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VMware成立20周年,VMware年度盛会vFORUM 2018于11月16日在上海举行。
本次大会重点介绍了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物联网和边缘、以及区块链领域的前沿技术项目,帮助企业攻克多云的复杂性,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
VMware坚信,成功的数字业务需要安全灵活的数字基础。VMware将私有云、混合云、公有云融三为一,帮助客户成功应对多云环境的管理挑战,加速企业上云步伐。
核心技术领域的探索与突破
在云、移动化、物联网和边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ML)等方面,VMware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以云为例,VMware系统化提出了混合云和多云的理念。早在十年前Paul Maritz接任公司CEO的时候就提出了Cloud Federation概念,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云计算本身还没弄明白,现在可以看到,Federation不仅仅是混合云的一致性,还有多云。这在业界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混合云是基于共同的基础架构和共同的管理环境实现的一个混合云场景,但是多云的场景下,很多客户对基于vSphere之外的原生云环境也有需求,为此VMware推出了一系列战略和服务。
VMware全球高级副总裁、存储与可用性业务部总经理李严冰博士
“从云战略的角度,VMware现在不仅仅概念更清晰,而且从客户或者市场上得到了非常明确的验证。” 专程参加vFORUM 2018的VMware全球高级副总裁、存储与可用性业务部总经理李严冰博士说。
在移动化方面,VMware提供了包括Workspace ONE在内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也得到了很多客户的认可。
在人工智能、ML层面,VMware从产品角度对VMware AppDefense、Workspace ONE Intelligence等相关产品进行各种优化,从多个角度支持AI、ML负载;近期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其侧重点就是“self-driving data center”,即数据中心的自驾式,就是通过AI和ML技术真正实现数据中心的运维自动化。超融合就是一个主要的应用场景——通常数据中心的运维非常复杂,而在超融合的环境,VMware提供的自驾式技术解决了上述难题。此外,通过加强对NVIDIA GPU的支持,VMware客户可以更加容易的在vSphere上运行其机器学习工作负载。
在物联网和边缘,VMware的基础架构已经从私有云扩展到公有云和边缘。VMware Pulse IoT Center 2.0物联网基础架构管理解决方案,其管理能力可以覆盖5,000万台终端设备。同时,VMware ESXi将支持64位ARM平台。
在区块链领域, VMware由CTO office牵头展开了很多相关研究,在上个月召开的VMworld上发布了开源的区块链解决方案Project Concord,用于帮助企业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其业务目标。
作为十年的老员工,李严冰博士对VMware的认识有了新的看法,首先,VMware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理念不再是愿景,而已经成为现实,前些年业界有些困惑的VMware云战略,如今已经非常清晰并且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其次,VMware对AI、ML、区块链、IoT等新兴技术也具备了非常完整的思维。
可以说,VMware已经从10年前单一提供虚拟化服务的公司变成了真正提供数字化基础(digital foundation)的公司,公司进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时代。
与AWS的合作持续深入
VMware与AWS两年前就推出了战略合作的愿景并保持着深入合作,。2017年8月,双方首次推出了VMware Cloud on AWS,短短一年来,这项合作已经推广到了全球很多的国家和地区,功能也不断增强。
双方的合作创造了很多独特的有价值的整合,帮助企业实现了无缝的管理,无论数据位于内部的数据中心,或者位于VMware Cloud on AWS,都是可靠的、互动的、沟通的,对企业而言,都是融合的云管理系统。
今年8月的VMworld2018上,AWS与VMware共同宣布一项新服务——Amazon RDS on VMware。Amazon RDS on VMware助力客户在VMware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和混合环境下轻松构建、运营和扩展数据库,并将其迁移至AWS或VMware Cloud on AWS;Project Dimension将VMware Cloud扩展至数据中心与边缘,以超融合的形式将VMware Cloud Foundation和VMware Cloud托管云服务结合在一起,把VMware运营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架构作为端到端服务进行交付。
vFORUM 2018期间,AWS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容永康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诚:“已经看不出来什么叫公有云和私有云,只有云这个字。”
