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对于国科微来说是丰收的一年,安全可靠的主旋律不变,求变的是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以及技术上的持续创新。一年来,国科微自研的高性能SSD主控芯片GK2301在中国存储与数据峰会上摘得“2018年度闪存控制器金奖”;推出了基于GK2301面向行业市场的安全可靠SSD盘片。同时,国科微提出要全力打造存储系统安全,为什么要提出这个理念?在推进存储芯片国产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专访了国科微的专家。
从生态系统层级看存储安全
SSD主控的重要性尽人皆知,除了美系、台系等老玩家驻守阵地,近几年国产主控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而存储芯片伴随着存储安全的话题,已然成为我国半导体发展的突破口。而在存储安全方面,国科微为此做出不少贡献。单从国科微第二代主控GK2301系列来看,除了具备独有存储技术外,全系通过了国家严格的安全审查,使用验签、多级加密等方式,把住了风险源,更有效保证SSD安全与高可靠性。
“在存储安全应用方面,2018年国科微推出了以安全可靠芯片为基础的数款产品,存储硬盘以及涉及存储系统上的通用搭建等,都应用了安全方面的策略,包括数字验签、对数据流的加密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芯片产品也通过了国家保密局的专业认证以及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的安全认证,从芯片到外围整体的解决方案都是安全可靠的。高端人才的引进是国科微推进国产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安全存储市场需求来看,人才聚集远远不够,” 湖南国科存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翼表示。
国科微首席科学家康新海在加入公司后,主要从事存储系统安全方面的研发工作,他表示,除了存储芯片,系统安全也是国科微重要的战略方向。提及安全问题,康新海认为不单单是在数据落到介质或者说盘片方面,更要从数据的产生、传输再落到存储,从整个生态系统的层次去考虑,立足于国科微硬件开发芯片的能力,通过已发的和正在研发的芯片,在系统的各个层级实现整体安全。
对“小芯片”的技术攻坚
对于目前AI芯片的热潮,康新海认为AI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与实际生活关联。“对于AI芯片,一些大企业集中在做大芯片,如Google的TPU、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国科微的侧重点在于把AI放到边缘计算的小设备中去,也就是做小芯片,怎么样把AI技术集成到小芯片,这是个很大的课题,” 康新海对笔者表示,把对AI的应用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有的任务在边缘设备中完成,有的任务在雾计算资源中完成,有的任务在云计算资源中完成。把AI的任务在不同的级别中部署,从系统角度来应用AI技术,不能单一来看。
很多公司把AI融入存储芯片,利用靠近数据的优势,做一些AI的工作,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有个问题是,在云和大数据时代,数据进入存储设备之前已经被打散,落到单个存储设备的数据可能只是一个片段、是不完整的,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去做数据分析。国科微从系统角度看问题,在存储内放入AI,就必须要让系统和存储合作,比如由系统告知存储更多数据的信息。现在AI算法,大部分都是公开的,工具、芯片架构是开源的,但小芯片有成本、计算力、功耗等限制,难度比较大,所以要从系统角度看芯片设计,让AI在智能存储中落地。
主控芯片的下一步规划
对于存储控制芯片而言,企业级和消费级对芯片的要求不同,消费级看的是超低功耗、高性能以及价格优势。企业级相对而言,性能要求更高,包括前端使用的接口、最大的带宽、时延、随机数据的IOPS,对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等。企业级常见的概念就是端到端数据校验,数据在每一端、每一段的存储控制部分都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企业级越往上走,要求的容量越大,所以消费级和企业级这两部分的设计原则和起点是不同。
据马翼透露,国科微目前消费类市场的芯片在陆续量产,2018年取得不错的销量。行业级市场芯片也已大规模量产,并完成与龙芯、飞腾、银河麒麟、中标麒麟等国产软硬件的全面适配,广泛应用于联想、长城、浪潮、同方等国内大型整机厂商。后续还将研发针对大型数据存储的芯片,最大容量可达8-16T。2018年,国科微已经和海外消费类一线品牌竞争,2019年将会延续这样的趋势,争取在消费类市场、行业市场的出货量都能更上台阶。国科微要做出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存储控制器产品,就需要在技术、人才等方面和国外做无差别的对接,用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打造出更好的产品。
通过对国科微这一年来的观察以及他们的实践与创新,笔者相信,随着国科微在芯片研发道路上的不断推进,我们将看到更多以国科微主控芯片为主导的产品出现在我们生活中。