样一个大的方向上面的变动和调整。社区层面的变动其实对我们厂商来说,我们也会在往这方向的思路上去调整,因为未来整个基础设施肯定不纯粹是OpenStack,可能会有一些更多的相关组件联合在一块儿,需要所谓一体化的方案,这才可能是一个从传统的基础设施转化成真正智能云基础设施的方案。
OpenStack Rocky版本
Rocky为开放基础设施注入新活力
问:OpenStack新推出的Rocky版本,能够为用户带来哪些益处呢?
刘晓欣:Rocky是OpenStack基金会非常看重的版本,不仅大大增强核心的组件稳定性,还增加了OpenStack对很多新兴技术的兼容,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NFV、边缘计算、软件容器、支持裸机架构等。从Rocky版本中可以感受到OpenStack基金会旨在解决用户基础设施的新需求,打造“开放基础设施”的决心。对于浪潮,我们也在同步跟进AI加速、裸机bios的设置等解决方案。
浪潮云海InCloud OpenStack
问:浪潮云海OS最新的版本也即将升级为OpenStack的R版本,又会为用户带来哪些益处?
刘晓欣:浪潮云海OS是面向于IaaS云平台的解决方案,它核心是以OpenStack为基础来构建,包含底下的虚拟化,还有上层的云管理平台,其实是一个体系。目前,我们也在基于Rocky这个版本来迭代我们的产品,预计在明年初我们新的版本会出来。
浪潮InCloud OpenStack R版本加强了稳定性,同时还增加对AI平台、对GPU加速设备的支撑,还为打通虚拟机和裸机网络等做了相关的工作。
问:厂商们是否会希望尽快采用新的OpenStack Rocky版本?
王庆:这其实涉及到厂家自身策略决定,很难有统一标准。国外一些厂商认为3个月以上更新一次比较稳妥。一般,厂商都是希望能够有一个稳定的版本,因为稳定大于一切,所以大部分人还是会等一段时间看看稳定性怎么样再决定。其次,厂商他不会把整个产品都往这个Rocky上做一个全部颠覆更新,而是会挑选某些他需要更新的组件。
刘晓欣: 的确,基本上我们可能会在一年半或者两年左右,我们可能才会更新到下一个版本。刚刚王总提到了某些组件单独拿出来升级,这也是跟产品策略有关系,比如产品策略里面评估出对某个组件有核心诉求,就有可能对该单独组件做一个更新。
开放基础设施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
问:OpenStack如何帮助企业做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AI与IT基础设施相融合?
王庆:从基础设施层面来看,我们希望让AI的这些应用跑在OpenStack为基础的Cloud上面;从运维层面,我们希望AI能和运维融合实现数据中心的智能运维。我们都是需要云管理的,所以我们希望在OpenStack里做一些监控、分析、告警、智能应对等工作。
像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其数据中心有两三千台机器,但是他们开发、运维、二次开发和运维的人员总共只有6个人。将来运维人员更少,这就要求运维人员去开发AI的应用来完成智能运维。所以未来智能运维也是一个结合方向,AI可以通过监控、自主学习管理来自动解决一些Cloud遇到的问题。
刘晓欣:对于第一个层面,浪潮也在做AI和云的融合,目前主要有像GPU、FPGA加速卡之类的管理。OpenStack一些资源层的东西虽然是异构,但浪潮希望能对资源层进行统一管理,给上层的应用,算法框架服务等等提供应用支撑。在2018年8月Inspur World上,浪潮发布InCloud AI Stack这样的一个产品,就是希望把AI和OpenStack做一个融合,也是浪潮向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一步。
第二个层面,刚才王总提到的AI运维之类的,浪潮也在研究。像AI自动监控的学习,自动优化建议、自动扩容建议、容量分析等类型的功能。未来,浪潮希望让AIOps的能力能真正深入到平台,实现模型与场景的适配。
开放基础设施是多云和大规模集群管理的利器
问:新一代企业IT正在转向多云架构,如何应对多云时代跨云管理的挑战?
刘晓欣:多云架构让企业的业务应用更加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云管理的新挑战。浪潮云海OS就是面向于IaaS层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它核心是以OpenStack为基础来构建,包含底下的虚拟化,还有上层的云管理平台浪潮InCloud Manager,提供跨云管理,或者说异构管理、多云管理的解决方案。
浪潮最近在VForum 2018上发布了最新版基于浪潮InCloud Manager的多云管理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多云统一管理、异构虚拟化统一管理、跨云资源调度和编排、多云治理、统一监控和运维、统一成本分析和优化以及基于API构建跨云应用等7大功能。浪潮InCloud Manager实现了对多云环境的统一管理与智能运维,帮助客户更好的应对多元时代挑战。
王庆:多云的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多云背景下,客户采用不同厂商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厂商之间的接口要统一。OpenStack主要做的是多云管理方案,主要做了一个诉求,就是不同厂商要满足客户的API,即API和interface要一致要符合,那么多云管理就会变得容易一点。
问:数据中心机器数量激增,企业如何应对大规模集群管理的问题?
王庆:以前,在美国可能500台算大规模,但随着客户需求越来越多,OpenStack发现1000台的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后来基金会专门为大规模成立工作组,与运营商、合作伙伴共同在像对Ironic大规模集群管理做了很多努力,希望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大规模集群管理。据我所知,浪潮在数据中心的大规模集群管理很有经验。
刘晓欣:一般公有云的需求量较大,可能有几千台的规模。但浪潮今年上半年一个行业客户,它的数据中心分两地三个中心,规模达到1500台,其中一个中心规模达到了1000台,这个其实对OpenStack本身的挑战非常大。浪潮为两地三中心统一管理提供了InCloud Manager跨云管理平台。单中心内采用OpenStack来解决。浪潮先后也经过三四个月去攻克数据库并发的压力和调优等问题,目前各项业务测试已经上线,成果非常好。通过这样一个项目,浪潮自己内部团队其实也得到了很多锻炼。
浪潮多云管理解决方案
王庆:目前大规模集群管理还有另外一个发展方向,像边缘计算的大规模,一个小区的节点机器数可能就是一台,但是小区特别多,它的大规模就涉及到远程管理,拉远管理一系列的问题,OpenStack基金会这边也会长期跟踪,大家一起以社区方式、社区的民意来解决大规模集群管理的问题。
融合并存是开放基础设施的未来
问:您对OpenStack、开放基础设施的未来趋势有什么看法?
王庆:业界有一种声音,说OpenStack在走下坡路。但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OpenStack应该不叫走下坡路,反而是处于成熟稳定期。前几年,是OpenStack的飞速发展期,现在它稳定了。有部分人说,虚机管理的问题完全都可以换成用容器来管理。个人认为,不管容器也好,虚机也好,甚至是裸机,它们三者将会是长期共存的。所以总结来说,OpenStack的成长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将来的趋势是容器、虚机、裸机三分天下,相辅相成,谁都无法替代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