据悉,VMware Cloud on AWS的客户已经覆盖大到金融、电信、医疗、零售、制造、教育、政府等行业,甚至小到只有两台服务器的牙科诊所都在采用此服务。
“VMware和AWS双方相互进行了大量投资,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非常紧密。” VMware云平台业务部副总裁兼总经理Mark Lohmeyer表示,“我们对彼此之间的这种合作进展特别满意,这种合作机制将不断前进。无疑,双方还将继续做很多强有力的整合。但最终这个都是由客户的需要去驱动的。”
曾经艰难的转型实践
李严冰以vSAN的研发为例谈到了VMware转型面临的重重挑战。VMware公司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很多年前就提出要打造多个十亿美元的业务,从管理、桌面、然后是网络、存储、云,这些目标已经或正在实现中,其中vSphere是“第一桶金”。
与其他的很多并购和自主研发结合的方式不同,存储作为相对较新的一个业务,其独到之处是,继VMware vSphere之后唯一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自生的十亿美元的业务,这是VMware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在一家大公司做完全的创新将遇到数不清的挑战,在VMware做存储的创新还要面临额外的挑战——因为同属戴尔科技集团的DELL EMC,是世界上第一大硬件存储公司。
任何软件定义的技术,其发展都是基于硬件的变革,超融合能“玩得转”就是因为硬件技术足够强——首先是运算能力提高,不仅可以用来运算,还可以用来管理存储;另外就是存储技术的高速发展。因为硬件技术包括存储在不断的进展,而在设计软件时要基于一定的假设去配合和挖掘硬件技术。所以VMware早期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使软件技术永远能跟得上硬件技术,把硬件的好处通过软件发挥出来。
“VMware能取得今天这样的业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李严冰表示,不管外界的挑战如何,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能过关,其他业务或者市场上的挑战都算不上挑战。
最近发布的基于亚马逊的弹性vSAN,“玩”的就是完全不同级别的游戏。原来是虚拟本地磁盘或者是SSD现在变成了虚拟云存储,云存储性能上有很多不可预见性,因为它本身也是一个虚拟的存储环境。VMware克服了云存储所带来的不确定的因素,借由 vSAN带来了完全可预测的IOPS用户体验。
加速拥抱开源
VMware的传统技术,从vSphere、NSX到vSAN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发出来的。时至今日,VMware意识到整个生态系统,尤其是上层对各种云原生应用的支持是更加开源的领域,因此,对于云原生应用的投入都基于开源的理念,比如存储就可以和Docker、Kubernetes接口,这些开源功能可以更好推动客户对VMware基础架构的消费,推动公司的业务壮大。
在中国,VMware参与了中国首届KubeCon+CloudNativeCon峰会,为中国贡献了Habor项目,这些都是完全开源的,直接贡献给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CNCF),VMware活跃在几个大的开源社区中,是Linux Foundation和CNCF的白金会员。
在CTO Office,Dirk Hohndel被任命为VMware副总裁兼首席开源官。聘请一名专门负责开源工作的副总裁,这是以前没有的现象。
看得出,VMware在对研发团队的投入和对管理层的布局层面,都体现了对开源的重视。
李严冰表示,虽然开源并不是VMware的工作重点,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关键技术,包括区块链技术从一开始就是开源的,虽然其中有很多知识产权,也有很多VMware将来的商用应用场景,但是VMware都选择通过开源的方式来发布这些项目。
在云计算时代,大量的云管理服务(MSP)不断涌现,拥有完整解决方案的VMware与业界MSP提供商的本质上区别在哪里?李严冰指出,VMware核心上首先是一个软件供应商,包括和AWS的合作,其实提供的是软件,以及部分服务和运维。VMware与全球4000多家VCPP合作伙伴合作,合作方式主要是向他们提供软件,对方提供基础服务或者其他增值性的服务。尽管VMware Cloud on AWS或者Project Dimension是由VMware提供服务管理,但VMware最主要的还是扮演核心技术和软件开发商的角色,然后交给其他的云服务商去做,这包括与阿里或IBM开展的合作。
不过,在李严冰看来,MSP也是当前颇具增长点的业务。随着公有云或者整个云的兴起,客户对维护自己复杂的IT环境越来越没有兴趣,越来越多把自己的资金、人力花在搭建业务而不是搭建基础架构上。所以她认为,无论是公有云,或者是MSP都是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包括云,存储和网络等等,从战略上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支持公司核心业绩的成长,有业绩做支撑,技术才能继续演进和迭代;时下人们热衷的多云,仍然属于战略。“十年来,不管经历了什么,VMware对未来布局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这是让人感到非常的自豪。” 李严冰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