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罗大佑这一首经典的《童年》,总会时不时勾起你我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忆。不过时过境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加速推进,曾经黑板+粉笔的组合正在被 “无纸化”的教学方式所替换。
告别粉笔字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你,将用什么实现传道授业呢?我们今天就分上、下两篇来探讨这一话题。本文为上篇。
技术驱动变革,无纸化教学
让学习更有趣、更高效
所谓无纸化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去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无纸化、随时在线可获取、随地互动零距离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无纸化教学在节约纸张避免浪费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创新,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无纸化也拉近了时空距离,构建了一个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都能够展开学习的泛在学习环境。如今远程教育、慕课等“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大量兴起,也得益于无纸化教学的这一特质。
从国内外的情况看,当前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领域,无纸化教学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和应用。它不仅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还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学习的大门。
据国内某省一份针对引入了移动学习终端辅助教学的8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4.55%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终端让课堂更有趣了,15.7%的学生则认为它更加高效,13.1%的学生则认为它增加了选择性,另有8%的学生认为技术引入对课堂的控制更高,只有8%的学生认为没有带来什么变化。
不止于平板电脑,
无纸化教学可以包罗万象
不少人对无纸化教学的认识,可能最早始于平板电脑进校园,也停留于学生平板电脑。此前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涉及一些电子化的东西,但直到人手一台可随时联网、移动使用的平板电脑的介入,才使得无纸化教学得到规模化的应用和探讨。正因为如此,使得一些人对以平板电脑为主承载设备的无纸化教育持不同看法,认为其会伤害学生的视力,使孩子过早接触互联网引发网瘾、游戏瘾等。
但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息,早在2005年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多媒体实验室创办人、《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教授就倡导发起了一个名为OLPC(One Laptop Per Child)的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研发和生产接近100美元的便携式电脑,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缩小知识鸿沟。这一项目一开始便得到了谷歌、新闻集团、AMD等科技和媒体巨头的支持,并很快在巴西、泰国、埃及、柬埔寨、乌拉圭甚至美国本土开展实施。
如今,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终端现身校园已经屡见不鲜,其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应用也层出不穷、包罗万象。
比如,较早响应OLPC计划的乌拉圭,截至2009年已经向36.2万学生和1.8万老师发放了57余万台笔记本电脑,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小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的国家。在此基础上,该国广泛开展了诸如改善英语教学计划(教室统一直播英语母语者的课程)、机器人计划(游戏化编程)等,并结合数字校园建设,让学生同时徜徉于现实校园和虚拟校园空间,充分享受无纸化教学方式带来的效率提升、资源共享、乐趣增加等益处。
在国内,尽管无纸化争议仍存,但教育工作者们对无纸化教学的拥抱和探索也没有停止。以浙江省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有1276所中小学校配备了10.45万台移动学习终端。这些终端设备结合应用在互动立体图形、虚拟电路、课堂古诗词竞赛方面展示了独特优势,同时在日常的讲读、自读、练习、写作、考查等环节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乐趣。
当然,尽管无纸化教学大势所趋,无纸化教学的成功案例和创新应用也层出不穷,但不可否认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当创新科技与百年教育相结合,注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碰撞和磨合。在下篇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究无纸化教学的本质,以及它如何改变黑板+粉笔的传统教育模式,开启新的教育创新可能。
无纸化只是表象,
数字化教学叩开跳跃式教育创新大门
从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角度看,无纸化教学主要是利用现代电子设备作为终端载体,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实现老师端与学生端的同步互动与交流。通常包含的教学设备有多媒体电子讲台、交互式投影仪、平板电脑、电子课桌、云校园平台、在线教育平台,以及各种运行其中的应用等。从中可见,无纸化只是一种形象的总结,其背后的本质是数字化。
而从整个教育信息化的路径去看,数字化教学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的一部分,也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关键一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这其中实际上就包括了教学环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以及教学本身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为教学数字化提供了坚实基础,而教学数字化的实践和创新又会反过来助推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数字化。
正如快速的无纸化、数字化为人们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可能一样,教学的无纸化、数字化也会带来跳跃式的教育创新,惠及师生和每一位教育的参与者。
一方面,对如今的学生来说,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天生就是与社会接轨的,符合他们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和脾胃。以全在线、互动式、游戏化等为特色的教学过程,会大大改善他们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跃阶。与此同时,对于广大欠发达地区享受不到先进教育资源的学生来说,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催生的数字化教学方式,也将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实现跳跃式进步。
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尽管前期需要磨合和习惯,但一旦步入正轨,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和减负效应将是巨大的。在数字化教学环境的支持下,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将为教师的日常教学、课程设计、作业辅导等带来前所未有的高效和便捷,使得他们能够走出繁冗琐屑,把更多时间放在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引入更多更优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及点子中去。
深究这一切得以发生的根源,本质上还是科学技术的大幅进步。就像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不少人跨越PC互联网直接迈进移动互联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普及让网络零售变得无所不在一样,数字化教学也将叩开跳跃式教育创新的大门,开启全面教育创新的新时代。
从替换、提高到改变和重新定义,
科技让教学更美好
实际上,科技从来就不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时刻缺一次席。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ICT技术在各行各业全面落地,教育行业自然而然也要面临如何利用好它们的抉择。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规划,结合业界实际发展情况,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朝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不管你愿不愿意,黑板+粉笔的时代终将走进历史。
趋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教育工作者不能坐等改变发生,而是要作为主体力量去拥抱和耕耘数字化教学的未来。毋庸讳言,科技在很多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主事者要充分接近它、了解它,扬长避短、去粗存精,确保数字化教学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教育行业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其中鲁本•普特杜拉(Ruben R. Puentedura)教授在2016年提出的理解教育科技的SAMR模型颇具指导意义。他指出,教育行业存在四种科技运用方式:替换、提高、改变和重新定义。他还认为,前两种方式只能改进已有的教学方式,但后两种方式和前两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们能跳出已有教学模式框架,真正达到改变教学方式的目的,帮助教育者实现之前无法达到的目标。
当然,一幢楼阁的第一、二层也是很重要的,替换和提高也是必要的积累过程,没有一步到位的空中楼阁。一如前文提到,教育信息化包含了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以及教学数字化等,不遵循科学原理、没有根基的教学数字化,也注定会成为空中楼阁。
为了“科学建造阁楼”,广泛交流和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坚持“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国家级权威科技期刊《中国教育网络》杂志联合华为、赛尔网络共同举办了“2018华为杯智教•育能教育信息化应用征文”活动,12月25日评选结果已经揭晓!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